江西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
江西公務員的申論功底的磨礪多半有賴於日積月累,唯有通過不斷的強化訓練、總結反思,同時也需要多看一些範文進行模仿提升,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素樸之美 莫之能爭
《莊子·天道》有言:“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確,沁人心脾的美往往是樸素的。懷有淳厚素樸的赤子之心,方能體悟樸素的可愛、恆久、有力。
素色是基礎色彩,同時也是一切顏色的調和。比如,日光是自然之光,從中又可析出七彩之色。古人說“繪事後素”“畫繢之事後於素功”,表明繪畫若離開“素”的對比、調和,則難成其美,猶如人缺乏自然的素美之質,即便輔以絢爛的修飾,也只會顯得失真、浮誇。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好的人生終須從繁華迴歸平淡,留下一份淡泊名利、返璞歸真的淳樸。
樸素者可愛又可敬。回溯歷史,在抗美援朝的疆場,志願軍戰士努力克服惡劣的環境,以頑強的意志、不屈的品格展現出對祖國對人民的真摯感情。誠如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由衷讚歎的:“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最可愛的人”成為志願軍的閃亮標籤,那種內在的樸素作風綿延至今,依然綻放在人民軍隊的官兵之中。樸素者最可親,其贏得的愛也必將歷久彌新。
樸素的感情往往最恆久。“君子之交淡若水”,醇厚的情誼不尚虛華,貴在樸素。錢鍾書就曾如此評價一個“素”字:“在我一知半解的幾國語言裡,沒有比中國古語所謂‘素交’更能表出友誼的骨髓。一個‘素’字把純潔真樸的交情的本體,形容盡致……”在精神上清透素淡,友誼才能經得起長久考驗。正因此,黨內同志之間也貴在志向相同、精神相通。同心同德、清清爽爽、坦坦蕩蕩,就能結成牢靠的命運共同體,持續不斷地為我們的理想和事業凝心聚力。
樸素中蘊藏著看不見的力量。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人之所以能憑藉“小米加步槍”戰勝裝備精良的反動派,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今天,從強調“兩個務必”到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出臺八項規定到持續深入反“四風”,中央以上率下、久久為功,毫不手軟抓作風從嚴,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老百姓由衷稱讚“共產黨的幹部又回來了”。觀察當今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各大政黨,中國共產黨對樸素作風的執著與推崇,可謂一以貫之、獨樹一幟。這也充分說明,無論時代風雲如何變幻,對樸素的認識與堅守都不能淡漠。
樸素中有真情,樸實中見立場。我們黨自創立之始,就一直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共命運。這份樸素、堅實的血肉情誼,一直照亮著我們的前行之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告誡全黨同志要“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葆樸素作風、永懷樸實情懷,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每一位黨員幹部才能在新的歷史征程中激發新的動能,書寫新的榮光。
二
冒險·創新
在這個“創新制勝”的時代,創新已經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都需要發揮創新驅動作用。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社會風險性因素日趨增多,我們處在風險時代,導致創新往往和風險相伴。但是盲目的冒險又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創新,因此,我們既要敢於冒險,又不能盲目冒險,方能實現“創新制勝”。
創新離不開冒險精神。漸進思想是創新最大的敵人,擁有冒險精神才能實現創新。怯於風險者將是冒險視為一種迫不得已的行為,但是創新者並非如此,他們破舊圖新,將風險視為一種機遇加以利用,在冒險中實現創新。如家政服務公司的老闆老王,他就是一個創新者,不是固守傳統家政市場,而是擇冒險突破,創新了出廚師上門的服務模式,在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可見,故步自封很難取得突破,只有敢於冒險才能創新。現在“創新制勝”的趨勢愈加明顯,對於我國而言,要想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必然在於創新,因此,必須鼓勵和弘揚冒險精神,在一次次冒險中實現創新突破。
創新絕不是盲目的冒險。創新與風險相伴而生,應當承認只要進行創新就意味著風險,但是盲目的冒險只會加大創新的成本,並非是真正的創新。如在《創新驅動中國》一書中提到的一些中國創新企業,他們以“創新”名義盲目追求“速度”,忽視了“體驗”“口碑”等用來真正衡量品質的指標。這種將盲目冒險視為創新的行為註定無法實現真正的創新制勝,只能“偽創新”的困境中掙扎。而那些善於創新者,他們總是綜合考量社會狀況、市場需求、個人能力等因素,合理地推斷風險,從而將創新的風險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實現真創新。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並將創新發展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首要位置。創新,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對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正在提升到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高度。因此在這個呼喚創新的時代,我們必須勇於冒險、敢於突破,同時也要注意前行中的風險,理性判斷,從走向真正的創新道路。
三
重塑醫患和諧的“醫療大同”
《禮記》中描繪過這樣一個大同社會:“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其實,這何嘗不是對醫療衛生領域理想的描摹?醫者常懷父母心,患者能信任醫生,方有“醫療大同”。
但在現實中,醫患之間的不信任往往造成激烈的矛盾。不久前,山西一位女醫生遭患者家屬***襲擊,原因竟是行凶者認為,醫生未按照百度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信任破裂的副作用很大。有調查顯示,廣東省七成以上醫生不願意子女從醫,而全國兒科醫生20萬缺口,正是因為兒科工作“累、窮、險”。醫生越來越少、排隊時間越來越長、家屬脾氣越來越大、醫生壓力越來越大、辭職人數越來越多,醫患關係就此陷入惡性迴圈。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共建共享要求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三個層面,形成維護和促進健康的強大合力。同樣,醫患關係的重塑需要供給方擔負起責任,也對需求方的主動配合提出了明確要求。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誌銘在醫學界廣為流傳,“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醫生不是萬能的,醫生是充滿“遺憾”的職業,醫療越來越發達,但未知仍不少。遺憾的是,這沒能上升為共識。不少人錯誤地認為,治癒疾病是理所應當的,治不好就一定是事故。因此,重塑和諧醫患關係的第一步,就是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普及醫療衛生常識。同時,法制教育也不能缺位。不少患者把“醫鬧”視作維護自身權益的有效途徑,無知無畏,卻不知“醫鬧”中的極端情形已經入刑了。
矛刺盾擋,方成矛盾。醫患關係有些走樣,一些醫生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醫生的職責當然是儘量治癒,但也需要對患者提供幫助、給予安慰。不知何時起,“流水線”門診多了,幫助、安慰少了。人文關懷是醫術之外的醫道。只有不斷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培養醫生的共情心,能看“病”更能醫“人”,能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才能贏得患者的理解。
醫患矛盾的冰釋,也需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有力推進。醫生迴歸治病救人的本位,離不開醫務人員的薪酬制度改革。醫生知識勞動價值提高了、陽光收入增加了、醫生的腰桿會更直。與此同時,降低藥品與耗材價格、優化醫保支付制度、推進有效成本管理,才能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只有通過不斷地深化醫改,創造出一個患者滿意、醫生舒心的醫療環境,和諧醫患關係才有制度性的保障。
而要減少門診前的糾紛,更不能少了“法治門診”。醫療雖然是一種個體差異巨大的領域,但通過立法相對清晰地界定各方權利與義務,以制度性、強制性和保障性的法律保護各方利益不受侵害,無疑有利於維持良好的醫療衛生秩序。對醫患關係進行引導和梳理,需要建立一套結構完備、指向明確、符合現代法治精神的衛生法體系,幫助醫生和患者排除影響合作的因素,共同為治療掃清體制機制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