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範文

  甘肅公務員備考考生如何在申論寫作部分上取得高分呢?申論範文參考是關鍵的一步,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正視缺陷 擁抱幸福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經歷挫折之後成功的喜悅,幸福是經歷離散之後重聚的情感。缺陷是什麼?缺陷是苦其心志的艱辛,是餓其體膚的飢餓,是勞其筋骨的疲倦,是走向幸福的必經之路。幸福與缺陷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生。沒有缺陷,幸福不會長久,沒有幸福,人生不會成功。就像門羅曾經說過的,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只有正視缺陷,才能夠擁抱幸福的人生。

  正視缺陷,才能夠認識自己。俗語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缺陷。尤其是對於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的廣大青年來說,會面臨著像小鄒一樣對於生活的迷茫,對於未來的恐懼,對於當今社會問題的種種困惑。有的人選擇正視生活中出現的這些不如意,充分認識了自我,最終取得了完滿的人生。而有的人只知一味的迴避與逃避,導致了自殺等極端行為的出現。因此,在充滿了各種壓力與挑戰的今天唯有不斷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不斷克服這些缺陷,才會逐漸成長成熟。

  正視缺陷,才會擁有豁達的人生。人生就像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隻,會經歷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也會遇到突如襲來的暴風驟雨。有些缺陷讓我們不得不鼓起勇氣去面對和克服,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因替他人之事辯解而遭受宮刑,但毅然在堅韌與屈辱中完成了屬於太史公的使命,著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一生顛沛流離、數次遭遇貶謫,面對命運的不公,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寫出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千古絕唱,也成就了其在文壇上的地位。生活中總是有人抱怨老天的不公,不讓自己獲得真正的幸福。但事實上阻擋人們獲得成功的不是老天,而是人們始終沉溺在缺陷中難以自拔,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它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所以,面對人生當中的缺陷,我們要敢於正視,才能成就輝煌的人生。

  正視缺陷,我們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面對缺陷勇於、敢於、善於去對待它,在認識缺陷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正視缺陷,還要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心理躁動、人生迷茫的時候指引自己前進的方向。正視缺陷,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人生中的一些不如意,才能夠體味到生活的真味道。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幸福的甜總是和生活的苦相伴而生,生活原本就是美好與殘缺的統一。只有克服困難,笑對挫折,正視缺陷,才能夠體悟幸福、點亮幸福、實現幸福……

  二

  發展電子商務 助推資訊社會建設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購物方式,更為我國資訊化建設發展提供了契機和途徑。電子商務是企業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重大戰略,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在當前我國資訊社會的建設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改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推動法律和政策體系建設。目前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以及標準體系急盼建立,電子商務信用機制亟待制訂。政府應針對電子商務交易、信用、物流、供應鏈協同、融資服務等環節,制訂一批具有前瞻性、可行性、開放性、相容性的法規、規範、標準,維護電子商務交易秩序,防範交易風險。從而避免“電商大戰”此類兩敗俱傷的事件發生,從制度和法律上保障我國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

  完善物流體系,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良好支撐。我國電子商務的供應鏈、運輸鏈、資訊鏈、服務鏈等配套環節還很不完善,支撐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各大平臺亟待健全。尤其是我國的物流體系遠遠落後於電子商務的需求,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應結合城市商貿流通體系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配送體系建設、鄉鎮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建設,鼓勵整合利用現有物流配送資源,建設物流資訊協同服務平臺和共同配送中心,完善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體系。

  鼓勵創新,提高電子商務企業的競爭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鼓勵電子商務服務技術和模式創新,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我國自2012年以來之所以一再上演“電商大戰”,根本原因就在於電商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導致同質化嚴重。因此,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要想實現新的突破,必須要加快創新步伐,加快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的應用轉化,形成差異化優勢。

  當前我國正處在資訊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是在新形勢下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方法之一。各級政府機構要高度重視電子商務,以促進電子商務創新和服務平臺完善為核心,深化電子商務和實體經濟的有機融合,優化電子商務環境,打造電子商務產業鏈,提高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讓我國經濟騰飛的駿馬在平穩通暢的資訊高速公路飛馳。

  三

  社群養老須形成多方參與格局

  未富先老成為而我們當前非常嚴峻的現實問題。國家社會各個層面熱議養老服務,對於釐清家庭養老、社群養老、機構養老等養老方式的關鍵問題有很大助益。比較多種養老方式,由於成本高、缺乏鄰里氛圍等因素,大型養老院模式已不再受到青睞。而社群照顧由於提供了就近護理、日託、全託以及居家照顧等多功能服務,更受老年人歡迎,成為未來社會化養老的主流。

  當前,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著與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為缺乏統籌規劃,體系建設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社群養老服務和養老機構床位嚴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設施簡陋、功能單一,難以提供照料護理、等多方面服務等。因此,“社群能養老嗎”成為人們普遍的疑慮。

  這些疑慮恰恰反映了目前我們對社群照顧的認識不足、政策支援力度不夠。例如,談論老年照顧,只強調機構養老的床位數和公共財政負擔的一面,而看不到搞好社群照顧是擴大內需的機遇,看不到照顧需求所蘊含的市場和就業潛力。這一認識的滯後,也反映了社會工作、管理學、經濟學和資訊科技等學科在老齡問題研究上介入不足。

  基於以上原因,搞好社群養老要有頂層設計的視野,在協調***和市場資源的同時,形成政府、社群和企業多方參與的格局。

  就政府而言,高質量的公共政策離不開高水平的老齡研究,應當在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一批老年研究中心,在多學科研究和老齡產業開發的結合上下功夫。要重視養老政策之間的協調問題,在推進護理保險制度的同時,加大對社群照顧相關從業者的政策優惠,例如對日間照料和託養的服務實施補貼制度等。

  就社群而言,中國社群的居委會建制已為整合養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社群養老需要在政府和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進行制度創新,搞好養老服務專案的准入、評估和監督,將社群***的利用和老齡產業的開發集合起來。

  只有大力營造全社會敬老養老助老風氣,社群養老的道路才能更寬廣,真正在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此方能徹底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