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論文開題報告
伴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各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條件不盡相同。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從而進入同所高等院校學生的基礎也不相同,會影響學生的進一步學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化學論文範文一:化學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研究
摘要: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研究和實踐,建立了基於化學工程視角的“2121”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即,建設校內和校外“兩支”師資隊伍、構建“一個”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的培養方案、打造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兩個”培養平臺、建立“一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企業實際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
關鍵詞:化學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
起步於1991年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作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至今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優化研究生教育型別結構,完善其培養體系,推動碩士研究生教育從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培養應用型人才轉變,2009年全日制工程碩士開始招生。正是由於全日制工程碩士與在職工程碩士在培養方式、招生等方面有所區別、存在差異,因此,過去對在職工程碩士的培養經驗不能完全照搬到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上來,這就要求對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模式進行創新。但如何創新以及如何真正在具體的培養實踐中體現出“創新”,是值得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1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的一種,旨在培養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國內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至今,其教育體系和培養模式已較為完善,研究也比較深入。其中,對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導師制、論文標準、實踐方式等方面。因此,儘管國內外對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許多積極有益的研究成果。但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研究則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仍存在不少不足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3]。
1.1培養目標形同虛設
培養目標是培養模式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理順整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思路的關鍵因素。我國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儘管與對應的工學碩士學位的培養目標有較明確的文字表述差異,但在實際培養過程各環節卻與工學碩士學位有極大的重合,並未表現出其培養目標所設定的差異所在,尤其是培養目標在反映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實踐性特點方面存在不足。美國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儘管與對應的工學碩士學位的培養目標沒有很明確的文字表述差異,但在實際培養過程各環節中,無論是學制、學分、課程設定或是學位論文考核等各方面均表現出明顯區別。
1.2培養過程缺乏實踐性
培養過程是培養模式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最關鍵因素。我國高校的全日制工程碩士在具體培養環節與原有的學術型工學碩士相比沒有體現出明顯差異,其實踐性和應用性在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存在明顯不足。如,課程設定缺乏實踐性課程,專業實踐環節薄弱,指導教師工程實踐意識淡薄等等。
1.3質量評價體系模糊不清
質量評價是培養模式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綜合反映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水平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評價體系仍停留在對論文選題型別的探討之中,至於學位論文考核的其他環節學位論文的選題及形式、考核方式、評閱答辯等則仍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2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研究
為了解決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培養目標形同虛設、培養過程缺乏實踐性、質量評價體系模糊不清等主要問題,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基於化學工程視角的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
2.1建設校內和校外“兩支”師資隊伍
為了更好地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展開教學與培養指導,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通過建設校內和校外“兩支”師資隊伍,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每位全日制工程碩士配備兩名導師,校內導師為主且主要負責研究生的理論指導,校外導師為輔且主要負責研究生的實踐指導,校內外導師各負其責,共同商定研究生的個人培養計劃。校內師資隊伍。校內師資隊伍主要來自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學位點碩士導師,具有工科背景,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結構合理。根據學校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每年選聘、培訓2~3名校內導師。校內導師實行任期考核制度,每三年考核一次,考核合格者方可延續任職資格,考核不合格被取消導師資格。校外師資隊伍。根據學校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校外導師每年由化工企業負責組織推薦,被推薦專家應是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學術功底深厚、主持省部級及以上應用研究專案或企業技術革新和改造專案的高階工程技術人員,符合學校有關導師聘任條件,由學校負責認定導師資格,並聘任為全日制工程碩士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合作指導全日制工程碩士。校外導師應嚴格按照學校學位授予和研究生培養工作等規章制度,履行導師職責。
2.2構建“一個”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的培養方案
為了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方案遵循“強化基礎理論、突出實踐與創新、著重綜合素質”的原則,培養方案科學、合理。課程設定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質、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為核心,要符合學校定位,具有學校特色。教學內容強調基礎理論與應用實踐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論文課題應來源於企業,或有明確的生產技術背景和應用價值,涉及化學工程領域的新產品、新工藝、新過程、新技術、新裝備、新軟體或新材料的研製、開發、放大、設計與優化。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專案,也可以是某一個大專案中的子專案。論文所涉及的課題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論文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先進性與一定的創新性。
2.3打造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兩個”培養平臺
為了更好地實施校企聯合培養機制,踐行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的培養方案,通過打造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兩個”培養平臺,形成有利於全日制工程碩士自我學習、工程實踐、創新應用的環境和條件。校內實驗平臺。主要包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基礎課化學示範實驗室、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湖南省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創新應用能力培養的主要場所[4-5]。校外實踐基地。主要包括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6-7]、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8]、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聯合培養基地等校外實踐基地,是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主要場所。2.4完善“一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企業實際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為了培養和提升化學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通過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工程實踐採取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方式等,完善“一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企業實際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9]。實踐課程設定。為了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實踐課程主要有專業實踐A集中實踐、專業實踐B分段實踐。實踐課程由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其中專業實踐A以校內導師為主,專業實踐B以校外導師為主。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基本實施了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相結合、自主學習與現場實習相結合“三結合”實踐教學方法。逐步實施了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相結合、工程實踐與創新訓練相結合、工程創新與科技創新相結合“三結合”實踐教學方式,充分利用校企優質教學資源,開展現場演示、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積極開展專案式、案例式、體驗式等實踐教學改革。工程實踐基本要求。工程實踐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的重要環節。工程碩士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於半年的工程實踐,應屆本科畢業生的實踐時間原則上不少於1年。工程碩士採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到企業進行工程實踐。通過工程實踐,使工程碩士熟悉本領域中的專案規劃、產品研製、裝置設計、工程強化、環境保護等某一或多個環節中的工程知識,並撰寫總結報告。通過工程碩士在工程實踐中的態度、表現、過程、實踐內容和總結報告質量,對其工程實踐課程成績進行整體評價。工程實踐採取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方式。在雙導師指導下,工程碩士通過在企業參加工程實踐活動,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提高發現並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工程實踐成績分為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由校外導師、校內導師和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組成的考核小組給出。
3結語
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研究和實踐,建立了基於化學工程視角的“2121”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即,建設校內和校外“兩支”師資隊伍、構建“一個”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的培養方案、打造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兩個”培養平臺、建立“一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企業實際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該研究將為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依據,為其他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借鑑,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與實踐提供參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必文,胡良斌.構築校企合作培養創新平臺提升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J].科技視界,20134:47.
[2]茅豔雯.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研究———基於材料工程碩士的視角[D].上海:上交通大學,2011.
[3]柴鬆波.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3.
[4]申少華,周虎,李國斌,等.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現有基礎與建設思路研究[J].廣州化工,2014,4221:204-205.
[5]申少華,李愛玲,李國斌,等.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執行管理研究[J].廣東化工,2014,4121:227-228.
[6]申少華,彭青松,劉愛華,等.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工作現狀及建設思路研究[J].廣東化工,2014,4118:191-192.
[7]申少華,周虎,曾堅賢,等.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48-149.
[8]劉國清,申少華,黃念東,等.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工程實踐教育研究[J].廣州化工,2015,436:176-177.
[9]申少華,高文華,胡忠於,等.與專業相結合的研究生社會實踐研究[J].廣州化工,2015,434:224-225.
化學論文範文二:醫學檢驗專業分析化學課程研究
摘要:分析化學是中職檢驗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為制訂出實用性及操作性強的課程標準,分析化學課程組進行校內教與學的調研,並對調研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和探討,較全面地瞭解課程在教與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對分析化學課程進行明確的教學定位,更新教學理念,精選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驗實訓,在此基礎上制訂以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為基礎的分析化學課程標準。
關鍵詞:分析化學;課程調研;課程標準;醫學檢驗專業
課程建設是中職學校教學建設的核心工作,在調研的基礎上制訂符合專業發展的課程標準是課程建設的首要任務。分析化學是中職醫學檢驗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為制訂出實用性及操作性強的課程標準,分析化學課程組進行了校內教與學的調研,從學生對課程的認可度、學生學習情況、教材內容的實用性、教師授課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調研,並對調研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和探討,較全面地瞭解了課程在教與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優化和重組教學內容,調整教法與學法,構建了以中職醫學檢驗專業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為基礎的分析化學課程標準。
1課程調研基本情況
1.1調研物件
我校二年級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已進入專業課程學習,從3個檢驗班隨機抽取學生共計96名。
1.2調研方法
採用問卷法,共設計11個問題。發放問卷96份,回收有效問卷9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9%。
1.3調研內容
包括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對分析化學課程的認可度、學習情況、教材內容實用性和教師授課情況4個方面。
2調研結果與分析
2.1學生對課程的認可度
學生認為中職醫學檢驗專業需要開設分析化學課程的佔80.6%,表明進入專業課程學習後,大部分學生意識到在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中分析化學課程的重要性;學生認為分析化學在所學專業中重要的佔65.3%,不重要的佔9.8%,說明多半學生認識到分析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有著緊密的聯絡;但在對課程的喜歡程度上,只有57.2%的學生喜歡分析化學,35.2%的學生不喜歡分析化學。
2.2學生學習情況
學生在學習分析化學的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知識難度高32.8%、學習基礎差53.1%;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只有4.5%的學生能完全掌握分析化學知識,67.2%的學生基本掌握,還有28.3%的學生對分析化學課程的內容掌握很少或沒有掌握。
2.3教材內容的實用性
53.2%的學生認為分析化學教材體現化學與醫學關係的內容少;分別有20.3%的學生和47.3%的學生認為現用教材適合或較適合對知識和學習的需要,但也有部分學生32.4%認為現用教材不適合對知識和學習的需要,這表明分析化學教材有一定的實用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56.5%的學生認為分析化學實驗課的學時安排合適,但也有29.0%的學生認為實驗課學時安排較少。
2.4課程授課情況
39.8%的學生喜歡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32.2%的學生喜歡實踐探索式教學,只有17.2%的學生喜歡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分別有31.7%和31.5%的學生認為在分析化學教學中應加強分光光度法和電化學分析法章節的教學;分別有45.4%和34.4%的學生認為分析化學應加強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
3討論
1進入專業課程學習的學生對分析化學課程的認可度較高,認為在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有必要開設分析化學課程。
2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中職學校生源質量逐年下滑,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自覺性欠缺,對分析化學的學習存在一定困難,學習興趣度較低,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3學生對分析化學教材內容滿意度不高,學生認為分析化學教材聯絡醫學的內容較少,實用性不強,部分內容知識點偏多、偏難,這些內容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
4學生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太接受,喜歡合作交流和實踐探索的教學方式;大部分學生認為分析化學教學中應加強分光光度法和電化學分析法等章節的教學,以此凸顯與臨床課程的聯絡;同時學生認為分析化學教學中應加強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通過以上教與學的調查分析,課程組對分析化學課程進行了明確的教學定位,按照“加強基礎、突出核心、注重實踐、強化素質、培養能力”的總體方向,更新教學理念,精選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驗實訓,在此基礎上制訂了分析化學課程標準。
4制訂以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為基礎的課程標準
4.1優化教學內容
根據檢驗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基礎薄弱的特點,在教學內容上突破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以“夠用、實用”為原則,優化教學內容。1刪去各章中較深、實用性不強的理論知識,降低教學難度,如刪去“重量分析”一章和多元酸鹼滴定等內容。2內容上避免煩瑣的推導、分析和解釋。如在“滴定分析”這一章,對濃度之間的換算不做煩瑣推導,而是注重公式的靈活應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章著重介紹該法與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在原理、儀器的構造、定量分析等方面的異同點。3將部分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講解,達到理實一體化。如將“電位滴定法”、“色譜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放在實踐課講解,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去體驗和領會理論知識。4將實踐教學中滴定分析實驗減少,增加光譜分析和色譜分析法實驗,即增加儀器分析實驗的比重,從而使實踐教學貼近臨床,更好地為臨床課程教學服務。
4.2重組教學內容
以檢驗職業崗位能力為主導、以任務為引領,重組教學內容。我們將分析化學教學內容整合、序化為五大模組分析化學基本理論、滴定分析法、電位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譜法,並將這五大模組分解為11個典型任務,每項任務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開展。以課程標準貼近職業崗位、貼近學生為核心,制訂知識、能力、素質目標,突出了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實踐性和服務性,縮短了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的距離。
4.3滲透醫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在課程標準制訂的過程中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儘量使各知識點與檢驗專業相結合,既體現了分析化學的實用性,又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對有關醫學中的化學問題進行分析與評價的能力。如在講授配位滴定法時,將臨床血鈣的測定和滴定液EDTA可當解毒劑等知識融入該章教學中,這樣可使枯燥的化學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4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靈活選用多種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的制訂中我們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如運用角色互換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同時我們收集了一些與臨床相關的案例,採用案例教學法。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儘量少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為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注意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結合,即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增強直觀教學的效果;部分內容採用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式,使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和制訂合理的課程標準,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有力地提高了分析化學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