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論文開題報告模板

  法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是法學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在法學教育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第一步、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內容要求:

  明確提出論文所要解決的具體學術問題,也就是論文擬定的創新點。

  明確指出國內外文獻就這一問題已經提出的觀點、結論、解決方法、階段性成果……

  評述上述文獻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論文準備論證的觀點或解決方法,簡述初步理由。

  撰寫方法:

  你的觀點或方法正是需要通過論文研究撰寫所要論證的核心內容,提出和論證它是論文的目的和任務,因而並不是定論,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結果。開題報告的目的就是要請專家幫助判斷你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值得研究,你準備論證的觀點方法是否能夠研究出來。

  一般提出3或4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問題下的幾個子問題,也可以是幾個並行的相關問題。

  第二步、國內外研究現狀

  內容要求:列舉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基於“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部分內容重複。

  撰寫方法:只簡單評述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其他相關文獻評述則在文獻綜述中評述。

  第三步、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內容要求:

  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簡單明瞭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

  簡單闡述如果解決上述問題在學術上的推進或作用。

  基於“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所重複。

  第四步、論文研究主要內容

  內容要求:初步提出整個論文的寫作大綱或內容結構。由此更能理解“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不同於論文主要內容,而是論文的目的與核心。

  關於法學的論文範文

  基於法學教育模式的法學教育目標思考

  摘要:法治國家建設初期的人才匱乏,使得法學教育採取了多層次的通用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它適應了當時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和法律教育任務的需要。但是,目標定位過於寬泛,缺乏應有的針對性和專業性的法學教育狀態並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得到改變,嚴重影響了法學教育和相關職業的良性發展,法學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明確法學教育目標和實現教學方法與社會需求的銜接是法學教育改革的重心。基於現實狀態採取階段性目標實現方式和分層教育模式的法學教育改革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探索。

  關鍵詞:法學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O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11***06-0132-03

  一、我國法學教育的背景與現狀

  ***一***法學教育的歷史沿革

  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理念的提出,法學和法學教育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法學教育作為一項基礎性的工程,在依法治國、市場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推動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學教育大體可以劃分為恢復重建、探索前進和在新的機遇和挑戰下進一步深化改革三個階段。法學教育質量與數量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輸送了大量人才。為我國法治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由於存在目標定位過於寬泛,缺乏應有的針對性和專業性。結果是法學教育的數量上去了,質量卻沒能跟上。30年來,我國法學院系數量增了100多倍,截止2009年年初,全國共設立法學院系634所:在校本科生30萬人左右,專科生22萬多人,30年增長了200多倍;在校法學碩士達6萬多人,30年增長了260倍。上述院校尚不包括開設網路教育、自學考試、成人教育、專轉本以及研究生進修班的教學機構。過多、過濫、過熱、過快的法學教育實際上已經嚴重影響到法學教育的質量以及相關的立法、執法、司法的質量,並助長了腐敗現象的滋生。提高法學教育的質量,使其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是法學教育應當反思的重要問題。

  ***二***法學教育面臨的困境

  表面上的繁榮景象並沒有掩蓋住衍生的問題。與法學教育規模擴張相對的是教學質量下降、畢業生就業率逐年降低和難以適應市場需要等問題卻愈演愈烈。由於我國的法學教育沒有明確的定位與目標指引,加上辦學成本較低,盲目設定法學專業的現象凸顯,造成了法學教育的鋪張和資源浪費。近十年內各類財經、理工、民族、師範、農林等院校也紛紛設立法律專業,此外,還有法律函授、夜大學、全脫產的成人學歷教育,以及政法幹部管理學院、政法幹校、廣播電大、業大、職大、自學考試等。我國法學教育一時間呈現出了遍地開花的局面。如此龐大的教育規模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有限的教育資源,導致教育質量無法得以保障。在法學教育質量下降的同時,就業難問題也擺在了法學教育的面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就業藍皮書《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2009***》顯示:2008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為86%,比200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但工學、管理學就業率分別為90%和89%,成為2008年就業率最高的兩個專業。最低的兩個專業是哲學和法學,就業率為76%和79%。另據麥可思公司撰寫的,針對2008屆大學畢業生的調查報告——《200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法學大類本科畢業生工作的專業對口率僅為47%,高職高專法律大類對口率下降到29%。法學專業失業人數在全國本科專業小類中排名第一。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問題,法學教育改革的呼聲日漸強烈。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壓力大給法學教育帶來了困境,但是另外一種現象的出現則造成了法學教育的困惑,這就是社會法律職業崗位的空置。隨著法治國建設的不斷髮展與深入,社會對於法律專業人才的需求會逐漸增加。即使在當前,我國53萬的法律從業者***14萬律師、21萬法官、18萬檢察官***相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也顯得捉襟見肘,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法律服務的需求。一方面是群眾法律意識增強,案件大量增加,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公證員大量缺編,而另一方面則是大量法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就業形勢嚴峻。

  二、法學教育的未來展望

  ***一***法學教育的二重性

  法學教育認識上的分歧和悖論實際上反映出法學教育中內在的、與生俱來的二重性,即法學教育的職業技能培訓性和學術研究性。從法學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上看,它表現為職業教育和人文學科的理論教育的二重性:從其培養目的性上看,它表現為實踐型人才的訓練和學者型人才的培養的二重性;從其教學內容上看,它表現為法律職業的特定技巧、道德和思維與法學的知識體系和人文理論培養的二重性。這種與生俱來的二重性一直伴隨和困擾著法學教育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有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之爭。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推動。高等教育逐步走向了市場化道路,高等教育的市場化使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得以實現;市場經濟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應有之意;脫離了市場經濟,高等教育大眾化就很難完全實現。整個西方國家高等教育規模擴張的實踐證明,保障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制度建設基本都是基於市場經濟制度,是市場經濟制度的產物。然而一般而言,高等教育大眾化也意味著高等教育質量的整體下滑。從國際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經驗來看,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相生相伴的教育現象往往是文憑的貶值和大學的平庸化。

  當前,我國的法學教育在市場化趨勢的推動下亦逐步的大眾化。因此,受大眾化所帶來的數量的增加以及市場化引起的更多的關注物質性和功利性觀念等負面因素的影響,法學教育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質量下降的問題。基此,有些學者開始提出如何在法學教育市場化的趨勢下實現法學精英教育。法律職業是社會精英擔任的職業,法律職業中的法官、檢察官、律師,他們為社會提供的不是一般的服務,而是維護正義的社會制度的執行,是將法律所包含的公平和正義體現在每一個具體事件之中。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高速發展,其越來越不合時宜,導致了法學教育的層次混亂和培養目標的模糊。市場的需要決定教育的方向,而大學法學教育並非是從事法律職業的必要條件,更非惟一途徑,其結果導致法律職業與法學教育之間缺乏制度聯絡,這一狀況又必然造成法學教育與法律實踐的長期分離和辦學指導思想上的混亂。事實上,職業教育本身並不排斥素質教育,法律能力和法律技術都是在法律原理支撐下才得以作為法學家的素養的。目前,從法學理論上講,法律人才分為法律理論人才和法律實踐人才,這種區分不科學,它人為地割裂了實踐和理論的關聯。實質上就是不承認“法學家”式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認同不經過正規教育即可從事法律工作。

  ***二***法學教育目標的明確定位

  教育目標的定位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變化。我個人認為,法學教育目標應與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體制、民主法治要求相適應。因此,法學教育的目標,應關注法學教育所處的社會歷史狀況及其發展變化,探索法學學科的內在規律,考察我國法學教育的過去、現狀,從而推演出我國法學教育的科學培養目標與模式。據此,法學教育應當實現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大眾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結合,在整合教育資源的條件下形成分層教育模式。即大眾教育滿足社會一般的法律需求,精英教育則需滿足法律職業和法學發展的需要。

  三、法學教育目標實現的進路

  ***一***法學教育方式的完善

  1.課堂教育方式的轉變。一是理論知識傳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大多數法學院在第一學期或第一學年開始的專業課程多半是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由於對法學知識的瞭解程度較低,面對初次接觸法學的學生,法理論知識和制度的講解是不可取代的,但適當的引入討論教學的方式,可以使教學過程由單向傳授轉變為互動學習,更有利於學生對法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可以將課程的每一章之重點擬定成一個題目,要求學生在課前利用圖書館和網路準備相應的材料,寫出書面報告,在課程講解之前由學生根據報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認識,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或批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報告中表現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講解,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避免了大滿貫教學的弊端,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率。通過課堂討論與理論知識傳授的結合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充分溝通,在互動過程中完成知識呈現、觀點碰撞、分析歸納。完整有效的教學應由教師的教授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而成。現代心理學認為。當人們在負有一定責任的角色中學習時,他學習的動力會得到加強,也會表現得更加主動。改變以教師為主體單向傳播知識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參與納入教學活動,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併力爭創造一個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討論氣氛,對法學的教學是較為適宜的。二是課堂教學中的案例引入。在法學的課堂教學中儘可能地採取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不僅使抽象的理論與具體案例結合起來,使理論知識具有了生動性和形象性,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從法學的角度進行分析、推理,從而培養學生的法學思維。在引入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對相關法學問題進行討論和辯論,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辯論才能。案例教學法是應用法學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

  2.課堂外教育方法的轉變。一是法庭審判觀摩與模擬法庭中的法學引導。法庭審判觀摩與模擬法庭在現在的法學實踐教育中已經被廣泛的應用,然而並沒有實現我們的期望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大多數法學院以及指導教師僅重視外在形式的指導,並沒有真正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到了模擬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選擇性的觀摩一些法庭審判,可以使學生運用法學理論審視司法實踐。瞭解司法實踐中對於法原理的理解和運用,並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相對照,有利於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律運用技能。選擇適當的案件進行觀摩對於法學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觀摩審判既可以到我國的法院去進行觀摩,也可以對其他國家的法庭審判影視進行觀摩。在觀摩審判之後,還可以邀請主審法官就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律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一種探計性的交流,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瞭解法律發揮調控作用的方式與渠道。在組織模擬法庭進行模擬教學的過程中,選擇一些適中的實際案例或虛構案例作為架構,不要人為的設定已知條件,要求參與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案情,參與訴訟,使模擬教學能夠真正的鍛鍊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二是診所教學法的運用。法律診所***clinie legal education***又稱診所法律教育,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法學院興起的一種新的法學教育方法。各個高校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專業方向建立“法律診所”式的教學模式,就是把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入到了學校的法學教育中。即在法學教育中,根據學生學習階段的需要,設定具體的案例,要求學生查閱與案例相關的法律條文及相關司法解釋,弄清法理知識和法律規範的具體內容,並讓學生分析並寫出書面的分析意見,組織學生舉辦案例研討會。“法律診所”的授課形式,注重的是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案例分析、模擬法庭等過程中逐步得到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體現出法學教育的靈活性:“法律診所”式的教學模式,可以把實踐教學環節帶到現實生活中。根據“法律診所”的授課特點。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辦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件,掌握真實的案件材料,參與案件處理的全過程。

  ***二***法學專業課程設定的優化

  在我國的法律職業教育中應借鑑源自於美國的頂點課程。頂點課程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本科教育課程改革中出現的一種新型課程。顧名思義。這一課程就是為位於本科課程系列頂***終***點、為增強學生知識能力“整體結構力”的一門課程。該課程後來為許多國家的高等教育引進,在高等教育課程改革中產生了重大影響。所謂頂點課程。學者杜爾給出的定義是:“頂點課程是位於系列課程終端的、以把相對片段知識整合成一個整體為目標的皇冠式’曲課程或學習經歷它為本科生提供這樣一種過程:回顧和理解過去的本科課程學習經歷,並在這種經歷上向前展望生活”。實際上,按照這一定義,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頂點課程:一是整合學術,二是為“真實”世界做準備。兩者的區別就是前者是要求學生反思性、整合性地向後看***過去學習經歷***,而後者則鼓勵學生向前關注大學畢業後的將來。它們的共同之處就是都鼓勵學生總結、整合大學的學習經歷。在不同型別的頂點課程。其課程目標和教學結果也不一樣。根據杜爾對頂點課程的定義,我們可以就兩類不同頂點課程分析其實際的不同目標:就頂點課程“整合學術”的方面來說,其目標就是要在本科生結束學習之時對其提供所學專業領域的廣泛的批判反思性觀點。其最有代表性的具體目標為:形成對所學專業領域的哲學觀和歷史觀:探究所學專業的社會意義;獲得對所學專業領域整體綜合的、俯瞰式的概觀;為學生提供巨集大畫卷;努力形成跨學科的觀點;展示對所學專業內容掌握的程度;確認學科之間的普遍聯絡和單一學科知識的有限性;鼓勵學生超越不合理的學科界限。而就為“真實”世界做準備的頂點課程來說,雖然它沒有整合學術的頂點課程那樣“陽春白雪”,但它也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它為學生進入職業生涯和融入現實世界做最後的準備。

  ***三***科學測評體系的構建

  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檢驗是否達到規定的教學目的。檢驗教師教學的質量和學生所學的知識,考試不失為一個必要的手段。但如何組織考試,關鍵在命題,憲法學考試命題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命題既要體現教學要求,又要體現所教的知識,還要體現學生掌握的程度。在以往所採用的試題中,雖然題目的覆蓋面很寬,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但總感到死記硬背的成份多一些,與課堂教學的結合並不十分緊密,每次考試結束,師生都覺得題目中總有許多讓人不太滿意的地方。與教學方式相適應,在命題中應該突出靈活多變的特點,並測試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法律職業要求法律職業者要精通法律知識、熟悉法律操作技能,要有法律智慧、有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的法律品格。僅憑標準題型和標準答案組合而成的考試是不可能考察出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注重對問題的探索過程,而非討論結果,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學生可以對背景資料提出自己的認識,可以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提出自己對法學原理的認識,學生將不再侷限於課本上所教授的知識和理論,而具備了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這一點正是現代知識社會對人才提出的首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