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 隨著我國城市化程序的推進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逐步成為了我國社會生產的主力軍。與傳統的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有著更強的融入城市的要求。解決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問題有利於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關鍵詞】 新生代農民工 主力軍 社會生產力

  一、新生代農民工產生的社會背景

  2010年1月31日,國務院釋出的2010年中央一號檔案《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農民工”的提法,所謂“新生代農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16週歲以上的青年農民工。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0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3億人,我國現階段新生代農民工總數約在1億人左右。這些資料表明,新生代農民工在農民工中已經佔將近一半。

  二、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問題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

  1、收入水平較低。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09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新生代農民工中接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30歲以下各年齡組均在26%以上;年齡在21—25歲之間的達到31.1%,高出農民工總體平均教育水平7.6個百分點。相對傳統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已有較大提高。

  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新生代農民工絕大部分接受過8—9年的義務教育,比老一輩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高,正因如此,新生代農民工不安於傳統的體力勞動,但又由於城市穩定的工作崗位競爭激烈且他們受教育程度並不高,無一技之長,暫時無法勝任一些腦力勞動和技術性較強的工作。

  2、心理承受能力弱,得不到公平的待遇。新生代的農民工一方面排斥農村的生活;另一方面,由於城鄉差別無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們一般年齡較輕,心理承受能力和心智發展不夠成熟,而且年輕的時候就遠離家鄉和親人,在城市裡面,社會關係和社會資本較為薄弱,剛開始工作時容易遭受歧視,缺乏必要的關愛,他們在感情壓抑長期得不到排解、宣洩之下,容易滋生自殺或犯罪的念頭。

  3、身份得不到認同。新生代的農民工生活環境相對老一代的農民工來說比較優越,基本上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們中的一部分是老一代的農民工帶到城市,在城市裡出生長大的,另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畢業後不想留在農村而直接進城打工。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子女數量大大減少,因此父母對孩子更加寵愛而使得許多人從小就養尊處優。他們基本上沒種過地,更不願意種地,普遍存在著“農民不愛地,農民不愛農,農民不識農”思想,“輕農、厭農、棄農”意識嚴重。

  4、情感、精神的強烈需求不能很好地被滿足。新生代農民工中很大一部分處於交友、戀愛的黃金時期。但他們工作時間長,很辛苦,下班後只顧得上休息,沒有時間去交友。許多企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使得這些新生代農民工很少有機會認識異性,更談不上去找合適的物件了。部分人無法在城市找到愛情和婚姻,就只能將目光重新轉回鄉村。許多人是趁著過年、過節的時候,通過親戚朋友介紹相親,由於假期很短,雙方沒有太多時間去相互瞭解,一般就是感覺不錯就立即訂婚甚至結婚,一部分人從認識到結婚的時間只有一兩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夫妻雙方瞭解不夠,因此導致新生代農民工的離婚率逐年持續增高。

  三、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途徑

  1、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技術培訓。新生代的農民工比起老一代的農民工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學習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可以由政府組織,對有接受技術培訓意願的新生代農民工進行就業培訓或者其他繼續教育,在政策上、資金扶持上給予一定的幫助,力求提供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公共服務。培訓內容以具有初級技術含量的專案為重點,培訓方略以人力市場供求為導向,這樣能夠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率和收入水平,同時也提高了社會生產率。

  2、建立公平合理的農民工報酬、社會保障等機制。一方面政府通過法律逐步實行社會保障強制制度,強制所有用工單位為其員工繳納養老、失業、工傷和醫療等保險,按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國家要建立適合農民工的社會保險的機制,建立相應的社會救濟制度。另一方面政府通過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憂患意識,鼓勵他們購買適合自己的保險,特別對於一些工種比較危險的企業的新生代農民工,可以鼓勵他們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使得他們在遭受意外事故後生活各方面更加有保障。

  3、有條件分階段的將新生代農民工轉變成市民。我國國情現狀存在許多制約因素,導致了不可能無條件將所有的農民工及其子女轉變成城市居民。但通過限制設定條件,逐步地實現農民工轉變成市民是完全可行的。政府可以把在城市中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並居住了一定時期的新生代農民工轉變成城市居民,將他們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使得他們在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住房、養老以及其他社會保障等方面,儘快享受與市民同等的待遇。

  4、更多關心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政府應加強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等公共文化事業的建設,將文化設施對新生代農民工開放,降低新生代農民工的休閒成本,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另外,還可以充分發揮各種社會主流媒體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多舉辦一些適合農民工特點的娛樂活動,讓新生代農民工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讓社會各界都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四、小結

  隨著我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新生代農民工的數量還會繼續增加,他們將在城市化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新生代農民工是從農業勞動力中轉移出去的一部分勞動力,要解決我國“三農”的就業問題,就不得不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的問題。對於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各界應該給予高度關注,做到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