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摘要:鄉風文明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目標和要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靈魂。當前,我國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文章剖析了產生問題的根源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見解。
  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問題;對策
  
  一、鄉風文明建設的內涵
  新農村的鄉風文明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精神文化建設。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堅持突出科學發展觀,明確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唱響主旋律,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援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確保新農村文化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鄉風文明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和靈魂。能否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農村的鄉風文明是一種具有先進品格的文化。從歷史傳承的角度來看,鄉風文明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的演進過程。鄉風文明反映了人們自身的現代化的要求,是人們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相對滿足的體現,是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它反映了時代的精神特徵是歷史發展的要求。從文化結構的影響來看,鄉風文明是特定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道德等狀況的綜合反映是特定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互作用的產物。從社會管理的層面來看:鄉風文明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道德建設的各個方面,如經濟體制、政治環境、法制建設科技教育、思想道德、文化娛樂、生活方式、資源利用、生活環境、計劃生育、婚慶喪禮、國家、集體與個人關係、鄰里關係等。“鄉風文明”主要是指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社會風氣健康向上,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蓬勃發展,適應農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在這裡“鄉風文明”是軟體,“村容整潔”是硬體。良好文明的鄉風,是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內容。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社會風氣堪憂,難以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良好的氛圍。記憶深處傳統的當地村民勤勞、節儉、善良、純樸、厚道、誠信,具有我國農民的傳統美德。然而,受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在物質利益的驅動下,不少人把“一切向錢看”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處處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認為過好自己就行,自己和他人沒有什麼關係,集體觀念淡薄,個人主義嚴重,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極端利己主義逐漸在農村蔓延開來。另外,一部分農民道德意識滑坡、精神生活空虛等問題比較突出,影響著鄉村良好風氣的形成。目前農村的社會風氣著實讓人擔憂:“紅白事”大操大辦,賭博現象較普遍,鄰里之間缺乏信任,不贍養、打罵父母現象時有發生,封建迷信活動也開始在農村蔓延。
  2、目前農村文化娛樂生活普遍缺乏,各種文化娛樂方式都在搶佔農村市場。隨著農村傳統生活模式的逐步改變,不同類的文化娛樂活動方式都在農村不斷嘗試,健康和不健康、高雅和低階的活動都在搶佔農村文化娛樂市場。茶館、卡拉OK廳、麻將館作為許多地方主要的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場所開始在一些集鎮和鄉村出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是寓教於樂、陶冶農民心靈、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方法。當前農民整體的健身習慣還沒有形成,不少農民認為自己本身就是體力勞動者,四季堅持田間勞動,也確實夠疲乏的,再用不著參加體育鍛煉,所以有了空閒時間,寧肯東家進,西家出,串門閒聊,打撲克、搓麻將,也不願參加體育鍛煉。現在雖然部分鄉村開設了業餘學校、農民夜校等陣地,建立了一些學習室、圖書室、閱覽室等設施,但是多數農村還是沒有學習計劃,沒有學習要求,更沒有對學習的檢查驗收,不僅文化低的很少到圖書室、閱覽室讀書看報,就是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也很少到這些場所來學習。於是相當多的農村至今不僅還存在不少政策盲半政策盲、科盲半科盲,甚至還有許多文盲半文盲。
  3、村常住人口發生改變,鄉風文明建設主勞力缺失。農村勞動力的流向由兩個規律所決定:一是社會心理規律,具體表現為“人往高處走”;二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具體表現為城鄉差異、地區差異和產業之間的差異。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仁義廉恥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
  (二)原因分析
  1、一些黨政幹部對鄉風文明建設重視不夠。有些地方的幹部對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從上到下基本呈現出“倒金字塔”型逐級遞減的態勢,認為鄉風文明建設是虛的,是“軟指標”、“花架子”,是“空對空導彈”、“出力不討好”,只要農村經濟發展了,鄉風自然就會文明。這種狀態直接導致鄉風文明建設工作在實際中處於“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地位。一些地方,基層幹部面對群眾思想政治工作感到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管用,往往放任自流、束手無策,甚至連開個群眾大會都很難召集起來。部分農村基層幹部對鄉風文明建設的認識不足。部分農村基層幹部缺乏長遠眼光和戰略眼光,沒有認識到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認為鄉風文明建設是軟指標,是虛的,只要把經濟建設抓好了,什麼問題都好解決。在工作中存在著“一手軟,一手硬”的現象,整天忙於“中心”工作,奔波於政績工程。甚至一部分農民認為鄉風文明建設只是上面的事,幹好了是領導幹部的政績,幹不好也與自己無關,主人翁意識嚴重缺乏。
  2、許多農村集體經濟力量薄弱,正面文化在基層傳播缺乏有效的組織渠道。2006年農業稅取消後,農村幹部隊伍的經費來源主要依靠上級財政撥款,農村基層幹部人數大大減少,很多鄉村撤消專職思想文化工作幹部設定,即便有專職的思想文化工作幹部,年齡結構老化、後備力量不足、素質參差不齊、缺乏教育培訓現象也很嚴重。當前,除個別農村有村辦企業,多少有些集體收入以外,絕大部分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下降,債務繁重,“空殼村”、“負債村”比較多。受經費與經濟實力制約,絕大多數農村村級組織運轉比較艱難,“村官”難當、“村官”難選,農村的公益事業難以開展,絕大多數鄉村無法為農村的公共文體設施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缺乏積極宣傳正面文化的有效激勵,村幹部想對困難家庭進行大力幫扶也是“有心辦事、無錢運作”,“沒錢辦事、沒人辦事”,嚴重製約了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的展開。
  3、道德倫理素質上,在改革開放程序中,農村廣泛開展了道德倫理教育,引導農民不斷改變舊的道德倫理觀念,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整體上看,許多農民的道德修養還不高,倫理素質還不強,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不少退步現象。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淳樸民風日漸消失,而偷摸盜搶等社會惡習、不良風氣不時出現;親情觀念有所冷漠,婚姻家庭倫理觀念淡化,婚姻關係穩定性下降;少數人投機鑽營、私開煤礦、濫砍濫伐、製假售假;一些地方賭博現象嚴重存在,精神信仰混亂,邪教也大有市場。這表明農村出現了道德失範和信仰危機,嚴重阻礙了農村鄉風文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