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分析論文

  隨著時代的發展,勞動力資源對中國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顯著,而作為勞動力大軍中的重要一員,農民工隊伍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不言而喻。新生代農民工作為在農民工隊伍中的新生力量,逐漸成為了農民工隊伍的主體,如何管理好新生代農民工這一重要的人力資源就成為了企業關注的焦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從體能、智慧、技能、心能四個能力因子出發,提出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概念模型。在對中部六省問卷調研的基礎上,運用結構方程驗證了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概念模型的合理性。各初階因素對高階因素人力資源能力影響程度的排序為:心能、智慧、技能、體能;二階驗證性結構方程模型中各變數的路徑係數,可以計算出人力資源能力各要素的權重,從而避免在確定要素權重時人為打分,降低評價客觀性的問題。

  【關鍵詞】: 新生代農民工 SEM模型 人力資源能力

  自2004年福建、珠三角企業出現“民工荒”後,沿海傳統產業密集型城市的民工荒現象愈演愈烈。不僅如此,2012年春季招聘季中,在河南、安徽、湖北這些傳統的勞動力輸出大省***市***也面臨著“民工荒”的問題。究其原因,除了受金融危機、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內部性機構性因素的影響外,就是農民工隊伍內部的主體發生了變化,新生代農民工取代了傳統農民工成為外出務工人員的主要力量[1]。2010年國務院釋出的中央一號檔案《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農民工”的提法,標誌著新生代農民工已成為我國產業工人重要的組成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指1980年以後出生,年齡在16歲至31歲之間,20 世紀90 年代中後期外出務工,主要從事第二和第三產業勞動,但戶籍身份是農民的勞動者[2]。與父輩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程度總體較高,有較遠的人生職業規劃[3],就業期望、融入城市意願較高等新的特徵,但也存在技能和經驗較少,就業質量較低,公共服務可及性差等問題[4]。我國現階段新生代農民工總數約在1億人左右,約佔農民工總數的60%。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品結構的升級,經濟發展從投入型模式轉變為技術型模式,而技術型的增長模式除要求有新機器、新裝置外,更需要有一大批掌握先進技術的高素質工人[5]。日益壯大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人力資源能力的高低,不但關係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在促進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轉型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的研究對農民工個人以及對企業和政府等解決近年來“用工荒”問題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一***人力資源能力的內涵

  最早的人力資源能力思想可以追溯到經濟學創始人亞當?斯密,他在《國富論》把工人技能的增強視為經濟進步和福利增長的基本源泉,認為一國居民後天獲得的能力是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經濟理論中關於勞動力、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以及勞動者素質中教育的作用等論述也是人力資源思想的重要體現。人力資源最早是由美國的約翰?科蒙斯在1912年提出的,人力資源能力的概念則來源於人力資源理論。20世紀90年代人們開始興起對人力資源能力的研究。1990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開始釋出《人類發展報告》,將發展人的能力作為報告的重要主題。1995年UNDP的《人類發展報告》認為人的能力是體能、技能和智慧的統一。舒爾茨[6]認為人類具有經濟價值的五類能力是:學習能力,完成有意義工作的能力,進行各項文娛體育的能力,創造力和應付非均衡的能力。Sandberg[7]認為人力資源能力是在有意義的環境中,產生具有適應性結果的個體特徵***包括技能、知識和態度***。

  徐華等[8]則認為,能力是指人作為個體的自然人從體能、技能、智慧、潛能四個方面展現出對某項任務的勝任度,人力資源能力就是人力資源在現實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實際本領、能量和成熟度。商紅日[9]認為,人力資源能力本質上是一種生產力,通常包括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勞動技能、創新能力以及創造力等。鄭新立[10]則認為,人力資源能力是指人的內在素質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具體應包括德能、智慧、技能、體能。越來越多研究者基於自身的學科領域從不同層面圍繞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相關問題展開探討,針對從不同研究目的和理論視角出發,造成“人力資源能力”概念的理解差異,王豔豔等[11]分別從巨集觀、微觀、心理學和管理學的角度出發對“人力資源能力”概念和外延進行了比較和辨析。

  與前面的學者不同的是陳劭峰、趙秋成、夏芳等學者開始運用現代的方法對人力資源能力進行實證研究。陳劭峰等[12]構建了人力資源能力等效係數方程,並對國內的人力資源能力分割槽進行了評價。趙秋成等[13]探討了人力資源能力內涵,並從體能、智慧和技能三方面分析了大連市的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水平。夏芳[14]基於森的可行能力,構建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人力資源能力的指標體系,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線性迴歸分析技術實證分析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人力資源能力的結構關係。國內對人力資源能力的研究多以定性的內涵分析為主,定量實證研究為輔;研究物件大多是大學生、醫務工作者、財務人員等知識性員工,對其他群體的研究相對較少。

  ***二***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研究

  從現有的研究來看,關於新生代農民工能力和素質方面的成果很多,涉及的問題包括素質、知識能力、心理、教育培訓、就業能力、人力資本建設等,這些課題的研究或與人力資源能力問題相關,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劉瑤、彭建娟等學者採用定量分析方法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能力進行了研究。劉瑤等[15]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知識能力狀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對其知識能力總體狀況作了評價和判斷。彭建娟[16]對吉林省建築行業的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能力進行了測量,並從職業培訓和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就業能力的建議。曾麗[17]則是從個人因素、個人環境因素、外部環境因素出發,對珠三角地區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

  上述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於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能力問題,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焙偷胤嚼投?棵毆ぷ韉鬧氐愣嗉?性諗┟窆さ木鴕蛋才擰⒓寄芘嘌搗矯媯?芯磕諶荽蠖轡?肆ψ試茨芰Φ囊桓霾嗝媯?⒚揮薪?睦懟⑺枷氳紉蛩嗇扇氳蕉孕律??┟窆と肆ψ試茨芰?ㄉ璧姆凍脛欣礎O視幸?ldquo;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為主題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新生代農民工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特殊群體,是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我國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模型進行科學、系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概念模型的構建及調查情況

  ***一***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概念模型的構建

  人力資源能力是人的體能、智慧和技能三者的高度統一。體能是人力資源能力的載體和基礎,是新生代農民工學習、工作的體力保證。體能主要包括生理機能、身體抵抗疾病能力和身體素質等。智慧是人所具有的運用知識和經驗等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我國三項規模相對較大的新生代農民工調查資料顯示:平均年齡23歲左右,初次外出務工年齡基本上為初中剛畢業時十五六歲的年齡,就業的行業多集中在服務業和建築業。 考慮到其較低的文化水平和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就業現狀,本文對智慧的測量主要從職業常識、文化理論水平以及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等方面來進行。技能就是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的能力,是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中產出勞動成果最重要的能力。對新生代農民工而言,職業搜尋能力、技術專長和執業資格是衡量其技能的主要指標。

  新生代農民工是農民工隊伍中的新生力量,他們有著與第一代農民工不同的顯著特徵,就業動機已由生存型轉變為生活型或發展型,外出務工賺錢的同時,改變生活狀態,追求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他們主要的追求。新生代農民工的發展訴求強烈,與父輩相比他們的“城市夢”更為執著。受現行城鄉和地域分隔教育、戶籍體制等因素的制約,教育和技能水平整體處於較低水平,公民意識和道德素質與市民化的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18]。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水平高,思想解放,對城市有強烈的嚮往,返鄉務農意願很低。但受制於以戶籍限制為代表的現行的諸多制度阻礙,他們的城市夢在現實中遇到了很多不公平對待,諸如城市戶籍、社保、教育、子女就學就業、住房等無一不困擾著他們,使他們承受了父輩無法體會的心理壓力。富士康“十二連跳”的農民工自殺事件更是證明了沉重的日常工作量,等級森嚴的人事制度,較高的生活成本使新時期的打工者心理壓力倍增。因此,對於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的研究必須基於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全面發展的需要,不能僅僅關注體能、技能、智慧等方面,還應將心理素質、進取態度等因素考慮在內。心能,即心理積蓄的潛在開發的和心理能夠承受外界壓力的能力,是測量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不可或缺的指標,衡量指標包括心理潛能、抗挫折能力、克服逆境能力等。

  綜上,本文將從體能、智慧、技能、心能等四方面來分析新生代農民工這一特殊群體的人力資源能力。考慮到人力資源能力及體能、智慧、技能、心能等變數不便於直接觀察與測量,傳統的統計分析方法在處理和解釋這些變數之間關係時存在侷限性,因此我們採用結構方程對新生代農民工的人力資源能力結構進行分析。其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將對新生代農民工體能、智慧、技能、心能四個能力因子進行一階驗證性模型分析,若四個能力因子間有中高度的關聯度,且一階驗證性分析模型與樣本資料又可匹配,說明四個能力因子均受到一個高階因素***人力資源能力***的影響。然後對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進行高階驗證性分析,若二階驗證性分析模型與樣本資料匹配度較好,說明人力資源能力***高階因素***對四個能力因子***初階因素***的解釋能力較高。

  ***二***量表設計及資料來源

  由於國內外沒有衡量體能、智慧、技能、心能的成熟量表,在王成[19]等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從個人評價量表、WHO生存質量量表、成就動機測量量表、中國心身健康量表等諸多成熟量表中挑選出符合測量體能、智慧、技能、心能的測試題20項,結合新生代農民工的實際情況,對原題進行適當修改,然後徵求專家的修改意見,形成本研究的測試量表。通過小樣本預調研,對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進行初步檢驗,又剔除了一些不可靠的指標,形成本研究的最終問卷。調查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人口統計特徵及區域,另一部分則是根據研究設計提出的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調查。量表由一組與人力資源能力相關的問題或陳述組成,用來表明被調查者對某一事物的態度、看法、評價或意向,除了人口統計特徵及區域之外,本量表均採用Likert五級量表的形式,1、2、3、4、5分別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確定”“同意”“非常同意”。

  本文所採用的資料來源於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課題組成員對中部六省新生代農民工實地走訪調查而得。中部地區農民工佔全國農民工總量的31.1% ,中部六省中的河南、湖北、安徽等省是全國的勞務輸出大省。處於中部地區的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著我國關於促進中部崛起戰略佈局的實現。以中部地區的新生代農民工作為研究物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現實意義。對樣本採取平均抽取的方法,即向每個被調查省份發放1 000份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6 000份,回收問卷3 823份。剔除了一些資料大量缺失或者明顯隨意作答的問卷,最終得到能反映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的有效問卷2 517份,有效回收率41.95%。

  ***三***樣本基本情況

  從樣本的性別分佈來看,新生代農民工中男性的比例略大於女性;從樣本的地區分佈來看,河南省有效問卷是617份,佔總樣本的24.5%,湖北省有效問卷是479份,佔19%,依次是湖南省、江西省、山西省和安徽省。

  此次調查中部六省樣本比例分佈比較均衡,具有比較好的代表性;新生代農民工的學歷構成主要以初、高中為主,大專及以上學歷相對較少;受調查物件的年齡普遍較小,其中20歲以下的新生代農民工佔64.2%,25歲至31歲的農民工僅佔2.6%;新生代農民工的收入不高,超過一半的調查物件收入在1 500元以下,收入在2 500以上的農民工不足15%。見表1。

  四個潛在變數***能力因子***之間的協方差顯著不等於0,表示四個能力因子之間有顯著共變關係。六組能力因子相關係數中有四組大於0.5,說明能力因子間存在高度相關。因此四個能力因子可能存在另一個更高階的共同因素。從一階驗證性模型適配度的檢驗結果來看,所有適配指標均達到了良好水平。結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體能、智慧、技能、心能四個能力因子的一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與實際樣本資料適配情形良好。

  由一階驗證模型分析結果可知,四個能力因子之間存在更高階的因素構念。二階驗證性模型中,一階因素構念為 “體能”、“智慧”“技能”“心能”變為內因變數,外因潛變數為高階因素構念“人力資源能力”。用AMOS17.0軟體對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二階驗證性模型進行運算,輸出結果見表5,各項指標均達到較好水平,這表明我們所建立的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模型得到了實際調查資料的較好支援。

  從體能、智慧、技能和心能的路徑係數上來看,各初階因素對高階因素人力資源能力影響程度的重要性排序為:心能、智慧、技能、體能。人力資源能力就是人力資源在現實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實際本領、能量和成熟度。在教育背景蒼白、工作量繁重和就業環境較差的情況下,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壓力和失敗的從容以及壓力環境中形成的良好職業素養往往是新生代農民工從同伴中勝出的關鍵。這也表明,在新的社會發展和轉型階段,漠視人文關懷的生活環境,強硬的組織文化,使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和生理始終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已嚴重影響到了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進而限制了其個人能力的發揮和提高。

  我國4.9億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短期培訓的只佔20%左右,接受過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只有0.13%[23]。一方面,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和技能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導致對職業教育的培養投入不足,現有的技校和培訓機構規模小、基礎設施條件差、師資少,培訓能力低;另一方面,現有的農民工很少得到僱主提供的培訓,即便提供就業培訓也往往以無酬勞動作為交換,更談不上人力資源能力開發和職業生涯通道的提供。這些已嚴重影響了農民工操作技能訓練和新技術、新工藝、新技能的培養。新生代農民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他們擁有強壯的體魄且大多從事以體力勞動為主、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因此,體能對人力資源能力影響最小也在情理之中。從整體來看,模型分析結果與新生代農民工的實際情況也是比較吻合的。

  三、結 論

  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不僅是體能、智慧和技能的高度統一,心能也對新生代農民工的人力資源能力發展起著重要的制約和促進作用。通過對四個能力因子進行結構方程驗證性分析,得到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模型。從四個能力因子對人力資源能力的影響程度來看,企業以後要加強對農民工心理問題的關注,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工作和培訓環境,不但要擔負起對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開發的責任,更要提供心理的諮詢、疏導、治療等服務,定期傳授舒緩壓力的方法,從而促進農民工工作積極性的發揮和能力的提高。地方勞動部門,除了做好職業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技能培訓外,還應做好入職前對農民工的心理調查、疏導、諮詢和心理指導工作。各地方政府和部門應該多策並舉,積極指導,配合企業做好本地新生代農民工的人力資源能力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