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觀察和護理體會

    【關鍵詞】蛛網膜下腔出血  護理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腦出血破入蛛網膜下腔的統稱。通常是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全身冷汗,伴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煩躁不安等精神症狀,最常見的原因是先天性的動脈瘤,血管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這是一種起病危急,死亡率較高的一種疾病。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2—2011年十年間共收治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6-78歲,其中治癒34例,死亡4例,自動出院2例。
        2  觀察及護理
        2.1 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一般4-6周。有突發者則應臥床8周以上,不要隨便搬動病人或做非急需的檢查,要保持安靜減少探視。對頭痛劇烈者遵醫囑可給止痛劑,煩躁者給鎮靜劑,同時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大便時用力必要時可給予開塞露或緩瀉劑。飲食要清淡,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一般禁用灌腸,以免引起血壓和顱內壓增高導致再出血。
        2.2 病情觀察:每1-2小時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徵的變化及時發現腦疝的先兆。患者有意識障礙、頭痛劇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壓升高、呼吸脈搏減慢,有可能示再次出血或腦疝,應立即報告醫生做好搶救的準備,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給持續低流量吸氧,從而改善腦組織的缺氧狀態,如有高熱,遵醫囑給予物理降溫。
        2.3 臨床用藥的觀察及護理:患者根據醫囑使用脫水劑,一般用20%甘露醇125ml Q8h或Q12h快速靜脈滴注。要求在15—20分鐘內滴完,同時靜推20g速尿增強脫水效果,在輸液過程中要加強巡視病房,注意觀察頭痛症狀是否減輕,區域性面板有無滲漏紅腫,因甘露醇為高滲性脫水劑,藥液漏出血管外可引起組織壞死,所以要及時採取措施,更換穿刺部位,區域性硫酸鎂熱敷等,同時記錄24小時尿量,維持正常的血容量減少低血容量低鈉血癥的發生,觀察患者尿量,警惕甘露醇的腎損害。在應用預防腦血管痙攣鈣通道拮抗劑尼莫地平時,應注意避光和點滴速度,觀察面板是否發紅—心動過速和過緩,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同時嚴密觀察血壓。囑病人和家屬不要隨意調整滴速,以免影響藥效和發生不良反應。
        2.4 心理護理:由於該病發生突然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的心理壓力錶現為恐懼、悲觀、抑鬱、焦慮等症狀醫護人員對待患者要熱情關心服務周到。病情穩定後多與患者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讓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各種負性情緒,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2.5 加強基礎護理及功能鍛鍊:患者長期臥床應注意面板護理,保持床單元清潔平整、乾燥無屑,每半小時—1小時翻身一次。勤擦洗身體,保持面板清潔乾淨無味。同時按摩受壓部位,防止褥瘡的發生。做好口腔護理每日1—2次,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炎。及時清除嘔吐物,痰多及時咳出或者吸出,防止肺部感染。及時進行肢體功能鍛鍊,每日協助患者作被動運動2次,各關節應處於功能位,避免形成關節僵直,畸形攣縮和肌肉萎縮。活動量和活動度以患者感到累為宜。
        2.6 出院健康指導:囑患者出院後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喜憂過度。生活起居有規律,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臥床休息一個月後適當活動。持之以恆進行肢體功能訓練,但不能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及激烈的活動,女性患者在1—2年內避免妊娠,以免復發。患者應戒菸、忌飲酒、濃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定期門診複查。
        3  體會
        通過對4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護理,密切注意神志、瞳孔、血壓的變化,注意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內。保證每日有足夠的攝入量,並提高與患者的溝通技巧。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家屬的配合工作,加強基礎護理,繁殖併發症是該病—護理成功的關鍵。 
參 考 文 獻
[1]劉麗娟,蘇蘭若.出於蛛網膜下腔出血併發症的預防及護理[J]中日醫科大學學報 2005.34(3)285.
[2]薛相芝.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護理體會.實用醫技雜誌2008,15(31):44481-44482.
[3]孫霞.3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護理.吉林醫學 2009.6. 30.30卷12期.
[4]張莉,於繪麗.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和護理體會.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6.29卷12期.
[5]王群英,劉偉.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護理及預防.中國誤診學雜誌.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