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婦產科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體會論文

  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一方面是靜脈血栓形成導致下肢深靜脈迴流障礙,長時間靜脈處於高壓狀態;另一方面是由於靜脈血栓形成後使得靜脈瓣膜遭受破壞,即使血栓吸收後靜脈管腔再通,仍然存在靜脈倒流情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預防婦產科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體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預防婦產科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體會全文如下:

  【摘要】 目的探討婦科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方法 婦科手術患者420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21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干預性護理。結果乾預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於對照組,住院時間短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干預性護理可進一步降低婦科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關鍵詞】婦科;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

  下肢深靜脈血栓為婦科手術後多見而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引起患肢不可逆損傷,且栓子一旦發生脫落可導致肺栓塞、腦栓塞等嚴重後果而危及患者生命,應積極給予預防措施和有效護理,以最大程度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月一2014年3月在我科接受婦科手術的患者420例,年齡25~65***30.2±5.3***歲;手術種類:剖宮產術217例,子宮肌瘤剔除術68例,卵巢囊腫剔除術例,宮頸癌行子宮全切術45例,卵巢癌根治術36例;手術時間25~12o***55.6±18.4***rain.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210例,2組年齡、手術類別、手術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干預性護理。

  1.2.1 常規護理:術後實施心電監護12~24h,必要者給予吸氧,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不同手術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麻醉未清醒患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

  1.2.2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術前認真做好陰道沖洗工作,並進行嚴格消毒,控制陰道內感染;術後抬高床尾以利於下肢靜脈血液迴流,同時幫助患者被動活動踝關節、膝關節,護士或家屬幫助患者按摩雙下肢比目魚肌和腓腸肌,清醒患者根據病情需要於術後2-6h在協助下進行翻身,動作輕柔緩慢,活動時間不宜過長,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早期主動活動及下床活動;靜脈穿刺首選上肢靜脈,下肢尤其是左下肢避免長時間輸液,穿刺儘量一次成功,避免輸入高濃度、刺激性大的藥物,應用時注意保護血管,補液速度宜緩慢,嚴格無菌操作,以最大程度地減輕靜脈血管壁的損傷;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禁食禁飲者補足液體量,輸液肢體注意保暖,以防血液濃縮呈現高凝狀態?

  1.2.3 干預性護理:術前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對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齡>60歲,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預計手術持續時間長、創傷大,下肢靜脈曲張等加以重視,術前完善各項檢查,積極控制血糖水平和血壓等指標,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下肢活動鍛鍊,並說明術前術後活動下肢及術後早期下床活動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重要性,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持續時間較長者,術中即幫助患者雙足背屈活動,抬高下肢,肢體固定避免過緊;術後體位抬高雙下肢,避免過度屈曲髖關節和膝關節下墊枕等,以防使靜脈迴流受阻;經常巡視病房,囑患者出現相關不適症狀時,如下肢腫脹、疼痛、沉重等,應及時通知醫師或護理人員,以早發現,早治療,防止病情惡化;飲食方面宜清淡、低脂,避免高膽固醇飲食,多飲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用力不宜過大。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3.0軟體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採用x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干預組發生下肢腫脹、疼痛者佔0.95%低於對照組的4.29% ;經積極治療,最終未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1.9%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2 住院時間干預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7.2±2.3***d,對照組為***9.6±2.7***d,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5***。

  3.討論

  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原因主要為血液迴圈緩慢、血管內膜受損、血液高凝狀態等,常發生於左下肢,除認真細緻的常規護理外,針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促發因素實施相應有效的預防性護理,可收到明顯的效果,此外筆者還實施了干預性護理,即術前評估危險因素、並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使其能夠積極配合術後康復治療,儘早下床活動,且對於手術時間長者術中即開始對其下肢的被動活動,指導患者關注自身不適症狀,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以有效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本資料顯示,干預性護理可進一步降低婦科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楊根花。剖宮產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干預[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

  李惠紅。孕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護理進展[J].上海醫藥,34***22***:

  陳少儀,樑轉好。預見性護理隊腹腔鏡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