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胃腸減壓術的護理體會

     胃腸減壓術是消化系統常見的一種護理操作技術,是利用負壓吸引和虹吸作用,通過胃管將積存於胃腸道的氣體和內容物吸出,以降低胃腸道的壓力和張力,改善胃腸管壁的血液迴圈,有利於炎症的侷限,促進消化道功能的恢復和協助疾病的診斷。因此,胃腸減壓的的觀察與護理十分重要。
        1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胃腸減壓患者396例,其中男性254例,女性142例,年齡18—87歲,成功387例,管子自行脫出或患者自行撥出9例,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率97.73%。 
        2)置管的方法:選擇質量好,刺激小,無異味,型號合適的矽膠管,一般選擇16—20號的胃管,用石蠟油充分的潤滑管部的前端,以降低患者進行插管的不適,將胃管輕輕的均勻的從患者一側鼻腔平行插入,後改為6 0度進行插管,一直到咽喉部,大約15CM,囑患者進行深吸氣或吞嚥,快速通過咽腔或者托起患者的頭部,讓患者的下頷緊貼胸部,增大咽喉部弧度,使插管進行的更加順暢,邊插囑其邊吞嚥,插入合適的長度。插入後要確定管是否在胃內,可通過將胃管連線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或將胃管末端置入水中有氣體;或用注射器向胃管注入空氣,用聽診器在胃部聽到氣過水聲,由此說明留置成功。
        2 心理護理
        患者因本身疾病引起焦慮,並對胃腸減壓術產生緊張、恐懼,不願接受;所以我們應先耐心解釋胃腸減壓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胃腸減壓術的基本步驟,護理人員嫻熟的操作技能,取得患者的基本信任,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避免自行撥管現象的發生,所以心理護理要始終貫穿於操作的全過程。
        3 妥善固定並保持胃管通暢
        確定留置成功,先用乾毛巾擦拭鼻翼兩側,用醫用膠布進行固定,防止移位及脫出。如巡視時發現膠布鬆動及時更換。維持有效負壓,每隔2—4小時用生理鹽水沖洗胃管1次,以保持管腔的通暢。
        4 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及量並準確記錄及交班
        觀察胃液的顏色和性質,有助於判斷胃內的出血情況,胃術後胃液呈紅色或暗紅色,陳舊性血液為咖啡色,如引流出大量鮮紅色液體,說明胃內有出血,應立即停止胃腸減壓,並通知醫生。
        5 加強基礎護理
        注意口腔清潔,用呋喃西林液漱口每天2—3次,預防口腔感染,協助患者咳嗽,咳痰,做深呼吸,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溫潤及通暢。
        6 觀察胃腸減壓後的腸功能恢復情況
        於術後12小時鼓勵患者在床上翻身,經常按摩腹部,有助於胃腸道功能的恢復。觀察是否有腸鳴音,肛門是否排氣,有無腹脹。
        7 撥管護理
        撥管前應做好解釋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先將吸引裝置與胃管分離,摺疊、捏緊胃管末端,邊撥邊用紗布擦拭胃管,囑病人吸氣並屏氣時迅速撥出,防止誤吸,及時清潔患者口鼻面部,撥除胃管後遵醫囑進食,進食應遵循“少量多餐,由少到多,由半流質到流質,由稀到稠”的原則。
        8 體會
        胃腸減壓是臨床上常用的護理操作之一,如何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及長時間置管必須積極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及置管後的護理,讓患者從心理上接受插管並積極配合,力爭達到理想的治療與護理效果,減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從而提高整體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