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藍光治療的護理體會
【關鍵詞】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 藍光治療 護理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面板、粘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疾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若生後24小時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出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重者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產生膽紅素腦病,引起死亡或嚴重後遺症,故應加強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觀察,儘快找出原因,及時治療,加強護理。
1 臨床資料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間收治的新生兒黃疸46例,男嬰25名,女嬰21名。生理性黃疸3名,病理性黃疸43名。足月兒34名,早產兒12名。經皮測膽數值範圍在12.5mgdl—17.0 mgdl。
2 結果
通過藍光照射,患兒經每8h間隔照射一次,照射3次後黃染明顯減退,血清膽紅素降至11mgdl,吃奶反應均好,生命體徵正常,5天后血清膽紅素降至10mgdl以下,本組43例病理性黃疸均治癒出院,無核黃疸發生。
3 光療前的準備[1]
3.1護士準備 瞭解患兒診斷、日齡、體重、黃疸的範圍和程度、膽紅素檢查結果、生命體徵、精神反應等。操作前戴墨鏡、洗手。
3.2物品準備 光療箱:一般採用波長425~475nm的藍光最為有效,也可用綠光、日光燈或太陽光照射,光亮度以單面光160W、雙面光320W為宜,雙面光優於單面光。燈管與患兒面板距離33~50cm。
遮光眼罩:用不透光的布或紙製成。
3.3患兒準備 患兒入箱前須進行面板清潔,禁忌在面板上塗粉和油類;剪短指甲;雙眼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線損傷視網膜;脫去患兒衣褲,全身裸露,只用長條尿布遮蓋會陰、肛門部,男嬰注意保護陰囊。
3.4環境準備 光療最好在空調病室內進行。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則要防止過熱。
4 光療過程中的護理[2]
4.1將患兒裸體放入已預熱好的溫箱中,並記錄開始時間。
4.2光療中注意使患兒面板廣泛均勻受到照射 使用單面光療箱一般每2h更換體位1次,可以仰臥、側臥、俯臥等體位交替更換。俯臥照射時要有專人監護,以免口鼻受壓而影響呼吸。
4.3嚴密監測體溫和箱溫 每2~4h測體溫1次,同時觀察箱溫變化。一般箱溫應保持在30℃,體溫保持在36℃~37℃為宜。
4.4在光療過程中保證水分和營養供給 因光療時患兒不顯性失水比正常小兒高2~3倍,故應在奶間喂水。觀察和記錄出入量。
4.5光療副作用一般較輕,應注意觀察和處理 常見副作用包括:①發熱:應注意監測和保持正常體溫;②腹瀉、嘔吐:患兒大便可為深綠色稀便,有時出現嘔吐,一般光療結束即可停止,不需特別處理,應注意補充水分,防止脫水;③皮疹:若程度輕,一般不需處理,若較重可暫停光療,皮疹可自行消退,再繼續光療;④青銅症:若結合膽紅素超過68.4umolL***4mgdl***且有肝功損壞時,光療使膽綠素蓄積,面板可呈青綠色,出現此情況時應停止血清膽紅素光療,可緩慢恢復。
4.6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光療前後及光療期間應監測血清膽紅素變化,以判斷療效。光療過程要觀察患兒生命體徵、黃疸消退情況、面板有無發紅和皮疹、大小便顏色與性狀,以及有無煩躁不安、嗜睡、嘔吐、哭聲和吸吮能力變化等,以及時發現光療副作用和有無核黃疸發生,及時與醫師聯絡,進行處理和搶救。
4.7進行新生兒撫觸 通過撫觸及雙手對新生兒全身面板以溫和良好的刺激。撫觸能使迷走N興奮性增加,從而使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加,增加嬰兒的哺乳量,促進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洩,減少膽紅素的肝腸迴圈。
4.8注意保持燈管及反射板清潔 去除燈管灰塵,以免影響照射效果。
4.9光療時間視病情而定 大多數患兒光療24~48h即可獲得滿意療效,個別可超過72h。血清膽紅素降至171umolL***10mgdl***時可停止光療。出箱時給患兒穿好衣服,除去眼罩和足跟的膠布,抱回病床。記錄出箱時間和患兒病情。
4.10光療結束後 應關好光療箱電源,將水槽內的水倒掉,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工作。
5 小結
通過對黃疸患兒的光療護理,43例病理性黃疸患兒在治療過程中,一切護理操作均在溫箱中進行,靜脈推注藥物或更換尿布時,不要將溫箱門全部開啟,儘量從小門內或側面袖孔內操作,經常觀察液體速度,保證液體按時按量輸入,觀察輸液部位有無腫脹,通常使用一次性靜脈留置針,用藥方便,不易脫出,並注意觀察暖箱水槽內蒸餾水是否在正常水位,以保證箱內溫度與溼度,水槽內蒸餾水每日更換一次,防止細菌滋生,觀察箱溫顯示溫度與實際溫度是否相符***可在溫箱內固定一個乾溼溫度計***,因為溫箱長時間工作,可導致箱體顯示溫度失真,從而影響患兒體溫觀察,溫箱出現報警時及時檢視原因並予處理。
參 考 文 獻
[1]兒科本科護理學教材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99.
[2]兒科專科護理學教材.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118.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面板、粘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疾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若生後24小時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出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重者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產生膽紅素腦病,引起死亡或嚴重後遺症,故應加強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觀察,儘快找出原因,及時治療,加強護理。
1 臨床資料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間收治的新生兒黃疸46例,男嬰25名,女嬰21名。生理性黃疸3名,病理性黃疸43名。足月兒34名,早產兒12名。經皮測膽數值範圍在12.5mgdl—17.0 mgdl。
通過藍光照射,患兒經每8h間隔照射一次,照射3次後黃染明顯減退,血清膽紅素降至11mgdl,吃奶反應均好,生命體徵正常,5天后血清膽紅素降至10mgdl以下,本組43例病理性黃疸均治癒出院,無核黃疸發生。
3 光療前的準備[1]
3.1護士準備 瞭解患兒診斷、日齡、體重、黃疸的範圍和程度、膽紅素檢查結果、生命體徵、精神反應等。操作前戴墨鏡、洗手。
遮光眼罩:用不透光的布或紙製成。
3.3患兒準備 患兒入箱前須進行面板清潔,禁忌在面板上塗粉和油類;剪短指甲;雙眼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線損傷視網膜;脫去患兒衣褲,全身裸露,只用長條尿布遮蓋會陰、肛門部,男嬰注意保護陰囊。
3.4環境準備 光療最好在空調病室內進行。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則要防止過熱。
4 光療過程中的護理[2]
4.1將患兒裸體放入已預熱好的溫箱中,並記錄開始時間。
4.2光療中注意使患兒面板廣泛均勻受到照射 使用單面光療箱一般每2h更換體位1次,可以仰臥、側臥、俯臥等體位交替更換。俯臥照射時要有專人監護,以免口鼻受壓而影響呼吸。
4.3嚴密監測體溫和箱溫 每2~4h測體溫1次,同時觀察箱溫變化。一般箱溫應保持在30℃,體溫保持在36℃~37℃為宜。
4.4在光療過程中保證水分和營養供給 因光療時患兒不顯性失水比正常小兒高2~3倍,故應在奶間喂水。觀察和記錄出入量。
4.5光療副作用一般較輕,應注意觀察和處理 常見副作用包括:①發熱:應注意監測和保持正常體溫;②腹瀉、嘔吐:患兒大便可為深綠色稀便,有時出現嘔吐,一般光療結束即可停止,不需特別處理,應注意補充水分,防止脫水;③皮疹:若程度輕,一般不需處理,若較重可暫停光療,皮疹可自行消退,再繼續光療;④青銅症:若結合膽紅素超過68.4umolL***4mgdl***且有肝功損壞時,光療使膽綠素蓄積,面板可呈青綠色,出現此情況時應停止血清膽紅素光療,可緩慢恢復。
4.6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光療前後及光療期間應監測血清膽紅素變化,以判斷療效。光療過程要觀察患兒生命體徵、黃疸消退情況、面板有無發紅和皮疹、大小便顏色與性狀,以及有無煩躁不安、嗜睡、嘔吐、哭聲和吸吮能力變化等,以及時發現光療副作用和有無核黃疸發生,及時與醫師聯絡,進行處理和搶救。
4.7進行新生兒撫觸 通過撫觸及雙手對新生兒全身面板以溫和良好的刺激。撫觸能使迷走N興奮性增加,從而使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加,增加嬰兒的哺乳量,促進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洩,減少膽紅素的肝腸迴圈。
4.8注意保持燈管及反射板清潔 去除燈管灰塵,以免影響照射效果。
4.9光療時間視病情而定 大多數患兒光療24~48h即可獲得滿意療效,個別可超過72h。血清膽紅素降至171umolL***10mgdl***時可停止光療。出箱時給患兒穿好衣服,除去眼罩和足跟的膠布,抱回病床。記錄出箱時間和患兒病情。
4.10光療結束後 應關好光療箱電源,將水槽內的水倒掉,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工作。
5 小結
通過對黃疸患兒的光療護理,43例病理性黃疸患兒在治療過程中,一切護理操作均在溫箱中進行,靜脈推注藥物或更換尿布時,不要將溫箱門全部開啟,儘量從小門內或側面袖孔內操作,經常觀察液體速度,保證液體按時按量輸入,觀察輸液部位有無腫脹,通常使用一次性靜脈留置針,用藥方便,不易脫出,並注意觀察暖箱水槽內蒸餾水是否在正常水位,以保證箱內溫度與溼度,水槽內蒸餾水每日更換一次,防止細菌滋生,觀察箱溫顯示溫度與實際溫度是否相符***可在溫箱內固定一個乾溼溫度計***,因為溫箱長時間工作,可導致箱體顯示溫度失真,從而影響患兒體溫觀察,溫箱出現報警時及時檢視原因並予處理。
參 考 文 獻
[1]兒科本科護理學教材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99.
[2]兒科專科護理學教材.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