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護理體會

【摘要】 對58例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合臨床護理經驗指導孕婦在孕期補充鐵劑,小兒出生後給予正確的餵養,適當補充鐵劑、鋅等元素,去除病因,以預防小兒缺鐵性貧血。
【關鍵詞】小兒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護理體會
        缺鐵性貧血(IDA)是指各種原因缺鐵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引起的貧血。缺鐵性貧血(IDA)在全世界普遍存影響到全球30%的人口,尤其是兒童(特別是嬰幼兒)發病率最高,嚴重危害小兒身體健康,正確的指導餵養和精心護理是能夠早期治癒本病的關鍵,我院於2011年1月—8月對58例缺鐵性貧血小兒進行治療,經過正確的餵養,適當補充鐵劑、鋅等元素後均康復,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58例缺鐵性貧血患兒中,男26例,女32例,年齡為5個月-7歲,其中人工餵養12例,母乳餵養21例,混合餵養25例。
        1.2臨床表現  多見於6個月至2歲小兒,一般表現為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面色蒼白或略黃、反甲、頭髮乾枯、體格發育遲緩,還可表現為髓外造血反應,肝、脾、淋巴結腫大,年齡愈小,病程愈久,貧血越重則越明顯,消化系統可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口腔炎、舌炎或舌乳頭萎縮,少數有異食癖,神經系統年長兒表現為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易激動。
        1.3實驗室檢查:①血常規呈小細胞、低色素性,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均減少,以血紅蛋白減少為主,白細胞計數與血小板均正常。②血清鐵減少,<10.7um/L,血清鐵蛋白減少<12ug/L。③骨髓鐵是反映體內儲存鐵敏感而可靠的指標,骨髓鐵粒細胞<15%。
        2  護理 
        2.1評估病史  向患兒家屬瞭解患兒母親有無孕期貧血,有無早產、多胎、胎兒失血等先天儲血不足;瞭解患兒的餵養方法及飲食習慣,有無長期乳類餵養,未及時新增富含鐵質的輔食;瞭解年長患兒是否存在偏食等習慣;患兒有無因生長髮育過快造成鐵相對不足,是否存在腸道疾病所造成的鐵吸收障礙。
       2.2正確指導餵養  正確指導餵養可有效預防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首先加強孕婦的健康教育,適當增加瘦肉、蛋類的攝入,孕中期每週攝入動物肝臟及血製品1-2次,每次50-100g,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以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促進鐵的吸收;足月小兒出生後4個月,低體重兒出生後2個月應加維生素C及含鐵較多的菜湯及水果汁,5-6個月後可在粥內加蛋黃、魚泥、肝泥等含鐵豐富且易吸收的食物,人工餵養嬰兒飲食中及時新增含鐵量及鐵吸收率高的輔助品;對年長患兒應指導患者家屬要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糾正患兒偏食習慣,注意飲食調配,多攝取含鐵豐富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蛋黃、魚、豆類、紫菜、海帶、木耳等;適當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消化不良者,應少量多餐。食慾減退者應經常變換口味,提供色、香、味美的飲食,必要時補充鋅劑。口腔炎或舌炎影響食慾者,避免進食過熱、過辣的刺激性食物,進食前後給予口腔護理。
        2.3消除影響小兒缺鐵性貧血的因素  體內鐵約65%左右存在於運輸氧氣的血紅蛋白中,3%存在於肌紅蛋白中,約30%儲存鐵,要避免進入高山區等可使細胞代謝增高的因素,以免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亦應避免飲用未加熱的鮮牛奶,積極治療腸息肉,鉤蟲病,急慢性腹瀉等可導致鐵丟失過多的疾病。
        2.4心理護理 對於年長患兒要注意觀察、瞭解患者的心理活動,做好心理護理,在生活上給予關心照顧,精神上給予安慰鼓勵。貧血的患者由於記憶力減退,導致學習、工作能力下降,易產生焦慮心理,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調節好心態,使其恢復正常。
        2.5治療方法 ①首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注意休息,保護心臟功能。②鐵劑是治療IDA 的特效藥物,一般選用口服二價鐵最為主,二價鐵鹽比三價鐵鹽更易吸收。常用的有二維亞鐵,硫酸亞鐵,含鐵為20%,富馬鐵含鐵量33%,幹糖漿含鐵量3.3%,另外常用的還有葡萄酸亞鐵(含鐵12%),琥珀酸亞鐵(含鐵35%)和左旋糖苷鐵等。以元素鐵計算劑量,一般每次1-2mg/kg,每日2-3次,要注意每天補充鐵劑<2mg/Kg/天,每天<15mg,最好於餐後1小時服用,即可避免鐵劑對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於吸收。維生素C可增加鐵的吸收,牛乳、茶葉、咖啡等抗酸藥可抑制鐵吸收,注射鐵劑:僅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一般作深部肌內注射,以利於吸收,減輕疼痛,避免硬結形成,更應嚴格按要求給藥。當貧血嚴重影響心肺功能或明顯感染時可輸血。 
參 考 文 獻
[1]朱念瓊.兒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78 -180.
[2]徐晶.小兒缺鐵性貧血的防治[J].醫學資訊,2011,24(9):2848-28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