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建築業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建築業普遍存在管理不善,成本控制不當的問題,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

  

  1推行並深化責任成本管理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徵是:政企分開、產權明晰、職責明確、管理科學。作為建築施工企業,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轉變職能,理順產權關係,明確部門和崗位的責、權、利,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的企業管理制度。才能在競爭呂益激烈的國內國際市場求得生存和發展,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建築施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就自身而言,首先要解決“職責明確”和“管理科學”兩個問題。

  A推行並深化責任成本管理,是實現“職責明確”的要求在工程專案上,部門和崗位職責的劃分要以創造專案利潤為根本目標。在施工生產一線強制全面推行並深化責任成本管理,科學有效地分解經濟責任後,工程進度、安全質量、企業效益、職工收入都有顯著變化,特別是職工的精神面貌變化巨大,勞動的積極性和節約意識增強,自覺利用工休時間鑽研新技術、搞小發明、小創造、搞科技創優的人越來越多,為施工生產注入了活力,取得了令人驚歎的成績——兵團五建電力三分公司在電廠專案上,實現了連續4年創百萬元利潤的佳績,這在公司4O多年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兵團五建電力三分公司在新疆天業化工專案上,通過深化責任成本管理,使該專案在標價低,施工難度大的條件下,仍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這些事實有力地證明了推行並深化責任成本管理是最有效的創造專案利潤的途徑。

  B推行並深化責任成本管理,是實現“管理科學”的要求責任成本管理是緊緊圍繞可控成本,實現“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後分析”的全過程管理:在工程專案上,根據承擔的工程任務,通過充分的調查瞭解,根據各種工程預算定額和施工所在地勞動力、材料、水電等價格水平,綜合制定各責任中心的責任預算;在責任預算的執行過程中,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加強勞動用工管理,材料管理和機械使用管理,控制間接費用的發生,加強工期、安全、質量管理,搞好環境保護,推廣採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手段,提高勞動生產率,定期對責任成本執行情況進行核算和考核,並根據責任成本承包合同進行績效兌現:對考核期內責任成本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使整個工程專案始終處於受控狀態。

  2推行並深化責任成本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建築施工企業和別的企業一樣,具有生存和發展兩個目標,要生存必須有活幹、講質量,要發展必須有錢賺、講效益,生存和發展都要通過不斷增加利潤來解決。有活幹、講質量,企業才能生存。建築施工企業如果沒有施工生產任務其結果必然是破產消亡。有錢賺、講效益,企業才能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資訊時代的到來,社會利潤平均化的趨勢將限制建築施工企業的獲利水平。面對這樣的形勢,建築施工企業要想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求生存謀發展,就必須擁有現代機械裝置、人力資源、資金、經營、管理方面的雄厚實力和良好的知名度。為此,我們必須抓住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有利時機,加快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從強化管理、降低成本、擴大盈利入手,大量引進優秀人才,更新改造機械裝置,從軟硬體兩方面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增強企業發展的後勁,積極開拓市場並站穩市場。

  3推行並深化責任成本管理是建築施工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需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是指建築施工企業的所有經營管理活動要緊緊圍繞優化財務指標,擴大財務成果來開展,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突出表現為企業管理要緊緊圍繞收入、成本費用、利潤這三個會計要素來展開。具體到工程專案上,推行並深化責任成本管理後,專案管理要圍繞目標利潤、責任預算、責任成本、效益工資這四個會計要素來組織實施。推行並深化責任成本管理,將財務管理的概念和內容貫穿於專案管理的全過程,使財務管理的概念在專案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確保了管理效益。責任成本管理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手段,把財務管理完全融入了工程專案管理,它要求專案的第一責任人,在工程~開始就要牢固樹立成本效益概念,站在企業的立場上進行決策;要求各責任中心緊緊圍繞責任預算的優化、責任成本的降低、財務成果的擴大來組織管理,實現管理出效益;從要求全體職工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變成職工自覺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把工程專案當成自己家裡的一項大的開支,自覺在施工生產中厲行節約、精打細算、杜絕浪費、提高工效,從而避免因管理渠道不暢、只幹不算而導致的高成本、低效益,增加了職工的效益工資,提高個人收入,職工自然有了當“主人”的感覺,也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好了。

  深化建築業成本管理的目標

  1.總體目標

  服從於企業的整體經營目標。

  在競爭性經濟環境中,成本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主要依據競爭戰略而定:

  ***1***成本領先戰略中,成本管理的總體目標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絕對降低;

  ***2***差異化戰略中,成本管理的總體目標則是在保證實現產品、服務等方面差異化的前提下,對產品全生命週期成本進行管理,實現成本的持續降低。

  2.具體目標

  是對總體目標的進一步細分,主要包括成本計算的目標和成本控制的目標。

  ***1***成本計算的目標是為所有內、外部資訊使用者提供成本資訊。

  外部資訊使用者關注的資訊主要是資產價值和盈虧情況,因此成本計算的目標之一是確定存貨等資產價值和企 業盈虧狀況,即按照成本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成本,滿足編制會計報表的需要。

  內部資訊使用者使用成本資訊,除了瞭解資產價值及盈虧情況外,重點用於經營管理,因此成本計算的目標又 包括:通過向管理人員提供成本資訊,藉以提高人們的成本意識;通過成本差異分析,評價管理人員的業績,促進 管理人員採取改善措施;通過盈虧平衡分析等方法,提供成本管理資訊,有效地滿足現代經營決策對成本資訊的需 求。

  ***2***成本控制的目標是降低成本水平。在競爭性經濟環境中,成本目標因競爭戰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實施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中,成本控制的目標是在保證一定產品質量和服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內 部成本,表現為對生產成本和經營費用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