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本管理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僅供大家參考!

  

  1、降低成本。

  在任何設定的條件下,只要影響利潤變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變動而發生變化,降低成本始終是第一位的。如前所述,降低成本以兩種方式實現:

  第一,是在既定的經濟規模、技術條件、質量標準條件下,通過降低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合理的組織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這種意義上的成本降低屬於日常企業成本管理的內容。

  第二,是改變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是企業可資利用的經濟資源的性質及其相互之間的***。這些資源包括勞動資料的技術性能、勞動物件的質量標準、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產品的技術標準、產品工藝過程的複雜程度、企業規模的大小、企業的組織結構、企業的職能分工、企業的管理制度、企業文化、企業外部協作關係等等諸多方面。這些因素的性質及其相互之間的***構成了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是影響成本的深層次因素。在特定的條件下,當成本降低到這些條件許可的極限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例如產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術條件和材料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有一個最低標準,當實際消耗接近這一標準時,進一步的努力也難以使材料成本進一步降低。由於既定的條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進一步的成本降低只有改變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如通過採用新的技術裝置、新的工藝過程、新的產品設計、新的材料等,使影響成本的結構性因素得到改善,為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使原來難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

  2、通過企業成本管理增加的利潤。

  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但在某些情況下,具有戰略意義的議題是如何通過增加成本以獲取其他的競爭利益。當成本變動與其他相關因素的變動相互關聯時,如何在成本降低與生產經營需要之間做出權衡取捨,是企業成本管理無法迴避的困難選擇。單純以成本的高低為標準容易形成誤區。成本的變動往往與諸方面的因素相關聯,成本管理不能僅僅只著眼於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質量、價格、銷量等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支援企業為維繫質量、調整價格、擴大市場份額等對成本的需要,使企業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

  3、配合企業取得競爭優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為了取得競爭優勢,往往要採取諸多的戰略措施,這些戰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管理予以配合。採用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要通過強化企業成本管理不遺餘力地降低成本。戰略的選擇與實施是企業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其需要高於一切,成本管理要配合企業為取得競爭優勢所進行的戰略選擇,要配合企業為實施各種戰略對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在企業戰略許可的範圍內,在實施企業戰略的過程中引導企業走向成本最低化。

  另外,在資源限制條件下,通過企業成本管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經濟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達到節約增產的目的,也是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目標。這一原理對於存在瓶頸環節的企業同樣具有參考價值。當企業的薄弱環節成為制約企業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頸資源的利用效率成為企業成本管理過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企業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償性特徵,通過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節約受限制資源或瓶頸資源,使受限制資源的邊際收益最大化,從而提高企業的產出水平。

  成本管理的組成部分

  ***1***產品生產中所耗用的物化勞動的價值***即已耗費的生產資料轉移價值***;

  ***2***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即歸個人支配的部分,主要是以工資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3***勞動者剩餘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即歸社會支配的部分,包括稅金和利潤***。

  產品價值的前兩部分是形成產品成本的基礎,是成本包括內容的客觀依據。所以,產品成本就其實質來說,是產品價值中的物化勞動的轉移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