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空氣的祕密教案設計

  想要有好的學習氛圍就要有好的教案。《空氣的祕密》激發中班幼兒對空氣進行觀察和實驗的興趣,開發孩子的想象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空氣的祕密》的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空氣的祕密》教案設計一

  活動目標:

  1.通過親自實驗和遊戲來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壓力等,知道空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2.激發幼兒對空氣進行觀察和實驗的興趣

  3.瞭解霧霾天氣,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瓶子、紙團、玻璃杯、蠟燭;課件

  活動過程:

  一、科學小實驗: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裡嗎?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紙團吹進瓶子裡?

  2.介紹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於瓶口的紙團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裡吹,能否吹進。

  3.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4.觀看視訊總結為什麼吹不進。***空氣的壓力***

  二、實驗二:不吹自滅

  1.師介紹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師指導。

  3.小結:空氣裡有燃燒需要的氧氣,氧氣沒了蠟燭自然熄滅

  三、總結討論

  1.空氣的特點: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

  2.空氣的重要性:動物植物以及人類都離不開空氣。

  四、瞭解霧霾天氣

  1.什麼是霧霾?

  2.霧霾天氣哪裡來?

  3.霧霾對人類的影響。

  4.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麼?

  《空氣的祕密》教案設計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不斷地探索中感知空氣的存在、壓力、作用等,並在活動中滲透環保意識。

  2、鼓勵幼兒質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嚴謹的科學態度,並在活動中讓他們推理、判斷,表達探索方法。

  活動準備:

  1、大水盆每組一個。

  2、吸管、毛線、透明膠、塑料袋、泥工板

  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蠟燭

  活動過程:

  ㈠集中活動談話:空氣在那裡?

  1、引題:老師出示透明塑料袋,請幼兒說說裡面有什麼?***幼兒回答:什麼也沒有***。老師把塑料袋隨意一裝,捏緊問幼兒?quot;鼓鼓的塑料袋裡有什麼?"***請幼兒回答並感知***。

  2、引導:如果塑料袋裡沒有東西為什麼鼓鼓的?按不下去,裡面到底有什麼呢?為什麼有東西,我們看不見呢?塑料袋裡到底有什麼?

  3、遊戲:找空氣

  ⑴老師: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就象一個隱身娃娃,在和小朋友們捉迷藏,它到底躲在哪裡?請小朋友們找一找。

  ⑵老師提出遊戲任務:用塑料袋裝空氣,並說說在哪裡找到的。

  ⑶幼兒遊戲

  ⑷交流發現,老師小結:"到處都有空氣。"

  ㈡分組探索:

  1、老師:空氣到處都有,空氣還有許多祕密,誰知道?

  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東西,有氣球、瓶子、杯子、手帕等等,我們一起動手找空氣有什麼祕密,好嗎?

  2、分組探索:

  ⑴幼兒按意願自由分成二組,選擇喜歡的材料探索,說一說自己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把自己的發現記下來,等一下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A組:提供蠟燭、玻璃杯、火柴、手帕、泥工板,

  遊戲:《不吹自滅》、《泡泡出來了》、《不溼的手帕》

  B組:提供毛線、吸管、氣球

  遊戲:《氣球火箭》

  ⑵幼兒分組探索空氣的存在、作用。空氣動力等特性,可互相交流發現,由老師記錄。

  ⑶幼兒交換遊戲

  鼓勵幼兒大膽發現問題,思考討論找出解決的辦法,鼓勵幼兒質疑,發現不同問題。

  ㈢幼兒交流發現,老師小結:

  空氣無處不在,它有動力、壓力,幫助人們做許多事,人和動植物都離不開空氣。

  《空氣的祕密》教案設計三

  活動目標

  1.知道空氣的特徵: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瞭解空氣的重要性。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能積極主動與同伴合作、討論、實驗,共同佈置科探區域環境。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知道空氣的各種特徵。

  2. 能運用感官,積極動手動腦,感知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的。

  3.瞭解空氣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一盆清水,小瓶,熱水袋一隻,塑料袋每位幼兒一隻,小昆蟲,密封視窗若干,蠟燭半支,透明玻璃杯。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著,到處都有它,要活就要它”。幼兒猜出謎底後提問:

  1、我們用鼻子吸什麼?

  2、用手摸能摸到空氣嗎?

  3、空氣在哪,能用眼睛看到嗎?

  幼兒用手摸,用眼睛看,均感受不到空氣的存在。

  教師與幼兒共同得出結論: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教學反思: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通過鼻子吸、手摸、眼睛看感知空氣,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二、實驗:空氣的存在

  1、熱水袋裡的空氣

  教師出示一隻沒有鼓起來的熱水袋問:“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請小朋友注意看,馬上熱水袋就有變化。”教師向熱水袋中吹氣,熱水袋鼓了起來。

  幼:熱水袋先是癟的,老師吹之後鼓了起來。

  師:你知道剛才老師吹的是什麼?熱水袋裡有什麼嗎?

  幼:老師把空氣吹進熱水袋使它鼓起來,熱水袋裡有了空氣。

  2、小瓶中的空氣

  教師把一隻空小瓶放到水中,水往瓶中流,而瓶口冒泡泡。

  提問:水往瓶中流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

  瓶口為什麼會冒泡泡?

  幼兒分小組討論,討論後,每組選一個代表,向全班幼兒說出本小組的討論結果。

  小組一:泡泡是水中的,是水泡泡。

  小組二:泡泡是瓶中的空氣是小氣泡。

  小組三:泡泡是外面的一點點風吹著瓶子冒出來的。

  小組四:是水把瓶子裡的空氣往外擠,冒出來的泡泡。

  得出的結論:小瓶裡原來是有空氣的,放到水中,水往瓶裡流,把瓶裡的空氣往外擠,這些冒出來的泡泡就是小瓶裡的空氣。

  3、到處都有空氣

  1***先讓幼兒做深呼吸,都能吸進空氣

  2***請小朋友拿些塑料口袋,在活動室的任何地方把空氣裝滿。

  提問:我們用塑料口袋在任何地方都能裝滿空氣,用鼻子在任何地方都能呼吸到空氣,這是為什麼?

  幼:空氣到處都有。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通過看老師做實驗再到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發現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就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有,體驗了發現的樂趣。***

  三、指導幼兒認識空氣的功用

  1、請幼兒把嘴閉緊,捏住鼻子,暫不透氣,讓幼兒體會有什麼感覺,提問:人如果不呼吸空氣,會怎麼樣?***會悶死***

  2、觀察放在密封的小瓶裡的昆蟲

  提問:小蟲放在不透氣的小瓶子裡,時間長了會怎樣?***會悶死***

  3、教師點燃一支蠟燭,然後用一隻透明的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蠟燭燃燒了一會後滅了。

  提問:蠟燭為什麼會熄滅呢?

  幼兒集體討論,得出結論:燃燒也離不開空氣。  ***教學反思:前面的探索活動使幼兒知道了空氣的特徵,這一環節的探索活動,通過每個幼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與同伴的交流中共同探討變化的原因,得出了正確結論,使幼兒認識了空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