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有理數的乘法教學設計
有理數的基本運算之一給定兩個有理數,按下面的規則得出一個新的有理數,稱為它們的積.這種運算稱為有理數乘法,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理數的乘法教學設計
初中有理數的乘法教學反思
由此引入新課,並利用學生熟悉的數軸去探究有理數的乘法法則,充分體現了課程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上的自我建構的過程等理念,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學習的基礎,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自我生成的過程。
探索有理數乘法法則是本節課的重點,同時它又是一個具有探索性又有挑戰性的問題,因此張老師在這一教學環節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心設計了問題訓練單,將學生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學習小組開展學習合作學習,使學生經歷了法則的探索過程,獲得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為了讓學生將獲得的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便於記憶和提取,在教學的最後環節,張老師組織學生對有理數的乘法和有理數的加法進行對比,通過討論、比較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從而使自己的認知結構不斷地得以優化。學生自己建構知識,是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基本觀點,當新知識獲得之後,必須按一定方式加以組織,為新知識找到“家”,併為新知識“安家落戶”。
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學生間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為了尊重學生的差異,以學生個體發展為本,張老師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個人性格不同,採用異質分組,使不同性格的學生組對交流、互換角色,達到了性格互補的目的。採取分層作業的方式,讓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使每個人的認識都得到完善,這正是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具體體現。
本節課我們也同時看到在新課引入和法則探究兩個教學環節中,張老師的設計與教材完全不同,充分體現了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這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我們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對教材內容進行取捨、深加工、再創造,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啟用,形成有教師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