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教學設計
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 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2.說出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的作用。
3.舉例說明呼吸道的作用,並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 能力方面
1.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分析相關資料,概況總結呼吸道的作用。
2.分析與呼吸系統相關的生活事例,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髮散性、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認同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環保意識。
2.關注自身呼吸系統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教學重點
1.呼吸系統的組成。
2.呼吸道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呼吸道的作用。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與呼吸系統有關的視訊、文字、圖片等資料製作課件。
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以新生兒降生時,第一時間就必須讓小生命啼哭這一事實,請同學們談一下,這一生命活動有什麼意義?同學們意識到新生兒出生後呼吸空氣對於生命的重要性,也能說出呼吸過程讓人體獲取空氣中的氧氣,並排出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而我們從出生就開始發生的呼吸過程是如何進行的,有哪些結構參與呢?
***二***呼吸系統的組成
同學們對於呼吸過程都不陌生,因此可以請同學們談一下,與呼吸過程直接相關的人體的結構。在這裡會存在認識上的不足和誤差,同學們可能會說出口腔、咽喉,教師要及時的更正和引導,並完成書中的呼吸系統組成的填圖活動。在該過程中教師不要急於把功能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的發現對其功認識上的不足,最終了通過學習理解呼吸道各部分結構的作用。此外在學習呼吸系統的組成時有必要讓同學們瞭解鼻、咽、喉位於呼吸道的上端一般稱上呼吸道,以下則稱為下呼吸道,讓同學理解日常在感冒發生時診斷常用的兩個名詞。
***三***呼吸道的作用
首先給同學們回放新聞“空鼻症”患者溫嶺殺醫案,引發同學們質疑,醫生給患有鼻炎的患者進行鼻子部位的手術後,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嚴重的後果?帶著這樣的困惑再引導同學們閱讀書中的資料分析和聯絡生活實際,通過問題引領,實現對不同呼吸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應該更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1.鼻的作用
當我們長時間說話後會感覺咽喉幹痛,教師、歌唱家、相聲演員等較普通人群說話時間要長,因此他們也更易患咽炎,這是為什麼呢?同學通過問題分析,意識到經常說話導致咽乾是因為經常說話的人群在說話時常要用口腔換氣呼吸,不能通過鼻腔。結合書中的資料和教師提供的鼻骨性結構和鼻腔內部結構圖片資料,使學生了解鼻腔的內部結構特點。鼻的骨性結構能保證氣體通暢的進入;鼻毛作為鼻腔的門戶對於空氣進行了物理的阻擋作用。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可以提出剛出生的嬰兒並沒有生長鼻毛,當空氣中有灰塵時特別容易打噴嚏。同學們意識到通過鼻毛的阻擋作用,減少了粉塵和致病菌的吸入。當空氣進入鼻腔後,通過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對於空氣進一步處理,吸附粉塵和致病菌,黏液中也含有殺菌物質空氣進一步得到清潔,同時黏液也對空氣起到了加溼的作用。而對於黏膜內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同學理解相對困難,可補充流鼻血的事例,特別容易流鼻血正是因為人的鼻黏膜內,特別是鼻腔前部黏膜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此外請同學們分析生活在寒冷的北歐的人鼻子的外形特點,以引導同學們較好地理解鼻黏膜富含毛細血管對於空氣的加溫的作用。通過以上資料的分析,同學們體會到作為空氣進入的第一站,鼻子對於空氣變得清潔、溼潤和溫暖的重要作用。
2.咽和喉的作用
首先讓同學們說一說如果吃飯時說笑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同學們會說可能會導致食物進入氣管而發生劇烈的咳嗽,甚至有時會因為食物的誤入引發生命危險。而為什麼我們在正常吞嚥食物時就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呢?展示咽喉結構圖、分析吞嚥時會咽軟骨變化示意圖,認識結構特點。這就讓同學體會到,咽和喉中的黏膜及分泌的黏液能進一步清潔、溼潤和溫暖空氣的同時,更讓同學們意識到防止食物誤入也是保證呼吸通暢的重要因素。
請同學們把手放在喉的部位,嘗試發出聲音後感受其發生的變化。讓同學們體會到當發聲時喉的部位會發生振動,而這時再展示聲帶的結構和位置圖,此時學生就能很好地認識發生的原理和過程了。而正因為是氣流通過時讓聲帶振動發聲,因此大聲說話和長時間說話會造成聲帶的損傷,讓同學們意識保護聲帶的重要意義。初中的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特別是男同學會出現變聲,在這裡講解隨著喉頭的生長,聲帶在青春期發生寬度、厚度和長度的變化也更有利於同學們理解變聲發生的原因。
3.氣管和支氣管的作用
在前面學習了咽喉作用後,我們思考一下,當人患呼吸系統疾病時常會有痰排出,痰是如何形成的?痰的排出對於人有什麼積極作用?為什麼不能隨地吐痰?通過閱讀書中的氣管壁縱切圖及文字資料學生了解到,痰是與氣管和支氣管的結構和功能相聯絡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含有殺菌物質和吸附作用,對空氣起到了清潔作用的同時,纖毛向咽喉方向擺動讓黏液排出因此就產生了痰。學生會意識到,痰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隨地吐痰是極不衛生和文明的行為。此外學生通過觀看氣管和支氣管的圖片和視訊資料,瞭解到氣管和支氣管越分越細,進入到肺內的氣體經過了空氣的逐級處理,變得清潔、溫暖而溼潤。
除了對空氣的處理的,也要請同學們注意一下氣管和支氣管是如何保證氣流通暢的。同學們通過氣管***區域性***圖片瞭解到氣管軟骨建立了氣體進入的支架。教師也可補充氣管軟骨是“C”形軟骨,這樣的結構不影響氣流進入也不影響吞嚥食物。但如果誤吞嚥大塊的食物也會出現“噎著”的現象,特別是幼兒常因誤吞果凍等大塊食物而出現窒息甚至死亡的例子。
同學們在理解了呼吸道在保證氣體順暢通過的作用,及對於空氣清潔、溫暖、溼潤的處理作用時,也要讓同學們認識到呼吸道對於空氣處理的有限性。及時的補充在粉塵較重環境下長期工作的人會患塵肺病、人也會得肺炎,這些疾病的發生對於人的健康的影響有時是致命的。此外在講述鼻的結構和功能時,因鼻竇炎和鼻甲肥大引發呼吸問題的發生機率也較大,可補充鼻竇和鼻甲的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教師不是直接讓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後概括呼吸道的作用,而是通過解答問題的方式,更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增加學習的挑戰性。此外注重也日常生活的聯絡,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用嗓和進餐習慣。
初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教學反思
本節課採用“例項引入——資料分析——交流表達”的模式展開教學。充分利用生活例項和資料圖片,儘可能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實踐性,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以合作學習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過閱讀教材和提出問題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學,通過提出問題而獲得的知識最牢固的,印象最深刻的。通過合作分析問題和表達交流,解決問題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己描述,而是教師直接講出來,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腦用嘴說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了討論式教學,研究性學習,並能注重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不急於成果化。
通過課堂觀察,關注學生在觀察、分析討論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給以適當指導。並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表揚或對不準確的答案給予指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