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雀屬

[拼音]:fanshelü

[英文]:albedo

從非發光體表面反射的輻射與入射到該表面的總輻射之比,它是表徵物體表面反射能力的物理量。絕對黑體的反射率為0,純白物體的反射率為1,實際物體的反射率介於0與1之間,可用小數或百分數表示。

地-氣系統的反射率,它包括地面、雲和各種大氣成分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能力及其總和。這些反射率決定著地-氣系統吸收太陽輻射的百分數。 物體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能力,因光線的入射角和波長而不同,氣候學研究的是太陽輻射的全波段。

根據氣象衛星的觀測結果,整個地-氣系統的反射率約為30%,即約有30%的太陽輻射能被反射回太空,其中三分之二是雲反射的,其餘部分則被地面反射和被各種大氣成分所散射(見大氣環流的能量平衡和轉換)。雲的反射率同雲型和雲層厚度有關,約在20~70%之間。陸面、土壤的性質和植被型別不同,也能使反射率改變,但這些差異一般不超過10~20%。而冰和雪的覆蓋狀況能引起反射率顯著變化。例如,陸地被雪覆蓋或洋麵結冰時,將使其反射率增大30~40%,新雪面更可使反射率增大60%左右。原先無雪的地區如有積雪,則因反射率增大,將使太陽輻射能量的收入大約減小60%。這種影響隨季節和緯度而不同,尤其明顯的是,北緯50°以南的地區,當春季出現積雪時,上空平均將減少大約150卡/(釐米2·天)的熱量收入。這樣的熱量收支變化,將產生明顯的氣候效應。

在極冰對氣候影響的機制研究中,有人認為:冰雪-反射率-溫度之間還存在“正反饋過程”,即冰雪的覆蓋增大地表的反射率,使地-氣系統吸收的輻射減少,從而降低氣溫,而降溫又將進一步使冰雪面積擴充套件,反射率繼續增大,造成溫度越來越低的現象。在這個正反饋過程的基礎上建立的氣候模式(見氣候模擬),已用於解釋古代冰期的形成和對未來氣候趨勢的推測。也有人認為:在實際大氣中,還存在著“負反饋過程”,它使氣候具有穩定化的趨勢(見極地氣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