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範文

課文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文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文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篇科普童話,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話。讀這篇文章,我最大的收穫,給了我本人一個科學發展觀。所以,我認為教學這一課,我們應該把科學發展觀的小理念還給孩子,讓他們懂得科學,懂得發展。

  雲雀是什麼樣的一個鳥?我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找到了解釋:鳥,赤褐色,有黑色斑紋,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飛,叫聲嘹亮動聽。從這種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種隨意的假想,並沒有違反一些規則。如果雲雀自身不具備飛得高的特點,文中的那飛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飛到一條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實(這是一種虛構的真實),而課文中雲雀媽媽與小云雀的對話很美,仔細想一想,用我們大腦去聽聽,感覺有種嘹亮動聽的存在,這其實也是一種真實。我想從這一點上,可以引導學生在寫作上不可以亂想,自己寫動物要把其特點表現出來。而認識這種意義上的真實,其實也是科學的引導。

  課文透過雲雀媽媽與小云雀的多場景對話,向師生講述著一種美好的心願種樹,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這一課有三個知識是要學生掌握的,一是綠洲是怎麼變成沙漠的,二是森林水庫,三是森林是一個巨大的空調器,我們可以這麼認為雲雀媽媽就是一個科學家,她把科學的知識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明白這兩個最基本的東西,與我們生存息息相關的東西,明白這一些,其實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教學,就明白人們許多做法的錯誤。

  學習這一課,其實自然可以聯絡到這個單元所學過的那三篇文章,一篇是《特殊的葬禮》、二是《沙漠中的綠洲》、三是《古詩兩首》。想到這裡,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一單元的主題。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的最後一篇,所以在教學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課是一種總結,所以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就確定的科學發展觀上。我們不要說孩子小,我們應該把這個概念給學生,我們應該講給他們聽,讓他們明白學習這一單元我們的目的在哪裡。葬禮的引領,讓同學們沉重過,沙漠中的綠洲讓同學們慨嘆過,《古詩兩首》讓孩子享受過古代孩子的那種樂趣,這篇文章給予我們的就是共同完成這個心願。

  怎麼完成?擁有科學發展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擁有科學發展,行動起來,那個葬禮才不在有。完成是要有代價的,沙漠中的綠洲告訴我們這些代價,但花了代價是需要的,這既是對人類的懲罰,也是對人類的呼喚,為了自己,為了他人,為了後代的生存,就應該去完成這個心願。

  課文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2

  《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一篇科普童話故事。這個單元是以“環保”為主題,教育學生保護環境。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語言流暢,採用對話的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旅程中經過沙漠、大河上空以及最後回到森林後的所見、所聞、所感、所言,從而說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類與自然、生命與自然的密切關係。課文中美好與毀滅、安居與災難的強烈對比,能喚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激發學生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意識。

  本課是第一課時,我的主線是朗讀,隨文識字。在預案設計中,課始是透過質疑引起閱讀期待,學生迫不及待地進入文字,讀得入情入境;再者是理解了“亂砍濫伐”、“氾濫成災”等詞語,植根於文字,讀含有這些詞的重點句,學生讀得入情入味,越讀越好;最後的師生合作讀,默讀也都是入情入味。讀詞語、讀句子、讀段落,這不是簡單的平移推進,而是紮紮實實地以有效的朗讀貫穿始終,在層層引領中遞進,在反覆朗讀中提升,為第二課時研讀文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設計問題,讓學生了解到,雲雀的心願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緊接著讓學生帶著雲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出雲雀產生這一心願的原因。點出關鍵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為什麼會認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從哪裡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所以我的教學設計又圍繞著這一問題全面展開邊講故事,邊識字。

  指導生字詞時,我是採用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這樣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在朗讀中認識生字並瞭解生字在語言中的運用,比單純的集中識字要更高效。同時,也為學生更好的朗讀課文,為下節課的分角色朗讀打下基礎。

  對於生字的書寫指導,我讓學生分析難寫的字,並在黑板上範寫出來,並指導學生要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字的筆順,學生再在書本中描紅。這樣的書寫練習,既讓學生識字,也避免了學生以後書寫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節課就是讓學生充分的朗讀,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感悟。我讓學生充分的閱讀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描寫雲雀心願的句子,並請學生反覆誦讀,讀通讀順並領悟其深刻含義。其中的朗讀方式多樣,有指名讀、全班讀、開火車讀、分男女生讀等等。讓學生在充分朗讀後,概括課文的大意,緊緊把握課文中心,為下節課更好的學習課文內容作好鋪墊。從而培養了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並幫助他們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要點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領悟課文精髓奠定了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