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發右腦功能

  大多數人左手的運動遠遠少於右手,右腦的使用也遠遠少於左腦,手運動的不平衡造成腦發展的不平衡,這成為許多疾病特別是腦部疾病的誘因。今天,小編為你介紹如何開發右腦的功能,希望能幫到你。

  擺脫左腦控制

  在大腦的運用上,為了更好活化右腦,要儘量消除左腦語言的、邏輯的、數字化的思維,進入右腦形象的、直觀的感覺,提高右腦非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活化右腦,偏用左腦的人才能逐漸變為富有直觀能力、綜合判斷能力,有良好創業感和人際關係的左右腦均衡型人才。

  鍛鍊右腦的傳統模式都是要製造一個沒有語言的無意識狀態。據說測定坐禪高僧的腦電波圖後發現,腦波速度有所降低,處於一種接近睡眠的狀態。但坐禪與睡覺有本質的差異,是一種清醒的無意識狀態。

  科學測定發現,當人在日常生活清醒時,處於通常的意識狀態,以左腦為主進行思維,此時大腦發出β波***14-30赫茲***。

  而進入“入定”狀態、半睡半醒、處於非常鬆弛又寧謐狀態,腦部發出α波***8-13赫茲***,稱這種狀態為“變異意識狀態”。整個人的生理狀態改變,心跳脈膊減速,呼、吸輕柔。此時右腦擺脫左腦的長期控制,充分自由運作,個人潛能得以發揮。

  運用CMT技術訓練右腦

  這是由自律法的世界性權威W·魯特在自律法、坐禪法、瑜伽法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生理機制是創造一種條件,利用色彩激發右腦的功能,進而使側重於形象思維、非邏輯思維和空間處理的大腦右半球和負責語言、抽象思維的左半球取得功能上的平衡。其重點是要集中精神,大力激發右腦功能。

  具體作法是,參與者用畫筆蘸上不同顏色的顏料,隨意的、毫無目的的在紙上亂塗亂畫。等亂塗亂畫一陣子後,再靜下心來觀看自己的“作品”。這時要用海闊天空的聯想和漫無邊際的想象去觀看、理解和分析自己的“作品”,有時就能在亂畫或在觀賞中激起新的設想。

  亂塗亂畫的過程,一方面促進精力集中,一方面可以使精神放鬆、情緒穩定。這其實是讓左腦處於抑制狀態而右腦處於活躍狀態,激發了右半腦的創意功能。觀賞作品則進一步激發右腦的想象功能、聯想功能,從而促進創造性的開發。

  發揮右腦形象思維和創新功能

  在我們的思維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右腦的創新功能,在想象的世界中遨遊。

  左腦掌管語言,根據現有的知識進行邏輯推理,這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但左腦產生的語言一般沒有啟示性,也難以得出新的理論。右腦的功能在於感悟、想象和預料。碰到一些百思不解的事情,如果出現某種啟示,這是儲存在右腦裡的祖傳資訊被呼叫,問題往往迎刃而解。

  愛因斯坦把他的許多重大科學發現歸因於他的想象遊戲。他曾想象自己騎光束到達遙遠的宇宙極端,又“不合邏輯”的回到太陽表面。這幅圖象使他意識到,空間可能本來就是彎曲的。這個偉大的想象遊戲,誕生相對論和近代物理學。

  同樣,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也是用右腦冥思苦想,看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從中獲得靈感。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的圖象用語言加以邏輯的說明,就是著名的“萬有引力”。

  我們常說“求同存異”,左腦的功能在於尋求共同點,右腦則在於發現不同處。左腦按常規考慮問題,作決定往往與競爭對手雷同。而用右腦考慮問題,就能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作到別人不能作到的。

  利導思維

  運用右腦還要發揮右腦利導思維的特性。有一個小故事:面對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傷心的說,多麼不幸呀,我怎麼才有半瓶子酒。樂觀主義者欣喜的說,太好了,我有了半瓶子酒。

  這其實是用不同半腦思維的結果。悲觀主義者用左腦思維,左腦是掌管人出生以後輸入資訊的本生腦,以個人生活的利害得失計算人生價值。在這個意義上,人是最貪得無厭的。老虎吃飽了,身邊羊群再跑,它也不看一眼,而人的名利錢財有滿足的時候嗎?

  樂觀主義者用右腦思維,右腦是祖先腦,與千百萬年進化歷程中經歷的苦難比,個人一點恩怨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呢?右腦多與愉快情緒發生聯絡,學會用右腦思維,遇到任何困難,首先接受現實,然後在利導方向思考其含義。

  愛迪生研製白熾燈時,有人問他:“你曾失敗了那麼多次,有何感受?”愛迪生回答:“我沒有失敗,我證明了好多種物質不能作燈絲。”我們今天的光明世界仍要感謝發明家的光明思維。

  學習外語是訓練右腦的有效途徑

  只學一種語言時,開動的僅是左腦,學習幾種語言才會啟用右腦。反之,外語翻譯的最高境界,也是要達到用右腦的“譯神”。

  翻譯層次高低有別,有人把它分為這樣三個級別,五個檔次。低階為“譯形”,只是譯出字、句、段,表達了講話的字面意思。這時只使用左腦。中級為“譯意”,分為三個檔次。下檔譯出話句、文字,表達了講話的具體意思,這時仍只用左腦。中檔譯出語意,傳達了講述者表達的資訊。這時左右腦並用。

  高檔譯出講話者的志和情,體會出了講話者內心的狀態。這時基本用右腦。

  高階為“譯神”,譯出講話者的“實相”,這時完全用右腦。達到這個境界,譯者已進入一種忘我狀態,達到與講話者心靈的溝通,已不需要刻意去解釋去尋找表達方法,譯者與講者的隔膜已不復存在,他感到的是講者心靈深處的感受。

  翻譯層次的提高,實際是右腦逐步開啟使用的過程。由絕對左腦,左右腦並用,在左腦的基礎上使用右腦,到絕對右腦的大腦使用的轉化過程。達到翻譯的“譯神”階段,需要長期的歷練和天分。

  下圍棋有益於活化右腦

  要為難計算機就讓它下圍棋吧。電腦深藍曾經因戰勝了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洛夫而聞名世界,也使一些人認為,電腦的智力完全可以超過人類。然而若讓電腦下圍棋,它卻趕不上一段半段的小兒。和人下圍棋,電腦總是處於下風。

  為什麼會如此呢?原來,圍棋是一種用黑白棋子攻取陣地的棋藝,靠圍地決定勝負,只要一方圍的地超過181目,他即勝出。這種起源於中國的神奇技藝據說是遠古堯帝為啟發愚頓的兒子丹朱發明的。這也顯示了我國先哲思想的深邃。

  下圍棋不是你吃我一個子我吃你一個子的代數運算,而是佔領一個範圍的空間思維。據說,下圍棋時在腦裡浮現的是一個圖形,一個形狀,一個不斷變換的空間,而這正是右腦思維的領域。

  日本醫科大學對1,000多名老年人的腦電波測定顯示,棋手的右腦反應比一般人強烈的多。業餘圍棋選手中,65歲以上患老年痴呆的僅佔0.6%,而在一般65歲以上老年人中,患老年痴呆的人達13%,二著相差20倍。

  現在年輕人下圍棋的並不算多,應倡導開展更普及的圍棋活動,多角度的活化右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