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駕馭欣賞課教學的建議
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美術欣賞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從欣賞美到表現美
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學生如果有了工藝、繪畫的實踐,就能更好地理解與認識藝術作品。欣賞教學要善於藉助學生繪畫與工藝等美術實踐的“外力”,誘發學生探求美的興趣與願望。當前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可分為專題欣賞和隨堂欣賞。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和學生都認為欣賞課就是看加上說,於是在許多欣賞課上出現紙上談兵的局面,學生並沒有真正體會作者高超的表現技藝,對於美術欣賞的認識還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面上。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腦、手立體化、全方位的揣摩、體驗作品,而這手的體驗就要靠“實踐”也就是動手來完成。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的審美經驗,增強學生對美術欣賞全方位的體驗及當時作者的意圖,促進學生的心靈與作品產生共鳴融合。
在我執教的《家鄉古建築》一課,我將一課內容分為兩課進行,第一課瞭解不同的建築藝術的形式美、風格美,讓學生產生興趣。第二課時為實踐課,以上一課時為基礎自由命題創作一件屬於自己的建築作品***繪畫或手工***,充分的體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觀點。最後以組為單位選出好的作業由學生來評論,我只是最後加以總結,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們,結果學生們都很積極,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在教《動、植物欣賞》時,在欣賞完各種不同的動、植物後,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作。課後讓學生自己選出好的作業,由學生來評論。後來,我鼓勵學生用選出的好的作品,在班級舉辦了一個小型展覽,使學生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又稱美育,它是藉助於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手段,培養人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高尚的 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審美教育對兒童少年來說主要是進行美的啟蒙教育,通過 藝術教育使他們從小就能在馬克思主義審美觀的教育下,使審美活動與審美創造得到健康發展小學審美啟蒙教育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小學審美啟蒙教育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個不懂鑑賞的人,面對藝術作品只觀其表不解其意者為“藝盲”。一個缺失藝術教育的時代,也談素質教育者為空談,充其量是一句口號。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當下,就是要我們在關注學生成長的同時加強學生藝術素質培養。也就是培養學生鑑賞美、體驗美、創造美的能力,讓他們成為有藝術頭腦的人。如何在基礎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鑑賞,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美術教師首當其衝的責任。
在各年級的美術教材中,都設有一定量的鑑賞內容,以往大都因一些美術教師鑑賞能力的欠缺,學生的鑑賞課而被忽視。如何提高美術教師的鑑賞水平和鑑賞教學能力,又是當前美術教師首先需要做到的事情。
只要會畫畫就能當美術教師的時代已經過去,新的課程標準為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適應素質教育的美術教師灌輸了新的教育思想,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當前,在鑑賞圖片多文字說明少的美術教材面前,表現的無從下手、力不從心的美術教師不在小數。這種情況也恰恰說明課改後的美術教材為當代的美術教師創設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怎樣變無為有,變不利為有利,當你走進網路就會找到答案。之後,面對小圖片就會作出大文章。
美國著名藝術教育家艾斯納說:“多數學生將來是不會成為專職藝術家的。然而所有的學生都不僅能夠學會欣賞藝術,而且還能學會欣賞他周圍生活中的一切視覺形式,這些視覺經驗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由此可說,我們的美術教育不是專門培養畫家的教育,而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感受藝術作品,獲得審美享受和美術知識的過程。
學生的審美經驗,首先來之於學校藝術鑑賞課中,具有藝術鑑賞經驗教師的正確引導,其次來之於鑑賞課中藝術作品的藝術感染、薰陶。只有讓學生帶著課堂得來的鑑賞知識帶著問題到生活中去體驗,進而形成更高的鑑賞水平,將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當面對鑑賞課中某一具體作品時,應該這樣去看:對於藝術作品的鑑賞過程總是要服從一定的鑑賞目的,明確作者的構思意圖,熟悉一定的藝術語言符號,瞭解一定的藝術語言規則和藝術表現規律,聯絡一定的自然背景和社會因素。
三、揭示作品內涵,陶冶學生情操
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總目標要求:“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在傳統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只是侷限於介紹美術作品內容,沒有深入揭示作品中所具備的思想價值內涵。現代教學理念告訴我們:美術欣賞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靈,豐富學生的感情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有必要從作品表現的內容、技法、明暗、色彩、構圖及創作時的社會背景等方面來綜合欣賞。
例如,在欣賞中國古代偉大雕塑《兵馬俑》時,在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工匠們的高超藝術的同時,可以這樣啟發學生:縱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藝術美的高度。他們個個凝目聆聽、鎮靜機智、儀態英武,有一種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這一排排齊整威武的武士俑,宛如一支由幾千名真人組成的“秦之三軍”,氣勢磅礴。形象地再現了秦始皇威震四海“滅六國,天下一”的雄壯軍容,令人肅然起敬,望而生畏。通過欣賞作品,不但讓學生加深了對作品的瞭解,還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尊感和自信心。
又如,在欣賞《畫壇巨匠》畢加索的作品《和平鴿》時,首先讓學生自己欣賞作品中優美的線條,色彩的典雅,生動的形象。然後向學生簡單介紹畫家創作《和平鴿》時的背景故事:1940年,德國法西斯攻佔了巴黎。畢加索的鄰居米什老人的孫子?被慘無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扔到了樓下,慘死街頭,匪徒還用刺刀把他養的鴿子挑死。*** h1 v*** h*** R8 s8 k$ L u5 `; w% W! g讓學生了解畫家創作時內心的憤慨以及對和平生活的企盼,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畫家本人對社會的責任感。
因此,在欣賞課教學中揭示作品內涵,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激發他們進行藝術創作的熱情都是十分有利的。
總之,成功的欣賞課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使美術教育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有力助手,成為啟迪心智、培養愛心的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