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美術教育教學的建議有哪些

  少兒美術教育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對少兒的心理有比較大致的瞭解,應該注意到興趣與專業技能的雙向培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少兒美術教學的建議:心理認知制定教學

  少兒由於心理髮育尚未成熟,因此,在探討少兒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切實地關注該群體特殊的心理機制。這也是筆者在開辦“佳美”少兒藝術室過程中所得出的一個重要的結論。

  綜觀歷史上關於少兒美術心理學研究情況,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理論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理論。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以及羅恩菲德的繪畫發展理論可知,它們均關注到了兒童畫在整個未成年思想體系中的重要性地位。在皮亞傑、羅恩菲德等學者關於兒童心理學說的啟示下,英國心理學者裡德完善了“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說”,將其分解為“塗鴉期”“線描期”“敘述的象徵期”“敘述的寫實期”“視覺寫實期”“壓抑時期”“藝術復活期”7個步驟,並構建了關於兒童繪畫發展的“直線型”模式理論。

  從筆者執教於“佳美”少兒藝術繪畫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少兒階段,基礎性的訓練必不可少,但需要掌握好“度”。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美術價值需要通過科學性的個體經驗所證實,即使是對於兒童所處的低齡階段而言,也要將其具有主觀性、偶然性、個體性的經驗符合科學化的合規律性。由於少兒普遍存在著好玩的天性,作為教師引導者,則需要加以引導,在滿足少兒以繪畫為遊戲的心理的基礎上,也要有意識地融入關於繪畫的技能與技巧。畢竟,少兒的繪畫技能尚未成熟,需要正確地加以指導,才能夠既滿足少兒遊戲的心理的同時,也能夠對他們的繪畫技能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少兒美術教學的建議:興趣與專業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學繪畫的少兒而言,由於思想上尚未成熟,他們更多地需要在興趣的指引下去學習他們所喜歡的科目。如若只是在家長一味地強制下去學他們所不感興趣的內容,那麼可能得到的結果勢必適得其反。這一點在幼兒的興趣教學中顯得尤其突出。

  基於此,筆者在開班伊始就制訂了相應的工作計劃,針對該年齡學員的身心特點配備相應的教材,在上課的過程中,以啟發式的教育方式、有意識地去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也有機地融入一些關於繪畫的技能技巧。由於少兒接受能力有限,筆者在傳授教學知識的時候,並不以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而是潛移默化地逐漸深入地灌輸一些技巧。

  筆者在每次的主題繪畫課上,藉助於視訊、圖片等媒體手段來營造學習的環境,以促進少兒學員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並進而展開個性化的藝術創作。正是在這樣興趣與專業相長的教學模式下,圍繞著造型提高、興趣培養這兩項任務,筆者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並開設了與之相適應的一些課程,例如,兒童畫、水粉畫、陶泥課、寫生課、手工課等。同時,筆者也充分地利用好節假日的時間開展了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創作活動。

  少兒美術教學的建議:開放式教學機制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則中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的確,對於少兒來說,在有意識地向他們傳授一些專業性技巧知識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到孩子們的創作潛能。在傳統的美術教學體制之中,美術的教學觀念體現更多的是教會學生繪畫,甚至強加灌輸進一些成年人的繪畫思想及其技巧。這樣並不能達到很好地讓孩子們感受到繪畫本身所具有的自由化的特點,進而可能抑制少兒的繪畫創作的潛能。

  因此,筆者採取自由、民主的開放式教學機制,並通過給出課題加以引導將孩子們的認知通過影象的形式呈現出來。實踐證明,筆者的這一教學理念得到了大多數家長的認同。在2011~2012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儘量放手,讓少兒學生自己親手繪畫,教師不手把手地進行執教。從教學的成果來看,孩子們也的確能夠畫出優秀的作品。現以2012年2月11日畫室《青蛙》一課為例展示學生作品。

  新式的教學方法,例如,示範法***包括區域性示範法、欣賞示範法、幼兒自我示範法以及師生共同示範法***、情景再現發現法、心靈感悟體驗法以及實物人形模特法;在教學評價機制上,也可以採取多元主體的評價法,例如,幼兒自評、幼兒互評以及教師點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