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鑑賞課教學給教師的建議
美術鑑賞是運用視覺感知、視覺經驗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比較、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它是一個綜合審美活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美術鑑賞課給教師的建議:良好的教學態度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長,所以老師應該給予學生正面的態度影響,一是對教材的學習態度,二是對課堂教學的態度。即:老師應該不斷學習、鑽研教材內容和創新教學模式,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如果沒有紮實的業務素養,老師是不可能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入的感受和體驗的,所以,老師具備良好的業務素養對指導學生在鑑賞作品和評價方面有很大幫助;課堂教學的態度,指的是老師的動作、語言、語氣等具備一定的感染力,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鑑賞課給教師的建議:注重學生的審美意識
《課程標準》指出“學習內容應適應高中學生的實際能力,不宜過高、過難,過於專業化”,同時也指出:“懂得藝術鑑賞的基本方法,恰當地使用美術術語……”;所以在對具體作品的欣賞過程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擺脫只是注意作品較為明顯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徵的“看圖識字”階段,要逐漸對作品片面描述及經常使用通俗語言而非“美術語言”。
甚至學會從不同角度仔細貫徹作品,對作品不同層次的資訊意義進行解讀,對形式語言景象識別、概括、整合,從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徵及精神。在對作品的描述時,鼓勵、啟發、促使學生進行自由準確地交流和表達,並不斷引導促使學生使用美術術語,使其鑑賞、評述能力規範,水平日漸提高。一切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讀”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如果美術學習一點喜歡野性都沒有,也就沒有開設這門功課的必要。
美術鑑賞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是在對作品不同層次的資訊意義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在不同指向的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通過美術教學,我發現學生普遍表達能力偏低,詞彙貧乏,或者極不規範,不入門道。所以,在教學中,在把握美術的學科本位同時,我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美術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的同時,特別注重美術術語的運用,大到文章的整合,小到造詞造句,我一直跟他們強調,要用術語自由、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美術鑑賞課給教師的建議;拓寬學生的視野
傳統的灌輸式的講授而不能讓學舌功能對它有全面識。要改變這種現狀美術教師就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首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善於挖掘學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和維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地與教師一起遨遊於璀璨的藝術海洋裡,共同感受、探討和欣賞,使美術欣賞課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感受美、領悟美的殿堂。
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教師對教材要有整體的把握,並適當做出必要的處理:一是要抓住重點,形成亮點;二是綜合調整,優化組合;三是根據需要,延伸拓展。比如:講到具象藝術作品欣賞時,我就以《走進具象藝術》進行延伸拓展。
在教學中,教師肯定會對教材做出補充,或者制訂出課程計劃,這要求教師本身眼光要高、廣、遠,作品的選擇應該具有一定的高度,能體現出作品所包含的美學規律。”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不僅使用於個人自己學習本身,也適合於教育教學規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在合作學習過程的參與中,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分享,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達成學習的目標。如在《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教學設計中,第一課時,教師課前準備好相關的資料。
各組分別查詢和蒐集小組所選任務的學習資料,進行閱讀;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民間美術年畫四副作品。進行小組討論評述,組內交流,將個人獨立思考轉化為小組共同認識成果,對作品中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並提出問題,對作品中有疑問的地方做好記錄。小組中每個組員都有明確的分工,通過組內合作和幫助,提高學習的效率。在美術鑑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生生互動,能充分開發和利用教學中的人力資源,為現代美術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把現代美術教學建立在更加廣闊的交流之中,這對減輕師生的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合作精神,增進教學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