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高音樂欣賞課教學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和學生對音樂興趣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越來越被人重視,但一些學校的音樂教學並不容樂觀,學生在課堂上並不是認真的聆聽音樂,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偷偷地用耳機聽流行歌曲。根本談不上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學生喜歡音樂,但不願上音樂課,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的現象呢?
筆者從事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的音樂教學已二十年,在教學中不斷地總結與積累,根據任職學校的情況和當前職高音樂的教學現狀,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有不當之處誠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進一步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 提高基本技術技能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教學裝置簡陋。許多農村中學的教學裝置簡陋到只有一臺錄音機。這樣上音樂課就受到一定的限制,使音樂欣賞枯燥、單調,與現代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
以上現象造成職高生音樂知識是的缺乏,對音樂欣賞的興趣減小,因而在欣賞過程中也難以理解音樂作品。很多學生對一些基本樂器都不認識,不能鑑別這些樂器發出的音色,又怎麼能對音樂作品進行體驗呢?因此需要對學生補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欣賞技能訓練。
補習基礎知識主要是指補習最為基本的樂理知識,如:節奏、節拍、拍子、拍號、調式、調性、常用符號,以及補習一些有關的欣賞知識,如:對樂器的認識等。當然,講授這些知識應在運用的過程中穿插進行,要注意方法,以免將音樂欣賞課上成枯燥無味的理論課。
通過以上措施可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進一步提高音樂素養,為上好音樂欣賞課完成重要的一步。
二、培養良好的聆聽習慣,使學生會聽
學生最初欣賞音樂時往往不會聆聽。聆聽音樂是欣賞與鑑賞音樂的基礎,只有培養良好的傾聽音樂的習慣,才能談得上音樂的欣賞與鑑賞。但欣賞音樂的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慢慢對學生浸潤、感染、培養並採取有效方法。相對的安靜是養成良好聆聽習慣的第一要素,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有效地分辨音樂,理解樂句結構,感受情緒的變化。如果聽到老師在彈琴就應該安安靜靜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要打擾老師,也不要打擾那些聽音樂的同學,認真聽老師彈奏音樂,一邊聽一邊想:這段音樂在說什麼嗎?我感受到了什麼?從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試著調整一切感官來學著主動或被動地聆聽。
另外教師自身的聆聽習慣也有非常重要的示範作用。如:聆聽學生的歌唱往往借學生演唱時去熟悉下一步教案。由於缺乏關注學生,唱完評價起來也就不疼不癢,要麼一味說“好”,要麼乾脆擱置不提了。如果仔細聆聽就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指導,同時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聆聽示範,並能體現出對學生表演的平等尊重。
再就是可以通過欣賞音樂的方法來培養聆聽習慣。(1)選擇作品富有感染力的部分,設計傾聽的重點,如:速度、音樂拍子等問題,讓學生有一個傾聽的側重點,使學生專心傾聽,並對這一段音樂產生興趣。(2)初聽全曲找出音樂的高潮部分,把握音樂的整體結構,讓學生閉目靜聽,在聽的過程中,教師少講,讓教室裡迴盪的只有音樂聲。(3)有了初聽的印象,還要進一步深化。如跟隨音樂的速度或音樂情緒進行體驗,可用揮拍、內心節奏感、輕哼鳴或選一段學生能演奏旋律,讓學生參與教師範唱、範奏。(4)對比性傾聽。用不同的版本或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對比性的傾聽,讓學生始終保持傾聽的興奮狀態。
只要教師多動腦,採取有效的方法,就能在教學中慢慢培養好學生的聆聽習慣,使學生學會聆聽。
三、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以利於音樂欣賞
在職高生中往往有這樣的觀念:我們來校的目的是為了三年後的就業(當然也有部分升學)。因此音樂對他們來說無所謂,認為學音樂僅僅是為了娛樂,這就給上音樂課增加了難度。由文化課教室到音樂教室完全是為了放鬆,表現為交頭接耳,昏昏欲睡,不認真聽講,更不細心欣賞作品。面對這種局面就要給學生講學習音樂給人們帶來的好處。美國的(神經學、心理學以及物理學)專家聯合研究得知:音樂不但可以讓猛獸安靜下來,對人類有更多的益處。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歡音樂,一出生就對音樂有反應。空間推理能力強可提高思考邏輯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能在21世紀找到好工作,因為所有行業都會需要能夠運用高科技的人。學習音樂可以讓思維更清晰讓人更容易專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處理得更好,並可有效疏解各種壓力,使人身體要健康。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強盛,需我們每個人具有相當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只有較高的素養,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人們才有創造力,社會才能更快發展,由此可見學習音樂有多麼重要。
四、流行音樂與音樂欣賞巧妙結合
流行音樂易被人們傳唱,具有鮮明強烈的節奏,很具體現青春活力,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熱衷於它非常自然。教師無需禁止學生去聽去唱,並且在音樂欣賞時可選用一首與欣賞作品內容相關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染力,如:當欣賞內蒙古民歌《遼闊的草原》時,可事先播放騰格爾的《天堂》MTV。通過欣賞讓學生對草原有初步的認識: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賓士的駿馬、綠綠的草原……再去欣賞《遼闊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體驗其意境。
把流行音樂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整個音樂文化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藝術的視野,讓優秀的流行歌曲走進音樂課堂,為學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樂的橋樑。
五、音樂欣賞與專業特點結合
職業學校有多種專業,上音樂欣賞時可結合專業特點進行音樂教學。化工班、機電班開設繪畫課,學生有一定的繪畫能力,在給化工班上課時先欣賞,再讓學生根據對作品的理解畫出意境。如:欣賞琴曲《流水》時讓學生準備好畫筆、紙來上課,在欣賞過程中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理解,把涓涓山泉小溪、奔騰的江河與大海一幅幅畫面繪於紙上。通過幾節課的訓練,當在聽《沂蒙山小調》時,不用老師的講解,一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會把青山綠水、豐收的莊稼、肥肥的牛羊……這樣一幅美麗的畫繪出來。同時在給幼師班上課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舞蹈這一特長,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翩翩起舞,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還能提高學生對作品的興趣,這樣就能更好的上好欣賞課。
六、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音樂是聽說藝術,美術是視覺藝術。在音樂欣賞中,結合視覺功能創設音樂情境。如:在上《草原放牧》時,可同步插放動畫片,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可以逐步瞭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在輕鬆自然的氣氛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欣賞《沂蒙山小調》時,教師根據作品內容播放出青山、綠水、牛羊、豐收的莊稼,並同時播放歌唱家的演唱畫面,這樣更使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對作品的興趣。
七、音樂欣賞與多元文化相結合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它相關文化聯絡在一起的。音樂教學中注意音樂與相關文化綜合起來,有助於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鑑賞及藝術審美能力。如: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既複習了歷史知識,又掌握了音樂知識。著名的《黃河大合唱》是一部經典作品,樂曲以黃河兩岸人民的英勇鬥爭為題材,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裡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鬥爭,歌頌了偉大的祖國和勤勞勇敢的人民。在欣賞的同時,讓學生同時去了解抗戰時期的一些事情,會更好地感受到歌曲所表現的情緒,也使同學們更好地瞭解當時的政治背景。因此音樂欣賞與相關文化的整合教學將會散出獨特的魅力。
教師要組織好音樂欣賞教學,就要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她們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生帶入到音樂欣賞的具體意境中,體會音樂,瞭解音樂,感受音樂,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