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

  《冬陽·童年·駱駝隊》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有哪些關於《冬陽童年駱駝隊》的教案設計?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讀懂課文,感受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從作者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後兩段。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 多媒體課件

  2.學生 收集作者的相關資訊

  教學過程

  ***一***歌曲激情,解釋課題

  1.上課前,咱們先一起來聽一支歌,會唱的跟著一起唱,認真聽注意歌詞。*** 課件播放歌曲:《童年》***

  2.誰能說說歌詞都寫了什麼?***生自由說,師板書題目***

  3.這個題目與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題目有何不同?***題目的三個詞語中間有兩個間隔符號***。

  老師讀題目,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溫暖的冬陽下,一群駱駝隊從遠處走來,駝鈴聲悅耳動聽,童年的“我”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

  這個題目把三種事物編織在一起,充滿詩情畫意,會令我們產生許多遐想。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發生的事往往充滿稚趣,又很有意思,它們像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收藏在我們的記憶裡,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回憶他那充滿稚氣的童年往事吧,齊讀課題。

  ***二***交流資訊,簡介作者與背景

  1.全班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

  2.教師總結,出示:

  “冬陽下的駱駝隊”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記憶最深刻的一個畫面。林海音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她原籍臺灣,1918年出生於日本,童年時隨父母回國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舉家遷回臺灣。林海音女士根據在北京生活的點點滴滴寫成了《城南舊事》一書,深受讀者喜愛。《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正是《城南舊事》這本書的序言。

  ***三***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課件出示***:

  ① 藉助文中注音和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② 思考:

  課文以什麼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斷,分別在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彙報、交流***教師及時板書***

  ① 注意指導學生區分文中兩個“嚼”字的不同讀音。

  ② 課文以季節的推移為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憶

  了童年生活中的這幾個片斷:先講冬天“我”看駱駝咀嚼***4自然段***;再講了“我”關於駱駝系鈴鐺的想象***5—9自然段***;然後講冬春之交駱駝脫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後講夏天不見駱駝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學習“學駱駝咀嚼”的片斷

  ① 反覆讀第4自然段,細細地品味,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簡單地寫出自己的體會感悟,然後帶著自己的理解試著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課件出示: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後來磨去,大鼻孔裡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鬍鬚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② 全班交流。***從駱駝咀嚼的樣子中體會作者觀察仔細、描述生動;抓住最後一句從作者學駱駝咀嚼,體會童真童趣、體會“我”的******

  ③ 總結學法:反覆讀、品味→畫詞句寫感受→有感情朗讀。

  2.分小組合作學習後三個片斷

  ① 從後三個片斷中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片斷,用上述方法分小組合作學習。

  ② 同興趣的同學自願結合小組,互相交流、探討。

  ③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猜測掛鈴鐺的原因

  課件出示: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到的,總會吃飽的。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繫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帶上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裡反芻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從“想象鈴鐺用處”片斷中體會“我”大膽豐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認同***

  看駱駝脫毛

  課件出示: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地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麼?駱駝也脫掉它的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鈴鐺在輕鬆的步伐裡響得更清脆。***從“想替駱駝剪毛”片斷中體會作者敘述的真實,描寫的逼真***

  夏天見不到駱駝感到奇怪

  課件出示: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

  “夏天它們到哪兒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

  “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從“追問駱駝去處”片斷體會作者好奇心和對駱駝的喜愛,之中穿插對一些語句的感情朗讀***

  *分角色朗讀

  *思考:課文中“我”問媽媽駱駝夏天到哪裡去,媽媽也回答不出來。想想看,駱駝夏天可能到哪裡去了?

  ***五***學習最後兩段,體會懷念之情

  這些童年生活的片斷,像一朵朵潔白的浪花,翻滾向前匯成了一條記憶的長河,以至於多年以後仍然記憶猶新。

  1.齊讀課文最後兩段

  2.你讀懂了什麼?從什麼地方體會到的?

  3.引導學生理解“童年一去不還”和“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童年“一去不還”是因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來了”,說明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我”已長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臨我的心頭”,這個“童年”是指童年時那段有趣、難忘的生活,是因為當“我”又看到冬陽下的駱駝隊時,觸景生情,不禁想起兒時的那段難忘的生活***

  ***六***拓展延伸──說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陰是寶貴的,這正是這篇課文要向我們訴說的。而你此時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許多有趣的經歷呢?***鼓勵學生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七***總結全文

  1.***歌曲《童年》再次響起***教師總結:“釣龍蝦”、“捉知了”、“學游泳”……甚至咱們還煮過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個人臉上都會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為童真,因為幼稚,更因為它匆匆易逝。孩子們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時光,讓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斕,也讓它成為明天最美的記憶。

  2.***課件出示書的封面***最後,在這歡快的旋律中老師給你們推薦兩本書,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另一本則是高爾基的《童年》,這兩本書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別錯過了這寫好書。

  板書設計

  6.冬陽·童年·駱駝隊

  學駱駝咀嚼 ***4***

  想象駝鈴用處 ***5—9***

  想替駱駝剪毛 ***10***

  追問駱駝去處 ***11—14***} 對童年生活無限懷念

  《冬陽童年駱駝隊》說課稿

  一、說教材

  《冬陽·童年·駱駝隊》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為我們再現了童年生活的多彩與純真,在學習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是單元教學的重點。

  本文作為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獨特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回憶了駱駝隊,寫了怎樣看駱駝咀嚼,怎樣和爸爸談關於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怎樣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樣好奇地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這些看似小小的卻很有童趣的事,讓人感到作者充滿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樣的美好。

  當然我們也知道,文中所描述的這些生活片斷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較大的距離,但文字本身對五年級的學生仍有較大的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平時對生活的感知和童趣。另外,在文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語言材質,可以讓學生反覆品賞咀嚼誦讀,並展開想象,體會林海音的感情,達到和諧共鳴。

  根據以上的分析及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習特點,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9個字。正確讀寫“優質、交錯、寂寞、棉襖、傻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懷念童年的思想感情,並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根據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懷念童年的思想感情,並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教學難點是領悟作者圍繞關於“駱駝隊”的回憶來表現童年生活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我將採用情境教學法,充分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自主反覆閱讀中,讓一幅幅充滿童趣的畫面浮現於腦海中,從而讓學生享受到作者給我們帶來的別具風味的童年樂趣。而教師則在學生理解的關鍵處適時點撥、引導,讓學生體會樂趣的同時,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學流程

  為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我將安排兩課時來組織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讓學生讀通課文,初步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說說課文回憶了童年時的哪些往事,落實本課的生字詞。第二課時通過讀幾個主要的描寫駱駝的鏡頭,體會駱駝給童年生活帶來的樂趣和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同時領悟圍繞駱駝隊來回憶童年生活的表達方法。

  下面,我著重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了達到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分別是再現童年事;體味童年趣;感懷童年情;追溯童年心。

  ***一***再現童年事

  1、匯入:童年是詩情畫意的,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林海音童年的情趣,你還記得她寫了自己童年的哪幾件事情呢?

  2、根據反饋,相機板書:看駱駝咀嚼——談駱駝脖子上掛鈴鐺——剪垂在駱駝肚子底下的毛——想念駱駝。

  3、適時小結:不管是看駱駝咀嚼還是想念駱駝,每個童年的場景,林海音都用兒童獨特的眼光與兒童獨特的心思描繪,讀來令我們身臨其境。

  ***此環節簡單而順暢,其目的是讓學生再次浮現林海音描寫的情景,進而讓學生儲備一定的情感基礎,儘早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體味童年趣。

  1、匯入:孩子們,現在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描繪,進入那詩一般的童年生活吧,請你們用心去品品詞句。哪個畫面給你的感受最深,你好好讀讀,並在旁邊寫寫批註。

  2、交流讀書所得。

  3、為了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畫面,我準備分四個板塊來感受作者的童年情趣。當然,學生的交流是無序的,為了清晰起見,這裡我按順序呈現。

  板塊一:看駱駝咀嚼

  出示句子:我站在駱駝面前,看他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他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裡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鬍鬚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了起來。

  1、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麼?***預計學生會說:我感受到了作者看得仔細,這畫面很有趣等***

  2、緊扣“你從哪些字詞感受到作者看得仔細?”這個問題來展開探討,同時穿插朗讀訓練。預設學生會從三個方面來交流意見:***1***抓“那樣……那樣……那樣……”從駱駝咀嚼的樣子和情態看出作者看得仔細。***2***抓“磨來磨去,冒,沾”從駱駝咀嚼的動作來品味,能看出作者看得很細微;***3***抓“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了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看得很入神。

  3、順勢讓學生齊讀段落,並追問:想想你還彷彿看到了什麼?***這裡,我想讓孩子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駱駝咀嚼的樣子,更重要的是,邊上還有一個天真可愛、看的入神的小女孩,小女孩、駱駝,畫面就這樣定格在孩子們的腦中。***

  ***這一板塊,為了讓孩子們浮現小作者看駱駝咀嚼的畫面,我主要通過抓重點詞教學,步步深入,讓孩子在品詞析句的同時,進入作者描寫的情景,這就是所謂的“從語言到畫面”。***

  板塊二、走進“談脖子上的鈴鐺”

  1、匯入:其實,作者不僅看駱駝看得仔細,看得有趣,她的一些想法也十分的與眾不同,當作者看到駱駝脖子上的鈴鐺時,她又是怎麼想的呢?

  出示課文第8自然段,具體可做如下引導:

  ***1***請同學們好好讀一讀,你覺得她的想法有什麼獨特之處呢?讓學生聯絡大人的想法來談談。

  ***2***重點抓“寂寞”與“情趣”兩個詞深入感受作者當時的想法,並通過朗讀表達出這種情趣來。

  ***3***結合爸爸的“想”與“笑”,感知我的天真與可愛,並以情促讀,再次去讀我的想法。

  ***在這裡,我覺得作者與眾不同的想法,其實就是童真童趣最好的詮釋,這種童真童趣,只有讓學生反覆讀,才能讀出其中的韻味***

  板塊三:走進“剪駱駝肚子下的毛” ***這裡我作簡略處理***

  1、匯入:孩子們,像這樣只有童年才有的想法,還有很多。當春天來的時候,當作者看到駱駝肚子下的毛長長後,她又有什麼奇特的想法,我們來讀讀。

  2、交流後小結:多麼有意思的作者,此時此刻,駱駝,小作者,童年,他們就這樣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給我們留下的是多麼奇妙的感覺。

  板塊四:想念駱駝

  1、導:作者與駱駝成為朋友,可夏天來了,他們卻不見了,於是她就問:

  出示句子: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媽:“夏天他們到哪裡去?”

  ***1***好好讀一讀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預設學生說作者很想念駱駝***

  ***2***可是就這樣想了一天又一天,駱駝還沒有來,忍不住就問,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讀好這句話,個別讀,指名讀。並且抓住媽媽說的“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讀出媽媽責怪而又很憐愛的心態。

  2、小結:多麼有意思的情懷,同學們我想這應該也只有孩童才有這樣的想法吧!

  【教學最忌諱的是平鋪直敘、波瀾不驚的教學模式,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品讀四個片段,採取各種教學策略,讓學生深入文字,真正感受到作者對美好童年的深深懷念和依依不捨。】

  ***三***感懷童年情

  導:剛才我們隨著林海音走進了她的童年,她童年的那一幅幅畫面令人回味無窮。我看同學們讀的時候都笑了,或許這就是童年的生活吧。但是時光總會流逝的。來讀讀這句話:

  出示句子: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1***慢慢地用心讀,你讀出了什麼感覺?

  ***2***抓“又,又,卻 也”來,孩子們注意這幾個詞,你再讀一讀。

  ***3***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預設學生會說:童年不再了,有點懷念***

  引導:孩子們,作者看駱駝咀嚼的傻事是6、7歲時候,而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42歲了,已經過了30來年了。孩子們,30多年啊,那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她已經離開北京,居住臺灣了,根據這些,你再讀讀句子邊讀邊想象,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預計學生會說:神情專注 嚮往 或許輕輕地嘆息 皺著眉頭***

  ***4***是啊,時光流逝,童年不再,而對童年的眷戀依然在,我們感覺到時間流逝的那一份份感傷,來,孩子們,帶著這種感覺讀。

  ***潛心會文,披文入情,冬陽童年駱駝隊,那是溫暖的感覺,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感覺依然在,可是童年卻不在了。因此我們一定要引領孩子要走進作者的心,去懷想那美好的童年,這也是高年級孩子必需掌握的讀書能力。***

  ***四***追溯童年心

  導:30年過去了,可給我們的感覺,這童年的往事彷彿就在昨天一樣。來,讓我們讀讀這個句子。出示課文最後一段:

  ***1***學生齊讀

  ***2***作者記得如此真切,可見她把童年的時光深深地烙在了心底,怪不得30多年後寫的時候,往事一幕幕重上心頭。但難道留在心底的僅僅是童年嗎?***故鄉***

  小結:同學們文中流露出的是淡淡的感傷,但更多的是她的懷念。她懷念什麼呢?自然是生活了30多年的故鄉北京了,因此,到此我們才真正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3***孩子們,其實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這只是一篇《城南舊事》的序。那麼想要繼續瞭解作者,就請同學們去讀讀她的《城南舊事》。

  ***讀一篇文章,感受一段情懷,也認識了一位作者,但要把作者認識得更全面,就應該引領孩子走進她的作品。***

  四、說板書設計:

  冬陽 童年 駱駝隊

  學駱駝咀嚼

  關於駝鈴的猜想 思念故鄉 懷念童年

  剪駱駝毛

  夏天猜駱駝

  【板書很簡單地顯示了作者童年的懷念,但懷念的不僅僅是童年,而是生活了30多年的故鄉。這樣的板書設計學生一目瞭然,而且也能理解作者當時的心境。】

  總之,本課時的教學,我與學生通過懷想童年趣事,並一起反覆品賞,咀嚼誦讀,使我們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蘊藏在字裡行間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