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冬陽童年駱駝隊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冬陽·童年·駱駝隊》把我們帶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去看一個孩子童年的側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麼朦朧。小編在此整理了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冬陽·童年·駱駝隊》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冬陽·童年·駱駝隊》

  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門前。

  它們排列成一長串,沉默地站著,等候人們的安排。天氣又幹又冷,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頭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乾冷的空氣中。

  爸爸在和他講價錢。雙峰的駝背上,每匹都馱著兩麻袋煤。拉駱駝的說,他們從門頭溝來,它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

  爸爸和他講好價錢了。人在卸煤,駱駝在吃草。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裡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鬍鬚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總會到的;慢慢地嚼,總會吃飽的。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會繫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為什麼要系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戴上了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您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裡倒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嗎?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鈴鐺在輕鬆的步伐裡響得更清脆。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媽:“夏天它們到哪兒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慢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冬陽·童年·駱駝隊》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把我們帶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去看一個孩子童年的側影,既清晰,又那麼朦朧。駱駝隊是留在作者童年裡鮮明的記憶,它們脖子上的鈴聲,則是童年中美妙的音響。就在這種淡淡的回憶中,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對童年的魂牽夢縈,對早已走遠的童年的依依流連。

  一、白描手法,畫面次第呈現。

  作者描繪記憶中童年的畫面大量運用白描手法,依次呈現出記憶中的畫面。描寫拉駱駝隊的人:“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禿瓢兒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乾冷的大氣中。”“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描寫駱駝:“它們把前腳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來。”“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後來磨去,大鼻孔裡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鬍鬚上。”“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雖然時間間隔久遠,但童年所見的畫面依然清晰地留在記憶中,猶如清晰的黑白片定格在頭腦中。因為有了駱駝隊,有了清脆的駝鈴聲,有了讓人期待和牽掛的駱駝隊,童年生活就不再單調乏味,那滋味便讓人回味無窮。

  二、真實的駱駝,真實的童年。

  文中描繪的駱駝非常真實:“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可不是麼?駱駝也脫掉它的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沒有修飾的語言,只有記憶的如實再現。如此真實的駱駝在成人眼裡不足為道,甚至還有幾分醜陋。可正是這真實的駱駝,才是真實的童年。童年的“我”和所有童年時期的人一樣,沒有雕飾,不避諱講出真實的感受,更能夠打動讀者,勾起讀者美好的童年回憶。

  三、語言樸實,情感隱藏。

  課文依次寫了怎樣看駱駝咀嚼,怎樣和爸爸談關於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怎樣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樣好奇地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從頭到尾圍繞著駱駝隊展開對童年生活的追憶,語言樸實,讀來親切自然。成人後回憶童年時在第二故鄉北京的生活故事,沒有誇張的情感流露,不同於多數人對故鄉思念時憂愁情懷直白宣洩***余光中《鄉愁》即是如此***,作者把自己的情感隱藏了起來,看得見的是曾經畫面的白描,沒有憂傷,沒有哀愁,有的只是對童年的淡淡的追憶。序言《冬陽童年駱駝隊》淡淡追憶的基調與小說《城南舊事》一書滿含懷舊的情感既是預示又嚴密契合。

  四、意境深遠,統領《城南舊事》。

  結尾“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意境深遠:駱駝隊是童年記憶最深刻的事物,也是童年記憶最清晰最親切的畫面,更是童年美好回憶的載體,把這樣的回憶置於冬陽之中,就算北京的冬天是冷的,但有了冬陽的照射,也會給人溫暖的感覺。這或許是作者最想表達的情愫,同時,又很好的統領《城南舊事》。《城南舊事》的寫作背景為民國十二年,在一個偌大的北平城,跨越了極深廣的時空古城,在主角英子的童年記憶中,卻只呈現出它活力的一角。城南的一些街巷,不是舊日京華的遺蹟,卻是生生不息的現實生活,活的熱熱鬧鬧的。《城南舊事》,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與《冬陽·童年·駱駝隊》深遠的意境一脈相承。

↓↓點選下一頁檢視《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