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酥油茶是中國西藏的特色飲料。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有禦寒提神醒腦、生津止渴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則民間愛情故事,敘說了酥油茶的來歷。傳說,藏區有兩個部落,曾因發生械鬥,結下冤仇。轄部落土司的女兒美梅措、在勞動中與怒部落土司的兒子文頓巴相愛,但由於兩個部落歷史上結下的冤仇,轄部落的土司派人殺害了文頓巴,當為文頓巴舉行火葬儀式時,美梅措跳進火海殉情。雙方死後,美梅措到內地變成茶樹上的茶葉,文頓巴到羌塘變成鹽湖裡的鹽,每當藏族人打酥油茶時,茶和鹽再次相遇,這則由茶俗引發出的故事,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人們說,沒有喝過酥油茶,就算沒有到過西藏高原。初喝酥油茶,第一口異味難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千百年來,在與嚴酷的自然條件作鬥爭時,藏族人民創造了酥油茶文化。圍繞茶文化,還有茶會,貫穿於交友、節慶、離別、愛情等聚會中。酥油茶的喝法,德欽藏族喜歡加奶渣,中甸、維西藏族則追求純正。

  酥油茶文化的飲茶方法

  酥油有多種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稽耙裡調和著吃。逢年過節炸果子,也用酥油。藏族群眾平日喜歡喝酥油茶。

  藏族喝酥油茶有一定的規矩,一般是邊喝邊新增,不能一口喝乾。家中來了客人,客人的茶碗總是斟滿的。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們喝酥油茶,還有一套規矩。當客人被讓坐到藏式方桌邊時,主人便拿過一隻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著主人***或主婦***提起酥油茶壺***現在常用熱水瓶代替***,搖晃幾下,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剛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過酥油茶壺站到客人跟前時,客人便可以端起碗來,先在酥油碗裡輕輕地吹一圈,將浮在茶上的油花吹開,然後呷上一口,並讚美道:“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開。”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給添滿。就這樣,邊喝邊添,不一口喝完,熱情的主人,總是要將客人的茶碗添滿;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滿,你就擺著;客人準備告辭時,可以連著多喝幾口,但不能喝乾,碗裡要留點漂油花的茶底。這樣,才符合藏族的習慣和禮貌。

  酥油茶的功效

  一千多年前,藏醫學家宇妥·雲丹貢布在他所著的《四部醫典》中就論述了酥油對人體的營養作用,“新鮮酥油涼而能強筋,能生澤力又除赤巴熱”,即是說新鮮酥油潤澤氣血,精力充沛,使面板不粗裂,還能治療粘液及發熱性疾病。認為酥油可“益智增熱力”,“千般效用延年稱上品”,“可促進人的體力及延長壽命”,“人們日常飲食靠油類,體內供熱內臟可潔淨。體質即補氣力容顏添,五官堅固長壽到百年”。藏醫學認為,在高寒缺氧環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強體質,還可使精液增多,滋潤腸胃,和脾溫中,潤澤氣色,精力充沛。酥油茶能產生很高的熱量,喝後能禦寒,是很適合高寒地區的一種飲料。

  酥油茶裡的茶汁很濃,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腦、防止動脈硬化、抗老防衰、抗癌等的作用。茶中的芳香物質,還能溶解脂肪,幫助消化,尤其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牧區的藏民,缺少新鮮蔬菜和水果,主食牛、羊肉。由於缺氧,高寒地區的人排尿量要比平原地區人的排尿量多一倍,因此,他們只有靠飲茶來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和正常的代謝,並且飲茶可以補充缺乏的維生素。牛羊肉屬於酸性食物,經人體消化後會產生一定量的氫離子,它會使人體血液偏酸性,出現胃酸過多、便祕、疲勞等症狀,大量飲茶後,在人體內可產生一定量的氫氧根離子,這能使人體內的酸鹼維持平衡。所以,藏族人民將酥油與茶同飲,為自己提供了一種簡便有效的防病保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