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雲南有古老的茶區,古老的茶樹王,悠久的歷史,古老的傳說,豐富多彩的民族飲茶習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基諾的涼拌茶

  基諾人從茶地採回鮮嫩的茶葉,洗淨晾乾後仔細的用手揉軟搓細,放進一隻大碗中。再加上用柑橘樹葉、泡酸的鮮竹筍、可作螞蟻醋的酸螞蟻、一種叫做“白生”的菌、大蒜、辣椒、鹽巴等佐料拌和,就成為一碗“涼拌茶”,基諾族話叫作“拉拔批皮”。酸、辣、辛、鹹、苦中透出一股鮮香,是一盤下飯的好冷盤。

  佤族燒茶

  “燒茶”在佤族中流行,佤語叫作“枉臘”,是一種近於“烤”茶的方式。首先,燒一壺開水,放在火塘邊備用。然後,把茶葉平均地鋪在一塊薄鐵板上,放在火上烤。等到茶葉焦黃時,將茶葉倒入開水壺中煮。煮好的茶倒入茶盅裡,便可飲用。這種茶苦中帶甜,披髮出一股焦香,在飲茶中別具一格。

  把茶當作菜吃的還有滇西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的德昂族。他們將從樹上採來的新鮮芽葉放進小缸裡面,撒上鹽巴拌勻,層層壓緊,裝滿為止。放幾個月後,需多少取出多少,拌上香料,便是吃飯佐餐的一道好菜。

  布朗青竹茶

  真正“燒”的茶是布朗族的“青竹茶”,他們進山幹活想喝茶時,就會砍來一節香竹筒,放進茶葉,裝滿清泉水,然後放進火堆中燒。在等待燒茶的時間裡,他們找來香竹,砍成一節一節的小竹筒,把底部削尖插在地上,成了一排奇妙的高腳茶杯。不一會兒,竹筒裡的水燒開了,茶煮好了。將茶從竹筒裡倒入插在地上的高腳杯中,人們拔杯而起,就可以品嚐這種集山泉的清冽、茶葉和鮮竹的清香於一杯的竹筒茶了。

  景頗族竹筒茶

  景頗族和哈尼族也有以茶作菜的習慣。他們砍來竹子,鋸成長約一尺、一端留有竹節的竹筒。再將採來的嫩茶放在太陽下晒,失去二三成水分後,再用手揉搓;或者將採來的新鮮茶樹芽葉用鍋蒸煮,等到茶葉柔軟泛黃時,起鍋將茶葉倒在竹簾上再用手揉搓。然後,將茶葉裝入竹筒,用木棒分層搗實。到快裝滿時,用竹葉塞緊筒口,把竹筒顛倒,使多餘的水分流出來。兩三天後,再用泥灰封住筒口,將茶筒插入土中。放上兩三個月,竹筒內的茶葉變成金黃色,發出一種特有的茶葉濃香時,掏出筒內茶葉晾乾,裝進瓦罐加進香油醃漬,隨時都可以掏出作菜,是一種具有特殊風味的菜餚。

  拉祜族家裡的“烤茶”與佤族的“燒茶”差未幾,只是不是把茶葉放在鐵板上“燒”,而是裝在小陶罐中烤。

  西雙版納傣族也愛吃烤茶,烤茶辦法與拉祜族差未幾。只是他們喜愛先在茶碗中放上一些調味品,如花椒、生薑、桂皮、鹽、香糯葉等,然後倒上茶湯。

  麗江龍虎鬥

  麗江納西族除喜愛喝“油茶”、“鹽茶”、“糖茶”外,還喜愛中一種“龍虎鬥”。在納西族話中“龍虎鬥”叫作“阿吉勒烤”。人們先將茶放在小陶罐中烘烤,待茶葉烤到焦黃時,注入開水煮茶。同時,在備好的茶杯中倒進半杯烈酒,然後將煮好茶水倒入盛酒的茶杯。頓時,茶杯中發出轟轟的響聲,如雷聲滾滾。因此,“龍虎鬥”又叫作“雷響茶”。

  大理三道茶

  到大理旅遊的遊客,都會品嚐一次白族“三道茶”。“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文化的奇珍,當客人進入客廳坐定後,主人家的女兒或兒媳婦就會捧出第一道茶來。這第一道茶是加糖的“糖茶”,表達主人對客人的盛情歡迎。第二道茶,是隻放茶葉的“苦茶”。按照白族的習慣,喝這道茶是談舊事、敘家常的時候。這時,賓主之間隨便交談,無拘無束,盡興長談。談興已盡,客人預備告辭前,主人家又捧出第三道茶,茶裡放了米花,所以叫“米花茶”。這道茶是送別客人,祝客人吉利如意。喝了這道茶,客人便該起身告辭了。

  昆明的九道茶

  昆明九道茶也稱迎客茶,是雲南城鎮書香門第佳賓的一種飲茶方式。九道茶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雲南昆明一帶最為時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為常見,多用於家庭接待賓客,所以,又稱迎客茶,溫文爾雅是飲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飲茶有九道程式,故名"九道茶"。

  品昆明九道茶

  一是賞茶:將珍品普洱茶置於小盤,請賓客觀形、察色、聞香,並簡述普洱茶的文化特點,激發賓客的飲茶情趣。

  二是潔具:迎客茶以選用紫砂茶具為上,通常茶壺、茶杯、茶盤一色配套。多用開水沖洗,這樣既可提高茶具溫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潔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視壺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開水比例將普洱茶投入壺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剛沸的開水迅速衝入壺內,至3-4分滿。

  五是浸茶:沖泡後,立即加蓋,稍加搖動,再靜置5分鐘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於水。

  六是勻茶:啟蓋後,再向壺內衝入開水,待茶湯濃淡相宜為止。

  七是斟茶:將壺中茶湯,分別斟入半圓形排列的茶杯中,從左到右,來回斟茶,使各杯茶湯濃淡一致,至八分滿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盤,按長幼輩份,依次敬茶示禮。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聞茶香清心,繼而將茶湯徐徐送***中,細細品味,以享飲茶之樂。

  雲南茶文化的歷史

  雲南是茶的故鄉,茶葉也是是雲南省久負盛名的特產,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種植歷史。現在,雲南省有92%的縣種植茶葉,所產茶葉除供應國內市場需要外,還遠銷歐美及東南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雲南有四十多個縣的深山密林中發現了野生大茶樹。在哀牢山區鎮源縣九甲鄉千家村的原始森林中,發現了樹齡2700年和2500年的野生古茶樹群落。據西雙版納的古傣文記載,早在1700年前,當地就有茶樹栽培。勐海縣南糯山上至今生長著800年前的人工栽培茶樹,被稱為“茶樹之王”。

  雲南由於氣溫、土質、陽光適宜,雲南種植的大葉茶,具有質優高產、發芽早、育芽力強、生長期長、芽葉肥厚、葉質柔軟等優點。經科學分析,茶的水浸出物、多酚類、兒茶素的總含量高,故云南茶葉具有色澤鮮豔、味道濃厚、經久耐泡等優點,加之加工製作技藝精湛,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傳統名牌茶葉。

  其主要品種有滇紅、綠茶、普洱茶、緊壓茶、花茶五大類,其中滇紅、普洱茶及緊壓茶中的沱茶、七子餅茶等深受國外遊客喜愛。雲南茶葉中以普洱茶最為有名。《紅樓夢》中對女兒茶的描寫僅是普洱茶的一種。普洱茶湯色褐紅,口味醇香回甜,香氣鬱鬱而茶心溫和。

  但是雲南民族眾多,各個民族都特別喜愛飲茶。在悠長的歷史中,茶滲透滲出到了每個民族餬口的各個方面,飲茶習俗也多姿多彩。

  茶業作為雲南傳統支柱產業,經歷了無數次的興盛與衰落,明、清曾盛極一時的“普洱茶”就產於雲南,“六大茶山”聲名遠播。雲南土著民族對茶樹的利用歷史悠久,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南詔同時期,大理、景東一帶的彝族先民就形成了“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的飲茶習俗。

  在千百年的發展歷程中,雲南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茶習俗,並將之作為一種傳統,一代傳一代。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簡茶”、哈尼族的“土鍋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基諾族的“涼拌茶”、佤族的“燒茶”、拉祜族的“烤茶”、彝族的“土罐茶”、納西族的“龍虎鬥茶”、藏族的“酥油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