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在廣東地區我們都會聽說過西鄉茶文化,那麼你們知道西鄉茶文化的資料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西鄉產茶歷史悠久,始於秦漢,盛於唐宋,曾名噪一時。溯源求本,追懷遠古,品味浩繁茶事,它已從"柴米油鹽醬醋茶"上升到"琴棋書畫詩酒茶"層面,形成了厚重的西鄉茶文化。隨著茶文化的發展,茶產業將與旅遊聯姻,把西鄉打造成一座集茶商品貿易、茶精品展示、茶文化交流、茶資訊傳播、茶科技研究,休閒、旅遊、娛樂、彙集於一體的西北最大的西鄉茶城。

  西鄉茶葉歷史悠久,始於秦漢、盛於唐宋,早期的古巴族人在此種茶朝貢,距今有3000多年曆史,積澱了深厚而獨特的漢茶文化,還形成了許多獨具西鄉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詩、茶影、茶藝等民間藝術,使古色古香的西鄉茶文化得以傳承光大,延續至今。

  西鄉地處秦巴山區,為全國第二大富硒地理帶和中國最北端茶區,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產茶縣。境內茶園遍佈,錯落起伏;層層翠色,綠波湧動,頗為壯觀宜人。其茶葉種植始於戰國、興於秦漢、盛於唐宋、繁榮於明清,至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積澱了深厚而獨特的漢茶文化。

  西鄉茶以其狀似蘭花的外觀,清澈明亮的湯色,爽口回甘的口感征服了不少對茶很挑剔的人。以“仙毫”為代表的西鄉綠茶色、香、味、形俱佳,純天然、無汙染聞名全國,先後獲得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中國著名茶鄉、中國茶產業發展政府貢獻獎、全國採茶芬芳地——最佳旅遊目的地、國家級生態示範縣等諸多榮譽。

  西鄉茶文化的起源

  西鄉茶文化作為漢茶文化的主要成分、中國茶文化的一枝奇葩,有其獨特的文化和社會現象,具有厚重的基礎。

  1、水路重埠論茶鎮

  在縣城東30km處的老茶鎮地瀕漢江南岸,水上交通尤為方便,東下襄樊,西上漢中,皆可揚帆而至。沿江房屋櫛比,行業齊全,西鄉、鎮巴東區的茶葉等土產山貨向這裡既散,中年船幫不絕,商賈雲集,貿易十分興旺,成為漢江沿岸躉銷茶葉的重要集鎮,故名茶鎮。漢王劉邦徵發的漢中軍旅,及經此東下擊楚。“沛公落馬茶鎮灣,脣佛子午論江山”唐宋時期,山南道茶作為“土貢”隨子午荔枝棧道飛抵長安宮廷,文武百官爭相嗜飲,西鄉茶名躁一時。茶鎮既是涉汗要津,又是江防要地,歷代設驛鋪遞,留下了深厚的巴蜀、汗水文化印跡。

  2、景色旖旎利於茶

  西鄉境內群山重疊,溝壑交錯,南有巴山,北有秦嶺,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有“雨洗春山四秀清”的宜茶環境。境內土層深厚,質地微酸,營養豐富,無工業汙染,生產的茶葉“純綠色、全天然、無汙染、富鋅硒”,倍受世人青眯。

  3、茶品眾多,枝枝爭妍

  以午子仙毫為代表的全國名茶系列:午子翠柏、午子翠芽,多次榮獲國內外大獎,躋身全國文化名茶。西鄉炒青,素以香高、味濃、耐沖泡而著稱於世。國內外茶學專家無不稱讚其雋永味長,健康人心。烘乾、炒幹,進而精製,基本上都實現了機械化,工藝精湛,裝置領先,起於70年代的名茶製作工藝獨特,包含西鄉茶文化情愫。

  4、民風醇樸,習俗耐人

  西鄉人民風純樸敦厚,率直儉德,熱情好客,長江茶葉作為定情禮,真邪物、祭祀品,客來敬茶、客走增茶,即使物質生活再差,到家的客人是少不了一杯茶的。現在生活物質條件好,人們常在勞作之餘,三兩仁友與明月寂靜的雅室,品名聊話去煩靜心,共謀發展,融茶香與人情、友情之中,盡享都市文化。

  5、文藝佳作不斷

  以茶為題材的名歌、散文、書法、攝影、電視專題片等文藝作品已有相當數量和水平,民歌如《請君來陝西》、《西鄉茶歌》等,屢上舞臺表演,深受群眾喜愛。文藝作品如縣幼兒園跳的《太空娃娃》、縣醫院創作的《西鄉人西鄉茶》、城建局的相聲《賽茶節趣話》、土地局的表演舞蹈《茶山踏歌》……等等。詩如明代王雲鳳的《子午谷》、阮宇成的“午子有名茶,一口醒精神”、陳椽教授的“午子仙毫”、江伯玉老人的“吟西鄉茶”,縣委書記呂陽平的“西鄉茶葉溯源長,仙毫出世名始揚。名朝逐鹿南過去,龍井碧螺細商量”以及李大算寫的《茶事五首》……的等。每年的四月份,縣上都要舉辦規模盛大的賽茶節,文藝演出、書畫表演、評獎遊行、新聞報道已連續舉辦三年,極大的豐富了西鄉茶文化。

  西鄉茶文化形成的條件

  1、與巴蜀文化、漢江文化緊密相連,是古代巴蜀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夏商兩代***公元前21~11世紀***,漢中於四川、貴州部分地與均屬梁州,西周***公元前11~8世紀***才併入雍州,詔於長安豐鎬村。春秋戰國時,除被秦、楚割據88a***公元前475~387***外其後369a均有蜀國及巴蜀國管轄。由於西周時的政治中心在長安,物產不及四川豐饒,漢中在長期的郡縣合治中,始終與巴蜀藕斷絲連,加之又有兵家必爭之地的戰略地位,因此四川交通的古棧道應運而生,在傳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過程中,茶葉從四川向陝西傳播成為必然。

  商朝末年,周崛起於西北,其勢力逐漸向汗水流域滲透,使漢水流域形成“群夷之國”。公元前12世紀,巴蜀所產之茶列為貢品,《華陽國志·巴志》載:“園有芳蒻、香茗”。這時的漢中文化,都與巴蜀相同,如農耕文化、大石文化,夏祭曰伏,冬祭曰臘等。秦漢兩代***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漢中與巴蜀仍是長期的郡縣合治。西漢元年***公元前3世紀***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曾飲馬鎮茶、坐論江山。三國時蜀漢昭利章武年***公元221年***西鄉始建縣,初名南鄉縣。晉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改名西鄉縣,屬漢中郡。自夏至唐統一前,在長達2600a中,由於戰爭造成的人口大流動,以及長期的俊、縣合治,促進了漢中與巴蜀的經濟、文化、資訊交流,為巴蜀茶業傳入漢中提供了很好的人文環境。從兼置看,漢中西部縣本是巴蜀葭萌的屬地,已證明其有茶;從交通看,漢中是巴蜀進入長安的必經之地。秦漢至南北朝走的是“石牛道”,即由眉縣,經斜谷、褒谷棧道入漢中;復自勉縣而西、出陽平關,由山道經廣坪,抵白水關***四川青川縣白水鎮***,沿白龍江河谷至廣元老昭化***廣元西南***,輸南入劍閣道。另一條“陳倉古道”,由勉縣沿今略陽的黑河坎次、大黃院魚洞子、略陽,越青泥嶺,出甘肅兩當,進鳳縣越秦嶺到陝西關中;從經濟方面看,漢中是巴蜀與周王朝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各種貢品送往、文書傳遞、政令律規均經由漢中;從氣候變化看,這一時期茶樹有條件向北遷移,春秋至兩漢***前8世紀~公元年初***是第二溫暖時期,亞熱帶植物***梅、竹、鬆、漆、茶***分佈比寒冷期***前10世紀~9世紀***大大向北推進。

  在這一歷史過程中,巴蜀茶文化隨著政權變遷、物流縱橫、植物北遷傳播到漢中,漢茶文化深深地烙上了巴蜀文化的痕跡,使得陝西地區無論從民俗風情、生活習性,還是地方口與、各種文化,均表現巴蜀文化當不脫其型。

  2、與佛教、道教在西鄉的傳播緊密相連

  佛教創建於公元前六世紀末,創始人釋迦牟尼。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經南北朝至隋唐之世,佛教已遍及全國,窮鄉僻壤,亦不例外。唐初傳入西鄉,並建開元寺。佛教提倡眾生平等,認為人只要修行,可以解除苦難而成為佛***意為“覺者”***,它最基本的理論是四諦:苦***指客觀世界的現實***、集***指產生痛苦的原因***、滅***指痛苦的消滅***、道***指消滅痛苦的方法***,核心是“無常”***生滅相續,因果相繼***和“無我”***就是沒有一身主宰***。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源於先秦的方土、術土,形成與東漢晚期,強調“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的觀點,意在通過清靜無為而達到無不為的目的,有效的統治人民。

  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信徒們都要坐禪唸經,苦修靜煉。或是在寺院開闢茶園,或是化緣納貢,以集茶葉供其飲用和驅眠作更,產生了許多詠茶品茶的僧詩茗徒。佛教強調“茶禪一味”,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在茶道中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文化的靈魂,正是茶文化命題所包含的“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兩個層面。加之民間專為進貢而興植茶園,這既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又給西鄉茶注入了文化因子,豐富了西鄉茶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