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之美

  中國茶道除了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還具有它獨特的美,中國茶道的美究竟是什麼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茶道的美是通過茶人在茶藝過程中得以體現。所以茶人的內在氣質及外觀的形象美十分重要。茶人們在長期的茶藝活動中,運用調養身心、保持吃茶的靜心狀態使外在呈現給人以一種靜態的安詳美。在茶藝過程中,講究身體動作如站、坐、走、躬等要自然到位,體現出以神指導動作的特點,目光祥和而真誠,舉止大方從容。

  茶藝過程中講究呼吸輕細勻適,有一點“氣功”,不急不亂。心中要無雜念,不想與福鼎白茶茶事無關的事,神定而祥和。選用的茶具也要有藝術的神韻。要結合所選用的茶葉來配合茶具。根據茶具的造型所體現出來的藝術之美與所泡茶葉的韻味能夠相一致,使在器物上也具有神韻。 中國傳統的美學法則講究對稱之美。茶道的場所具有對稱之美能夠帶給人以一種安靜、穩定、莊重的美學特性,而且還可以襯托出中心位置。

  中國茶道講究以和為中心,具有“天人合”的內在思想。所以,從對稱上看,幾何對稱、陰陽對稱等相互統一。從環境的營造上,不僅講究物件的對稱與和諧,而且還注重音樂的和諧與統一,茶人的服飾風格等與整個環境的統一等,從整體上體現茶道中的對稱與和諧統一之美。 在茶藝過程中,茶人們通過陰陽、剛柔、動靜、開合、往來、盈虛、順逆、快慢、輕重、濃淡等對立面的相互轉化以及連續間斷、反覆等變化來表現節奏。比如茶藝動作“鳳凰三點頭”,就通過有節奏的連續三次落水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體現了節奏美的特色。環境中的建築物門窗、圖案裝飾、茶具的選用等也能體現出節奏美的特點。

  中國茶道還講究自然,講究樸素簡單之美。比如,在茶道的環境設計上以自然簡約為主,不設多餘的裝飾擺設;茶具的選用上力求自然;茶人裝扮上,強調清麗自然為美,不佩戴多餘的首飾,不化妝或儘量畫淡妝,不做多餘的動作,不賣弄嫻熟的技巧,不刻意造作,不講多餘和不得體的語言。在茶道中色彩的運用、音樂的選配、裝飾的巧妙設計等都存在著對比與協調的思想,在茶具的選用與搭配上也呈現出對比和協調的特色。在相異不同之中體現著協調一致的福鼎白茶茶道之美。

  在茶道中,茶人有主泡與輔泡角色之分,通過大家的相互分工協作共同完成茶事活動。茶具中也有主次之分,以茶壺為中心,諸多的茶具為陪襯。在看似主次分明,主要和次要的組合上,也體現著大同和平等的思想。假如沒有這個平等的思想來貫穿,茶道中主次也就失去了意義,難以體現茶道平等如一的特色。

  中國茶藝的“四境”之美

  一、環境美

  茶藝中所謂的環境,即品茗場所,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對於外部環境古人很重視植物的選擇,因為按照中國茶藝 “君子比德”的審美理念,這些植物是構成茶境文化品位的要素,是對茶境內涵意蘊理解的導向。在諸多植物中,古代茶人對竹、鬆推崇備至。

  茶人們在營造茶境時喜竹,因為竹子“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也因為竹子可以啟人心智、潔人情懷、陶冶情操,同時還由於竹子的形態如鸞鳳之羽翼,欣然而形,蒼然而色,玉立風塵之表,具有天然的野趣,洋溢著“山中情”。

  除了對植物選擇的偏好之外,中國茶藝所追求的外部環境之美,大體上可分為四種類型:其一為幽寂的寺觀叢林之美;其二為山野自然之美;其三為幽雅的都市園林之美;其四為樸素的田園農家之美。只要你有愛美之心和審美的素養,大自然的樹陰裡、芳叢中、小溪旁、碧巖下、一樹紅葉、幾叢菊花,處處都是品茗佳境。

  二、意境美

  “茶通六藝”,在品茶時則講究“六藝助茶”。六藝泛指琴、棋、書、畫、詩、曲和金石古玩的收藏與鑑賞等,以六藝助茶時,特別重於音樂和字畫。

  在我國古代士大夫修身四課——琴、棋、書、畫中,琴擺在第一位。琴代表著音樂。儒家認為修習音樂可培養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素養,使自己的生命過程更加快樂美好,所以音樂是每一個文化人的必修課。我們在茶藝過程中重視用音樂來營造意境,這是因為音樂,特別是我國古典名曲重情味、重自娛、重生命的特點,有助於為我們的心接活生命之源,能促進人的自然精神的再發現,以及有利於人文精神的再創造。

  茶藝活動中最宜選播三類音樂

  其一是我國古典名曲,它們幽婉深邃,韻味悠長,有令人迴腸蕩氣、消魂攝魄之美,是牽著茶人迴歸自然、追尋自我的溫柔的手。

  其二是近代作曲家專門為品茶而譜寫的音樂如《閒情聽茶》、《香飄水雲間》、《清香滿山月》等,聽這些音樂可使人的心徜徉於茶的無限世界中,讓心靈隨著樂曲和茶香,翱翔到茶館之外更美、更雅、更溫馨的洞天府第中去。

  其三是精心錄製的大自然之聲,如山泉飛瀑、小溪流水、雨打芭蕉、風吹竹林、秋蟲鳴唱、百鳥啁啾、松濤海浪等都是極美的音樂,我們稱之為“天籟”,也稱之為“大自然的簫聲”。

  同時,我們營造高雅的意境還常藉助名家字畫、金石古玩、花木盆景等,在這些裝飾中掛畫和楹聯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應精心挑選。

  三、人境美

  所謂人境,即指品茗人數以及品茗者的素質所構成的人文環境。我們認為品茶不忌人多,但忌人雜。人數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品茗方式。

  其一,獨品得神

  一個人品茶沒有干擾,心更容易虛靜,精神更容易集中,情感更容易隨著飄然四溢的茶香而昇華,思想更容易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獨自品茶,實際上是茶人的心在與茶對話,最容易做到心馳巨集宇,神交自然,盡得中國茶道之神髓,所以稱之為“獨品得神”。

  其二,對啜得趣

  品茶不僅可以是人與自然的溝通,而且可以是茶人之間心與心的相互溝通。邀一知心好友相對品茗,無論是紅顏知己還是肝膽兄弟,或推心置腹傾訴衷腸,或無需多言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松下品茶論弈,或幽窗啜茗談詩,都是人生樂事,所以稱之為“對啜得趣”。

  其三,眾飲得慧

  眾人品茗,人多,議論多,話題多,資訊量大。在茶藝館清靜幽雅的環境中,大家最容易開啟話匣子,相互交流思想,啟迪心智,所以稱之為“眾飲得慧”。在茶事活動中只要善於引導,無論人多人少,都可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人境。

  四、心境美

  品茗是心的歇息、心的放牧,所以品茗場所應當如風平浪靜的港灣,讓被生活風暴折磨得疲憊不堪的心得到充分的歇息;品茗場所應當如芳草如茵的牧場,讓平時被“我執”、“法執”囚禁的心,在這裡能自由自在地漫步;品茗的場所應當如溫暖宜人的溫泉,讓被世俗煙塵薰染了的心,在這裡能痛痛快快地洗個乾淨。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品茗為的就是品出一份好心境,所謂好的心境主要是指閒適、虛靜、空靈、舒暢。

  中國茶道

  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中國的茶道精神” 廉、美、和、敬”.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中國的茶道精神“ 廉、美、和、敬”.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並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茶藝是茶道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