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知識手抄報圖

  數學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中蘊含著數與形的美妙、具體和抽象的思辨、傳承並超越的精神。數學是一種文化。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數學觀念與意識、數學品質與精神都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學習追求一種智慧,數學教育體現一種文化。大家瞭解是真的懂數學嗎?那麼有沒有尋找課外的數學知識呢?跟課堂上有沒有不一樣,多看偉大數學家的故事。下面分享的是關於數學手抄報的內容以及相關圖片,給大家思考以及學習,希望能夠在裡面有所收穫:

  數學小知識手抄報: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的創始人

  亞里士多德 Aristoteles ***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被恩格斯稱為是最博學的人。公元前384年亞里士多德出生在富拉基亞的斯塔吉拉城,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宮廷侍醫,在亞里士多德幼年時就去世了。公元前367年,他被監護人普洛克西諾送到了雅典,進入柏拉圖學園學習。他從18歲開始到柏拉圖學院學習,後來擔任教師,直到他38歲,在學院一共呆了20年。這對他的哲學思想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

  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這師徒三個人在世界哲學史上都是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在柏拉圖學園學習的時候,亞里士多德就表現出了對多個門類的知識具有廣泛的興趣,他喜歡獨立思考,又善於博採眾長。因此他被柏拉圖稱為是“學園之靈”。他與大談玄理的老師不同,他努力學習,刻苦鑽研,並大量地蒐集各方面的資料,甚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圖書室。有記載說,柏拉圖曾諷刺他是一個書呆子。

  亞里士多德總結了泰樂斯以來古希臘哲學發展的成果,首次將哲學和其他科學區別開來,開創了邏輯、倫理學、政治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的獨立研究。他的學術思想對西方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他死後幾百年中,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對知識有過系統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

  亞里士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士多德則認為實物本身包含著本質。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里士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一樣,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里士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亞里士多德把廣義的哲學,即一般性的知識,分為三大類:①實踐的,②創作的,③理論的。

  ***1***理論的知識是一種不為其他實用目的只為知識本身的知識,如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亞里士多德認為理論的知識是最高貴的;

  ***2***實踐的知識只研究行動本身而不管行動的結果,如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

  ***3***創作的知識是關於材料的塑造和製造的知識,這裡所說的材料往往是語言材料,創作只是詞句的製作,即詩學。

  亞里士多德認為分析學或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他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力圖把思維形式和存在聯絡起來,並按照客觀實際來闡明邏輯的範疇。亞里士多德把他的發現運用到科學理論上來 。作為例證,他選擇了數學學科,特別是幾何學,因為幾何學當時已經從泰勒斯早期想對土地測量的經驗規則,並給予合理說明的試驗階段過渡到後來的具有比較完備的演繹形式的階段。亞里士多德還曾提出許多數學和物理學的概念,如極限、無窮數、力的合成等。

  柏拉圖逝世後,斯彪西波主持學園事務。亞里士多德與他有分歧,就和另一個同學克塞諾克拉底接受了赫爾米亞的邀請,離開雅典來到亞洲的密細亞的阿索斯城,建立學園,開展教學和研究工作。三年後波斯帝國攻陷了城池,赫爾米亞被殺,亞里士多德逃到累斯博島的米提利尼城。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

  公元前342 年,亞里士多德應馬其頓王菲力浦二世之召,去當王子亞歷山大的教師。公元前339年離開馬其頓的宮廷,回到自己的故鄉斯塔吉拉城。公元前335年,亞里士多德回到雅典。這時學園由克塞諾格拉底主持。亞里士多德帶領泰奧弗拉斯多,在城外呂克昂的阿波羅神廟附近的運動場裡另立講壇。由此,他的學園被稱為“呂克昂”。他的教學活動多在運動場裡的散步區進行,邊走邊討論問題,因此又被稱為““逍遙學派”。呂克昂樹立了一個和柏拉圖的學園大不相同的學風,更注重實際和研究疑難問題。在學園裡,有當時第一流的圖書館和動植物園等。他在這裡創立了自己的學派,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們習慣在花園中邊散步邊討論問題,因而得名為“逍遙派”。據說,亞歷山大為他的老師提供的研究費用,為八百金塔蘭***每塔蘭重合黃金六十磅***。亞歷山大還為他的老師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為亞里士多德收集動植物標本和其他資料。因此亞里士多德在哲學及其他知識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軍旅中突然死去,雅典發生了反馬其頓的運動,亞里士多德便成為政治打擊的物件,他和蘇格拉底一樣,被控以“褻瀆神靈”的罪名。他把學園交給泰奧弗拉斯多,避難於卡爾基,次年因病逝世,終年63歲。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他生前公開發表供一般人閱讀的,用的是對話體。這類著作大部分都已散失,只有一些片斷流傳到現在。這類作品文體典雅,想象豐富,其中重要的有《論靈魂》、《論正義》和《論哲學》等。第二類作品樸素無華,推論嚴謹,大概是亞里士多德的講授提綱、研究札記或學生的聽講筆記。儲存下來了一部分。現存亞里士多德著作主要有:《範疇》、《解釋》、《前分析》、《後分析》、《論辯》、《智者的駁辯》, 總稱《工具論》,主要涉及邏輯問題;《形而上學》主要涉及抽象的一般理論問題;《物理學》、《論天》、《論生滅》、《論靈魂》主要涉及自然哲學問題,《尼各馬可倫理學》、《大倫理學》、《歐德謨倫理學》,主要涉及倫理問題。此外還有《政治學》、《詩學》、《修辭學》及其他有關生物、經濟等方面的著作。

  數學小知識手抄報:邏輯學

  在亞里士多德的知識分類裡,沒有邏輯學的地位。在逍遙學派看來,邏輯學不是知識的本身,而是獲取知識的工具、手段。亞里士多德是形式邏輯的創始人。他認為,邏輯學的研究物件是語言,即邏各斯。但它所注意的只是語言的形式而不是語言的內容。詞是構成語言的最基本的成分,每個詞都是一判定。在《範疇》篇裡,亞里士多德列舉了10種判定方式,即10種範疇:實體、量、質、關 系、地點、時間、姿態、具有、主動、被動。其中實體具有頭等重要的地位。在一個命題中,只有實體居於主詞的地位,其他9種,都是謂詞,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主詞加以陳述。在客觀上,實體是主體,一切其他範疇都是隸屬於主體的屬性。單個的、孤立的詞並沒有真和假、對和錯,只有把兩個詞聯絡起來成為命題和判斷,才發生真假和對錯的問題。

  亞里士多德對定義作了專門研究,提出了本質定義即屬加種差定義、語詞定義、原因定義等。他討論了下定義時可能出現的錯誤,提出了現在邏輯教本中仍在使用的一些規則。亞里士多德把命題劃分為簡單命題和複合命題。簡單命題按“質”又分為肯定命題和否定命題;按“量”分為全稱的、特稱的和不定的。他討論了全稱肯定命題、全稱否定命題、特稱肯定命題和特稱否定命題之間的關係,“簡單換位”和“限制換位”,命題的矛盾關係、反對關係、差等關係等都是亞里士多德邏輯討論的重要內容,也是三段論理論的基礎。

  亞里士多德研究了推理,認為推理是通過前提作出必然結論的邏輯形式。直言三段論理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它分為三個格,共14個有效式。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演繹推理理論,是一個初級的公理化系統。以他的三段論第一格各個式作為公理,就可以推出其他各格的各個式的有效性。思維規律的理論是亞里士多德邏輯的基礎。亞里士多德從本體論和邏輯兩個方面提出和建立了他的邏輯思維規律理論。在他的哲學著作《形而上學》中首先考察矛盾律,認為矛盾律是一切證明都需要應用的最根本的原理,因而是不需要證明也是不能證明的。亞里士多德確定的另一條思維規律是排中律。

  亞里士多德研究了科學證明,他要求證明的前提必須是真實的,是必然的;證明的最初始的命題必須是直接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直接的命題有公理、公設和定義。此外,在證明中還有推理規則,主要使用三段論推理。他還討論了直接證明和間接證明,並認為直接證明比間接證明優越。同時,他還研究了各種謬誤以及駁斥謬誤的方法。在亞里士多德的邏輯理論中還有歸納和科學方法論等方面的內容。歸納是通過類比,從特殊中發現普遍,從個別中發現一般,它是一切科學證明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