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理論知識學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

  

  1.培養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

  語文有助於學生高雅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的形成。高職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的優秀的文章,其目的是用來幫助學生增長文學趣味,使學生從純粹的文學角度,研習、閱讀大量的中外文學精華,品味其中的典範文章,體驗語言文字的魅力,並從作者的生活時代、境遇,作者的思想傾向、文學見解中,深刻領悟文學與歷史、社會、生活的關係。“優秀的文化傳統中凝聚著我們民族長期面臨種種挑戰過程中積澱下來的有效的集團經驗和特性,只有以它為中介,才能與外來的異質的現代文化逐步整合,融會貫通,開花結果”。例如讀《采薇》,於“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名句中感受出征戰士複雜的心理,體會作品的時代特色和藝術魅力;吟誦《蜀道難》,詩中奔放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奇特的誇張,神奇的故事,讓人又一次感受李白詩歌的豪放;讀《又是一年芳草綠》,欣賞老舍先生詼諧風趣、活潑生動的藝術風格,品讀一個率真自然、開朗樂觀、謙虛而自信的個性形象;而讀罷《老人與海》則同海明威一起來批判當時的社會現實,反思人生,提煉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2.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一個人的政治思想的堅定性並不取決於他接受了多少思想教育,而在於他是否建立了認識世界的正確的思想體系。高職語文教材中所選的作品,都有豐富的內涵,深刻地反映著作者和作者所處時代的精神。通過學習這些內容,學生可以從中領悟到人的尊嚴和使命,人的權利與責任,人際關係的協調,以及人類共同發展的需要和追求等一系列重大的社會生活問題,從而受到正確的引導和啟迪。

  3.培養開拓思維和創新精神

  語文教學能夠充分發揮語文教育在培養學生的開拓思維和創新精神的作用。高職語文教材中所選編的大量古今中外作品並不是簡單的文字組合,它蘊涵著廣博而深邃的思想精華,既是青年人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精神基礎,更為其思想的擴充套件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古人云: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從學生將來就業的實際出發,在學會這些“無非是例子”的範文後,就可以訓練學生結合新的語言環境進行“再創造”,使學生具備知識的遷移能力。還可以通過古今作品的比較以及作品前後的比較,使學生能夠開闊視野,培養思維的廣度,學會比較全面、具體地分析問題。總之,大量形象化的文字既能夠讓人迸發無限的想象,喚起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嚮往,又能夠使之有一顆靈動的心,這正是創造力量的源泉。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高職語文正是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著人的品性,撥動著人的心絃。因此,在多種思想滲透、對比、鑑別,特別是在老師的正確評判引導中,高職語文課能夠更好地培養人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價值觀、創新精神以及實際處事能力,對提高高職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產生積極的影響。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途徑

  1.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為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以情動人,激發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課型特點,利用電教媒體、直觀教具、現場體驗等形式來創設情景,讓學生加深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其次,體驗成功,激發興趣。比如,朗讀背誦,進行閱讀理解訓練,教師可以組織舉行詩詞朗誦會、背誦比賽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競爭的激情和成功的快樂,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濃,勁頭也就更足了。

  2.營造和諧學習的課堂氛圍

  《學記》中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只有信任老師的人格,才願意和老師交流,才能形成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所以,老師應該徹底地改變傳統課堂中老師為中心、老師就是權威的現狀,轉變觀念,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師以激情將學生帶入語文殿堂後,就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自由、民主自信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悉心感受來自心靈溝通、情感交流的愉悅。教學實踐中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培優輔差”,力爭讓全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並儘可能長久地保持他們的主動意識。課堂教學有時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和主體。

  總之,語文課堂的氛圍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做些變化,力求做到新穎活潑,達到讓學生輕鬆、主動學習的目的。

  3.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教師要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要有較高水平的教學技能,要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要有一顆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要有善於思考、奮發進取的創新意識。要構建一個“好課堂”,首先就要鍛造一個“好老師”。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業務素質增強了,教學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學生面前要放下師道尊嚴的師者風範,而是要在課堂上真正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在課下做學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學生親切地談思想,真誠地說生活。

  4.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學習首先是一種習慣,良好的習慣既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前提,同時也是語文素養的一種體現。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利於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和行為定勢,迅速提高語文水平和自學語文的能力。語文學習習慣的內容有很多,包括常規的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課後及時複習、主動寫作並修改、書寫規範、準確表達、耐心傾聽等,可以說語文學習的習慣舉不勝舉。但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應該貫穿於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有目的地強調並做長期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