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性

  語文學習中的積累,不僅是語言的積累,還有生活的積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積累。這三者缺一不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學習語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掌握語言這個工具,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在平時閱讀中沒有積累下規範、精美的語言,在表達時吐出來的怎能是精品呢?當然,表達還與生活積累有關。生活積累多,學生才可能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要使生活成為有效的積累,在表達時真正發揮作用,還應該以閱讀為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積累了優美的詞句,並已體驗這些詞句在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在表達時利用生活中積累的材料,才有可能用詞準確,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積累了表達方法,在表達時利用生活中積累的材料,才有可能有條理地表達。由此可知,從閱讀到寫作,必須要跨越積累這座橋樑。沒有跨越這一關,閱讀教學將失去光澤,表達也就無從談起。小學生在習作之前,必須有知識、思想、語言、表達方法等方面的積累。到表達時加以綜合運用,才有可能寫成文章,寫的文章才有可能言順情暢。

  因此學生語文學習中的積累,不僅是語言的積累,還有生活的積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積累。這三者缺一不可。

  一是語言的積累。第一,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讀和背,要按照學習語文的規律教學。對那些“不必解”的東西,堅決做到“不饒舌”;對那些小學生目前還“不可解”的,強調的是“粗知大意”,先“吞嚥”後“反芻”;對那些對學生一生都用得著的東西,不但要求熟記,而且要想辦法讓他們記得快、記得牢。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學生應該積累的時候,儘可能更多的、愉快地記下他們應該記住的“精品”,為他們打好“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底子。第二,重視課外閱讀。重視什麼,抓什麼,學生便會有什麼。在課堂上學好教科書的前提下,應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內容,將課內內容與課外學習資源有機地聯絡起來,進行整合。對課外的要適當進行拓展。如看動畫片是一種積累,看電視新聞也是一種積累。

  做讀書筆記也是一種重要的積累手段,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定叫他們嚐到“甜頭”,嘗不到甜頭,日子久了就更不願意做了。現在有了電腦,也可以幫助我們積累,把好的東西***包括整篇文章、句、段等等***,隨時儲存到裡面去,需要的時候再調出來。

  二是生活和感受的積累。現在的孩子對大自然、社會接觸得太少,活動也太少。如今農村的孩子,會爬樹的很少,城市的孩子會游泳、會划船的也不多,更少徒步遠行的。城市的孩子真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了。他們到了農村,還真有把麥子當成韭菜的!再者由於獨生子女多,人們都住進了高樓,彼此不相往來,所以人與人之間少了一份接觸,少了一份情。學生生活單調,感受不多,情感不豐富再加上書讀得少,因此他們的“心理詞典”所儲存的“詞條”就少得很。這勢必影響他們的理解,影響他們良好情感的形成。

  要給每個學生一個金色的童年,給每個學生留下美好的記憶,是為了把孩子教出靈性來。“靈性”是什麼?是豐富的語言、豐富的經驗、豐富的積累和善於用腦子所產出的智慧。

  總之,語文老師要有積累意識,語文教學要重積累,而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如古人所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決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更不能學好語文。而且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語言積累的薄弱成了他們語文能力持續發展的“瓶頸”。由於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作“奠基”,那些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樓閣”,學生語文能力的持續發展也就缺乏“後勁”,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就成了子虛烏有。只有不斷熟悉語言,積累語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語言精華據為己有。因此,語言積累的指導是不容忽視的,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重誦讀,輕分析。教學時,我們要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一堂課上完了,通過檢查是否讀熟,是否能把該背誦的地方背誦出來,是否積累了好詞佳句,能否把所積累的好詞佳句恰當地加以應用,作為評價自己教學成敗的首要標準。

  增加課本中的背誦量。就現用的教材來看,不論是寓理於事的寓言故事,意境優美的散文,還是含蓄雋永的詩歌,都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優秀範文,但教材中要背誦的地方卻為數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實課本的背誦量,每單元還挑選3~4個妙語佳句、精彩片段讓學生熟讀成誦,運用於片段練習。

  重古詩詞背誦。每學期補充幾篇好的詩文,要求學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背下來。有計劃地給學生提供《課程標準》推薦的一定數量的優秀詩文篇目,讓學生知其大概博聞強記。久而久之,學習對語言的運用就得心應手了。

  給足時間讓學生積累。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是背誦,沒幾天學生就會忘得一乾二淨,所以要求每一個學生必須準備一本用於積累的本子,平常把自己認為好的句子、詞語寫上去,每一課結束時留十多分鐘讓學生自由積累“好詞佳句”。每一週抽一節課給學生積累,這樣學生有了交流的平臺,彌補了農村小學資源有限的缺陷,有效地利用了資源,提高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