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致富模範故事

  不放棄,始終懷揣著創業夢想,用敢拼敢闖的韌勁一路微笑著,終究會把磨難走成風景。看看那些成功創業的故事,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17歲少女休學創業融資2000萬,QQ空間原住民正在崛起

  “95後”標籤的背後......

  “創業是我們這代年輕人唯一的晉升通道。”張嫣聽了王凱歆這句話,從騰訊辭職,成為了這個98年出生的小姑娘的合夥人。

  95後、萌霸總裁、休學創業、少女CEO,這些標籤在這個即將到來的春節前頻繁地被貼在王凱歆身上。新一代的年輕人來得如此之快,不等“老人們”過年,“神奇百貨”的新版本就要上線。

  2000萬人民幣A輪投資,經緯中國領投,真格基金、創新谷跟投。經緯中國副總裁叢真表示:“在王凱歆身上看到了一名合格商業領袖的潛質,現在她缺乏的僅僅是經驗,我相信給她時間和指導,她會做得比現在大部分創業者都出色。”

  這個管理著50多人團隊的17歲女生戴黑色美瞳,頂著亞麻色短髮,在採訪開始前自顧自吃著桌上的蛋糕水果。直到品牌負責人張嫣說:“來,我給你介紹一下,不過你先把嘴上的奶油擦乾淨。”

  “三個投資人看好的就是我王凱歆這個人。市場前景不用說了,他們之所以投我,願意跟我一起承擔風險,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我除了具備一個創業者基本的品質和志向外,還有很強大的規劃、領導能力。”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凱歆說道。

  在QQ空間賣東西,月入十萬

  高一,西安。每晚七點放學,王凱歆都會路過在學校對面吃烤串的同學,一個人去旁邊中國銀行的ATM提對於當時的她來說“很厚”的一疊錢。同學們不知道她每天跑去銀行幹什麼,在他們的印象裡,班裡這個女生總是喜歡賣點小商品,幫同學抄抄作業,有時甚至偷答案賺些小錢。直到一天,她把兩萬元現金拍在了課桌上,向那些不相信的同學證明,自己開始賺“大錢”了。

  班主任聞風而來,“老師當時也挺尷尬”,王凱歆說,“因為我上課總是趴在那兒,班主任以為我在睡覺,就喊我去教室後面罰站,其實我在玩手機,做生意。”

  王凱歆上課時用手機就月入十萬的生意,是在QQ空間賣東西,漫畫書、衣物、各種品類的零食、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先是賣給身邊同學,“從我這裡買的東西拿到學校,沒有同學是不看的,他們會覺得好潮,是現在最火的”,王凱歆說,由於她總是找一些奇特的商品,價格不透明,所以抽成常高達50%至80%,甚至翻兩倍價格。

  在QQ空間開店,用QQ交流,以QQ錢包作支付工具。王凱歆並不滿足於把東西賣給身邊同學,她請幾十萬粉絲的QQ空間大V幫她推廣,“這樣我就吸了很多粉,盤子越做越大,全國各地都有小孩來我這裡買”,工作開始變得繁重,她又當客服又當售後,每天解決幾百號人的問題。

  為什麼只能是我

  “那件事以後,很多同學都圍著我,問我怎麼賺錢的。他們沒那種意識,我就給他們傳播,影響了學校裡很多人。到現在,我們班有很多人在賺錢,就因為我的事蹟。”

  王凱歆說自己對金錢沒概念,只對賺錢這件事本身感興趣。

  究其原因,還得從“刻薄”的父母說起。凱歆小時候羨慕其他同學只需張張口,就可以輕易擁有一雙球鞋或一部手機。而她想要一個文具盒,還得給媽媽打打雜。

  “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東西是可以輕易拿到手的,我早就有了這種心理準備,”她說,“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我總要費盡心思,分析、儲備、評估風險。”

  之前有報道顯示王凱歆“和所有95後一樣有著標籤化的愛好:追韓星、迷TF、喜歡鹿晗、追最新番日漫、愛二次元人類……”王凱歆向《商業人物》記者澄清,自己並沒有喜歡以上任何一個明星,日漫僅限於看。

  “我不會去消費這些興趣愛好,我會去研究他們怎麼消費。我不追星,我只是研究追星的那批人、研究追星文化,這有利於我賺錢。”王凱歆強調,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商業。

  在北京這幾天,寒冷的天氣降低了她頭腦的“轉速”,戴帽子買棉襖這類瑣事也讓她覺得有礙思考。

  在把商品賣給了得到容易、花錢輕易的同齡人之後,天使投資人找到了王凱歆。

  “95後”這門生意

  “我們注意到‘青年文化’正成為主流,95後作為未來最有消費力的中產階級的孩子們,這一代人喜歡的東西是一種情感寄託,而作為95後文化的延伸,神奇百貨能將這種情感變成消費。”神奇百貨天使輪投資人朱波說。

  2015年夏天,王凱歆不顧父母阻攔,休學來到深圳南山區,在天使投資人提供的孵化器裡創立了垂直電商平臺神奇百貨。

  “神奇百貨”這個名字來源於帶給王凱歆無限想象力的《哆啦A夢》裡的“神奇百貨公司”,她也曾考慮過小叮噹的“百寶袋”或“22世紀萬能商店”。

  從QQ空間獲取一名啟用使用者的成本僅5毛錢***非雙十一等電商大促期間***,二三線城市、使用安卓手機的95後女性成為了神奇百貨上線初期的主要使用者。2015年9月上線安卓版,10月上線IOS,現已獲得30萬用戶,日訂單量超過1000單,日活躍使用者超過20%。

  平臺模式的新興電商往往面臨一個問題:使用者在這裡發現了自己喜歡的商品,轉而就去其它大的電商平臺搜尋購買了。產品負責人鄧偉對此表示:“神奇百貨使用者的購物場景是以逛為主,所以我們提供豐富、精準的內容。價格上很多時候我們比淘寶更具優勢,未來甚至會出現自營商品。退一萬步講,即使使用者在我們這裡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商品之後,去某寶某東完成了購買行為,只要這個過程他對我們產生了好感,我相信在我們日益完善的品牌服務和生態建設下,他還是我們的使用者。”

  A輪融資過後,神奇百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釋出新版APP。新版開放了評論區,讓更多UGC內容服務產品和使用者。在原有的“神奇日報”基礎上,神奇百貨將會強化UGC和PGC的內容產出,加入輕社交,為搭建社群做準備。

  沒人比一個95後自己更瞭解這個千億級市場的群體。神奇百貨把80%的商品價格控制在20元至100元之間,主要是因為學生群體得到零花錢的頻率與數目不固定,“可能是今天50,明天100,但他們不用交房租,沒有生存方面的消費,今天使用者有50塊的時候,在我這裡買20塊的東西,明天他有80塊,到我這裡買50塊的東西。”王凱歆表示,神奇百貨的周復購率達40%。

  王凱歆對《商業人物》透露,A輪融資還會有很大一部分用在物流方面。神奇百貨打算進一步整合現在這些“新奇特”商品的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比如出貨時統一使用神奇百貨的自有包裝,使用指定物流公司配送。2016年還會逐步在重點城市搭建中轉倉,為使用者合併訂單,節省郵費。

  王凱歆否認了要做“二次元電商”的說法,二次元商品只是神奇百貨多品類中的一個分支,這個存在天花板的消費領域完全不能滿足她希望實現的,未來所有新生代消費者購物平臺的目標。“我們會持續深耕個性化消費、泛二次元泛娛樂消費、精神文化消費、網際網路新興品牌消費等領域。”

  17歲少女的邏輯和領導力

  在北京近一週,深圳50多人的團隊運轉正常,這讓王凱歆頗感驕傲。

  專案成立初期,她曾高薪聘請過幾位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部門主管,可他們並不把小自己一二十歲的CEO當回事兒,運營負責人甚至帶領團隊出走創業。王凱歆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對她的“願景”並不認可,所以在之後的招聘中,首先要滿足的就是認可她所做的事,然後才是頭腦清楚、價值體系穩定,所在領域的專業性排第三。“全公司無非兩種人,靠譜的和不靠譜的,不靠譜的人只能有一個,就是CEO。”王凱歆說道。

  35歲的鄧偉是現在團隊裡年齡最大的員工,他眼中的王凱歆思路清晰,有著和年齡不符的魄力。更重要的是,曾任內涵社和Metoo聯合創始人的他在垂直電商上的想法跟凱歆“出奇一致”。

  90年出生的張嫣在團隊裡年齡排第五,去面試時她把王凱歆當成了公司前臺,覺得不被尊重,打算坐一會兒就走。結果跟鄧偉一樣,聊完的當天她就做出了加入神奇百貨的決定。

  神奇百貨團隊裡還有禮物說、唯品會等公司的前核心成員。王凱歆只負責跟部門主管溝通,但她會事無鉅細地思考每一個細節,面試每一位工作人員。

  朋友圈個人照片大多是嘟嘴萌照的王凱歆說起話來有幾分男孩子氣,“很女漢子,一開口說話就感覺跟畫面不符。所以我天生就兼具男性和女性的優勢,理性果斷又強勢,同時還善於洞察、理解別人的情緒。”

  聊到高興處,她會站起來模仿談及的某個人走路的樣子。王凱歆常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從不介意表達自我。她不怕把自己暴露在公眾視線內,因為“我的價值判斷可能跟普通人不一樣,我有一套自己的穩定的邏輯,不容易受別人影響”。張嫣有時會幫她修改文字中措辭激烈之處,“我會提醒她避開敏感的話題,但絕不想把她包裝成另外一個人。”張嫣說道。

  “我是神奇百貨的墊腳石,那隻狗***神奇百貨的logo***有個暱稱是神奇君,那我就叫神奇少女。”王凱歆表示不會把個人形象當成品牌來運作。

  營業額做到一個億,王凱歆估算今年年底“不成問題”。

  二

  3000萬到身家910億,27歲創業,他是全球第一狂人

  他有“全球華人第一狂人”、“財富黑馬”、“中國厚待員工第一人”之稱。在國內他首創了BT模式,被譽為“中國BT模式鼻祖”。從他3000萬建立太平洋公司,到他如今身家高達910億,在這財富爆炸式裂變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80年代,在江蘇淮安,還是高中語文老師的嚴介和,就已經顯露出了他的“不安分守己”。1986年,26歲的嚴介和離開中學教師的崗位,去當地國有企業當臨時工。第二年,嚴通過公開競爭承包了一家當地的鄉鎮企業,開始創業。

  1992年,嚴介和辭職註冊了自己的建築公司,緊接著承接的南京繞城公路建設專案是嚴介和自己創造出的開啟“省門”的機遇。因為這個專案,他挖掘到他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800萬元,由此開啟了他的太平洋時代。

  為了能夠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虧五萬不如虧八萬”的經營思想。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幹完。業主大吃一驚,檢測結果質量全優!“吃虧”是富,第二年工程指揮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萬的工程交給了嚴介和。

  2002年以前,嚴介和一直不聲不響地在路橋建設業內“掘金”。這以後,他開始與許多地方政府部門打得火熱,陸續收購、託管了31家虧損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集團旗下的成員企業達到115家,嚴介和因此獲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設專案。嚴介和找到了一條發財捷徑——通過收購業績不佳的國有企業,從而博得當地政府的好感,進而在當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收編虧損國企,不僅驗證了嚴介和“吃虧是富”的座右銘,更讓嚴介和與政府走得更近。“重組前的國企連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將一個極端差的企業做成極端好。”嚴介和稱。就拿ST縱橫來說,當時嚴介和付出的成本5億至10億元。表面看來好像吃虧了,實際上最終賺的錢更多。

  直到2002年,太平洋集團的年產值也不過20億元,真正令嚴介和的身家急劇膨脹的是2005年初開始的一系列對國有企業的併購。嚴介和已成功收購了31家國有企業,涉及資產總額達60億元。僅一年內以年產值不過20億元的身家去收購高達60億元的國有資產這一項,其財技就非常人能及。

  “BT”模式,讓財富極具暴漲

  2002年,白手起家的註冊成立太平洋。雖然前面已有一定的原始積累,當時的個人財富不會超過3000萬元。個人財富以幾何級數裂變般暴增的起點,源自大規模複製自己墊資為地方政府興建暫時無力興建的基礎設施專案,即“BT”模式。

  第一次採用BT模式運作基建專案始於1996年。當時,位於經濟欠發達蘇北地區的宿遷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條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財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就由太平洋墊資上馬。

  從宿遷一役以後,太平洋就將“BT”模式迅速複製到全國其它經濟欠發達地區,至今共承接了近2700億元的訂單。按照設想,太平洋基礎設施的單子要在2008年前突破5000億元。

  有人說,嚴介和的成功在於他堅持“吃虧”是富和經商遊走邊峰,他的不“循規蹈矩”、不按“規矩”行事為他創造一條不同尋常的財富之路。雖然許多人對其一年增長百億頗有質疑,但不可否認嚴介和的財技很有過人之處。2015年,胡潤百富榜,嚴介和與他的兒子嚴昊,家族資產高達910億。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