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的茶文化介紹
信陽毛尖是我國著名的內銷綠茶,以原料細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長而聞名。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信陽飲茶的最大特點是普及。無論各色人等,男女老幼,朝野雅俗,幾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見客先上茶,這是信陽人一般的家庭禮俗。不倒茶,主人便覺無法顯示熱情,愧對來客;茶成了好客的信陽人交友的重要儀式和內容,對遙遠的友人,信陽人還喜歡寄一包新茗送情誼。用茶運載著縷縷情絲和綿綿厚義。
信陽在喝茶上十分講究,極儒雅,極繁文縟節,貴族氣十足。首先是茶具,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沸水要落了滾才可沏茶。杯中放了茶葉,注入淺水,但並不飲,而是倒去浮沫再注水,這叫“洗茶”。經過了這番洗,茶方可飲。送給客人的茶水不是十足的滿杯,而是八成滿,俗稱“酒七茶八”。茶杯是絕對不可蓋的,這既不同於北京的蓋碗茶,更不同於閩南的功夫茶。信陽人飲茶無論城鄉都講究一個觀賞美,客人到來,一溜十幾個玻璃杯亮晶晶排開,一一放茶葉,又一一注淺水洗茶,再一一斟滿,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主人在陪客人飲茶時,不斷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會及時續茶,使茶湯濃度保持一致,水溫適宜。到信陽做客,飲茶應漫飲細啜,邊談邊飲,不可狂飲暴喝。客人喝足,倒掉殘茶,即示意不再飲用,否則,主人還會給客人續茶。
在信陽,不僅客人登門要以茶敬客,真誠恭謹,而且親朋好友之間的往來,也多以茶為禮,絕不疏忽。這是信陽流傳了千百年的純樸習俗。信陽民間,逢年過節或日常拜親訪友,都有饋贈茶葉的習慣,雖然包裝簡陋,卻是他們親情和友情的真誠傳遞。友人,特別是來自遠方的好友,短暫的歡聚之後,臨別之時意猶未盡,以自產的茶葉為贈,不僅是友情的展現,也是對友人深深的祝福。赴外地看望多年未見的好友同窗,戰友同事,一包信陽毛尖必不可少。送茶表達的不僅僅是濃濃的故鄉情和同窗情,還有互相的思念和永不褪色的友誼。在外地學習工作的信陽人從故鄉歸來,也總不忘帶點上好的信陽茶,簡單而質樸的信陽茶,成為友誼的厚過載體。
茶文化的歷史
茶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茶葉的故鄉就是中國,它和絲綢都是由中國勞動人民奉獻給全世界人類的重要發明。早在5000多年前,相傳中華民族的遠祖神農氏在位時,他為了尋找治病的草藥,不幸染上了72種病毒,痛苦不堪,最後找到了茶才解了毒。從此,人們才知道了茶能治病,具有藥用功能。後來,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步發現茶葉煮水還具有很強的解渴作用,因此,中國人開始對茶情有獨鍾,中國的茶文化從此誕生了。
茶葉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具有很強的文化性。茶葉在漫長的煎煮過程中,經過2000多年來的歷史演變,茶文化真正地成為了一種藝術。製茶工藝、茶具、烹茶過程,甚至連用來沖茶的水也都有了很多專門的講究,如製茶工藝有很多種方法,茶具有很多種造型,烹茶有煎、煮、點、衝等多種方法。說起來,用來沖茶的水是再也普通不過的了,但在古代連水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乾隆皇帝嗜茶如命,曾經六下江南,每到一地都要品味一下當地的名茶名水,他自帶一個量水用的量器,專門測量水的輕重、水質的好壞,他非常注意飲茶的水品,提出“水以輕為貴”,他認為,荷葉上的露珠水是最好的。對於水的品味,我還可以再講一個小故事,在《紅樓夢》第41回,妙玉烹茶給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因為林黛玉分不出烹茶的水是雨水還是雪水遭到了妙玉的嘲笑,妙玉說:這水是五年前從梅花上收集的雪,放入甕中埋在地下,是專門用來烹茶用的。從梅花上收集雪當然要比從荷葉上收集露水更困難了,由此可見古人對於水的品味是如何重視了。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把自己的人生享受、幸福體驗和對藝術的品味都溶入到了這一片小小的天地裡,這是一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光大,可喜的是,忙忙碌碌的現代人也學會了從品茶中去尋找一點精神上的安逸。如今,在各種網咖、酒吧林立的現代都市裡,茶館也悄然興起,以茶會友、以茶交心、鬧中取靜已成為休閒的時尚之一,也許這就是中國的現代茶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