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要如何創新

  學校管理如何創新?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一、教職員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的意義和必要性

  1.增強多元教育責任主體意識

  學校管理的主體應包括學校管理者、教職工和相關政府行政部門,要實現學校管理的最優化,就必須讓學校管理的各個主體增強各自的責任意識。目前我國中小學普遍存在學校責任主體形式上多元與實質上單—相矛盾的情況。在長期形成的集權制度文化影響下,責任主體被單一化了。讓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有利於明確各個主體的責任,提高其責任能力,強化其責任行為,從而使學校擁有良好的內、外環境,高效實現學校的管理目標和教育目標。

  2.提高教職工工作滿意度,構建和諧校內關係

  教職工工作滿意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職工工作積極性的高低,教職工參與學校決策管理本身也是其自我價值的體現。參與管理決策為“自下而上”的資訊流通提供了必要的渠道,有助於消除幹群之間的隔閡和矛盾。同時,教師參與制定決策也能消除其對某些新決策的牴觸心理,提高對對決策的認同感,使決策得以有效地貫徹執行,既有利於提高學校管理的有效性,也有利於保證學校管理環境的和諧。

  二、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的主要問題

  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教職工參與管理決策卻存在不少問題,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的機制不健全

  教職工主要通過學校黨團組織和各種群眾組織參與學校管理決策,如:黨組織、校務委員會、工會和教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但不少學校,尤其是在中小學,這些組織所起的作用相當有限,有些甚至有名無實。

  2.教職工參與管理決策的積極性不高,參與決策的意識淡薄

  在長期的集權制文化影響下,“官本位”意識影響了不少教職工,這導致不少教職工認為學校管理決策是領導的事情。

  3.教職工參與的管理決策重要性不強

  有些學校管理者為了體現其管理的民主性,往往讓教職工參與一些無關緊要的學校管理決策,以此來滿足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的需要,應付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檢查,而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卻不讓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獨斷專行。

  4.學校管理者對於教職工參與管理決策的情境認識不深

  阿露託和比拉科就參與程度與教職員工的滿意感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他們把教職員工參與決策的程度分為三種不同狀態:貧乏***參與得太少***、飽和***參與得太多***和均衡***參與得不多不少***。測試結果表明,參與程度處於均衡狀態的教職員工正好是感覺最滿意的一組,而認為自己處於貧乏狀態或飽和狀態的教職員工相對來說則不太滿意。因此,學校管理者首要的是給教職員工提供恰當的參與機會,而不是一味地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

  三、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的情境分析

  學校管理決策情境指在進行學校管理決策時所面臨的情境,包括學校管理者的情況、教職工所具備的條件以及學校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這三個要素決定了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決策。其中教職工所具備的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在學校管理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學校管理者在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這一問題上,應該明晰學校教職工就當前學校管理決策而言,具備了什麼樣的條件?面臨的情境是否需要教職工參與決策?如需教職工參與決策,應積極鼓勵還是允許但是限制呢?一般來說,影響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是否在教職工的“接受範圍”之內、教職工是否具備當前決策必需的知識技能、是否和當前決策的結果有利益關係。所謂教職工的“接受範圍”指的是,在學校管理決策中,有時候教職員工會毫無異議地接受管理者的決策,根本不會懷疑管理者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西蒙認為“,在每一個教職員工的心裡都有一個可接受範圍,在這個範圍裡,教職員工會毫不懷疑地接受命令,而不會質疑命令的合理性”。這一因素和其他兩個因素一起構成了影響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的主要因素,這三個因素相互組合形成以下五種情境。

  情境I:在教職工的“接受範圍”之內,無論教職工是否具備參與當前決策必需的知識技能,是否和當前決策有利益關係,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對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會產生影響,因為在這一情況下,教職工根本不會懷疑並且能完全接受學校管理者作出的決策,從降低管理成本出發,可以考慮沒有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

  情境II:在教職工“接受範圍”之外,教職工具備當前決策必需的知識技能,也和當前決策的結果有利益關係。在此情境下,學校管理者應該充分讓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因為教師具備了相當的決策能力;當前的決策結果也涉及到教職工自身利益,這使得他們關心決策的結果,保證了他們參與決策的積極性,從而使學校管理者和教職工共同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在此情境下,不讓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所引發的不滿也是最強烈的。

  情境III:在教職工“接受範圍”之外,教職工具備當前決策必需的知識技能,但和當前決策沒有利益關係。在此情境下,教職工參與決策可以,只是應該受到限制,因為他們有決策能力,但是因為他們和決策結果沒有利益上的相關,所以積極性是有限的,無法保證他們能嚴肅對待學校管理決策,可能最終影響學校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在此情境下,教職工無法參與學校管理決策也會引發一定的不滿。

  情境IV:在教職工“接受範圍”之外,教職工不具備當前決策必需的知識技能,但和當前決策有利益關係,在此情境下,教職工參與決策可以,但是應該受到限制,因為教職工缺乏當前決策情境要求的決策能力,但當前的決策與教職工自身利益有關係。由於缺乏和決策相關的技能,他們給決策本身帶來的積極性是有限的,無法保證他們能科學地對待學校管理決策,這將最終影響學校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在此情境下,教職工無法參與學校管理決策也會引發一定的不滿。

  情境V:在教職工“接受範圍”之外,教職工不具備當前決策必需的知識技能,也和當前決策沒有利益關係,在此情境下,應該避免讓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因為教職工不具備目前決策所涉及到的知識和技能,不能做到理性決策。當前的決策與教職工自身利益也無關,這使得他們不能科學地對待學校管理決策,最終影響學校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在此情境下,教職工無法參與學校管理決策也會引發一定的不滿,應通過解釋讓他們瞭解決策過程,尊重他們的知情權。

  四、學校管理者與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

  影響學校管理決策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因素有很多,就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和情境關係而言,學校管理者在決定是否讓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多大程度上參與學校管理決策之前,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形成正確的觀念民主管理是前提,但是必須對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的情境有正確的認識,沒有正確的認識只會走入誤區,要麼是違背了民主管理的原則,要麼是在所謂的“民主”管理引導之下導致學校管理決策的低效和無效。

  2.對決策情境做出正確的評估即明晰以上五種情境,看目前的情境屬於哪一種,然後根據這一判斷結果來決定如何讓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決策。當然,決策者要對決策情境作出正確的評估,必須通過廣泛的調查瞭解以及自身積累的判斷能力來進行。

  3.健全學校民主管理決策制度以國家制度為依據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學校民主管理決策制度。民主管理決策制度包括民主決策制度、民主監督制度、責任追究制度以及程式制度等上位制度;學校現有的教代會制度、校務委員會制度、校務公開制度等,都是民主管理制度的具體表現形式。目前的問題是,需要對民主管理決策制度內容進行細化,包括組織的構成、代表產生的方式、權力的配置、工作程式等方面,並且增強其可操性。

  4.健全學校民主管理組織機構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專門機構體系。目前學校需要建立的民主組織機構包括民主決策機構、民主監督機構和反饋機構,為實施民主管理提供組織保障。對學校已有的民主管理機構要明確其性質和職能,合理配置人員,在民主管理機構的人員構成上要充分考慮人員的代表性和比例,使廣大師生員工都有機會直接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