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新地理教學方法

  受中考、高考影響,初中及高一歷史、地理這樣的“小學科”普遍不被學生重視,這極大地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習效率。下面小編分享,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

  通過調查研究,我瞭解到,地理學科教學效果不好,不是因為學生學不會,而是因為學生不想學,不去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效果能否達成的關鍵性因素。受中考、高考影響,初中及高一歷史、地理這樣的“小學科”普遍不被學生重視,這極大地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極大地挫傷著這些學科教師的積極性。那麼,如何擺脫這種困境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想。

  一、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全球性大氣環流》這一節之前,我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關於二戰期間,英軍巧妙利用西歐地區天氣變化由西向東發展的規律,不僅成功躲避了德國法西斯的空襲,還用大霧作掩護對德軍進行反擊,使德軍損失慘重的小故事。再如講述“洋流”一節時,我舉了二戰時的兩個例子:一是德國的潛水艇在關閉發動機的情況下,順利通過了由英軍嚴守的直布羅陀海峽,往返於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從後方給英軍以沉重的打擊。這是怎麼回事呢?英軍也很納悶,在嚴密的監視下,敵人竟從後方出現了;二是英國有一名海軍少尉所在的軍艦在非洲西北部的海域遭到攻擊,當艦沉沒之時他寫了一封信塞進一個酒瓶裡塞上塞子,拋到海里,原來這封信是寫給他妻子的。五十年後有人在英格蘭西南部的海灘上拾到了這個瓶子並按瓶子上的地址找到了已是老太婆的少尉的妻子,這隻瓶子在海灘上何以漂流了五十年奇蹟般漂到了英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由這兩個故事引入了“洋流”的概念及其成因,並解釋了上述兩個問題,學生興趣激增,思維也變得活躍起來。此時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問“鄭和歷次下西洋都選擇在冬季出發,夏季返回”這又是為什麼?提示:結合南亞季風氣候進行思考。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北印度洋季節環流的特點。

  教學中巧用詩歌和諺語,深入淺出地解釋地理現象。比如在講垂直地帶性時可以引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和“一山又四季,十里不同天”;講對流雨時用“東邊日頭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講氣候和天氣現象的內容,運用諺語來判斷天氣變化,如“旱東風,雨祖宗”,“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來說明一天中的天氣變化。講到農業生產的特點時,用農諺來說明農時:可用“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過了驚螫節,種田不用歇”,“棗發芽,種棉花”等來說明農業的季節性。再如:小麥的種植不同地區時間的差別:華北地區“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到了江南地區則為“霜降早,小雪遲,立冬種麥正當時”;到了華南地區則為“立冬早,大雪遲,小雪種麥正當時”;說明緯度位置不同的差異,這樣學生既盪漾在知識的海洋裡,又陶醉在優美的詩畫中。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

  地理課中有許多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地理現象,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費力,而多媒體地理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如利用三維立體地形圖,可使地形圖旋轉顯示,從而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觀察某一地形,瞭解其基本特徵。多媒體課件既可顯示地理事物的靜態特徵,也可顯示其動態變化過程,如演示褶皺、斷層的形成過程。由於多媒體計算機能播放影像資料,所以在講火山、泥石流時,可播放相應的錄影資料,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又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在學習“工業的區位選擇”一節時,為了使學生對寶鋼、鞍鋼這兩大鋼鐵工業的區位因素有一個深入的瞭解,可創設這樣一組問題情境:寶鋼和鞍鋼是我國大型鋼鐵工業基地,一個位於東北遼寧省,一個位於華東上海市,兩者在資源條件這個區位因素上有什麼不同?這就進一步涉及一個問題,為什麼在資源缺少的沿海地區佈局這樣的一個大型鋼鐵工業基地?上海是一個特大城市,寶鋼的佈局需要考慮哪些環境要素?從環境、資源、水源角度考慮,上海寶鋼為什麼佈局在城市的北部,且瀕臨長江?從市場和資源這兩個區位因素考慮,你認為寶鋼今後的發展方向是什麼?這樣以教學實踐作為切入點,充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實踐,從而使學生興趣、研究能力得到培養。

  地理教材中許多內容都存在一定的爭議,教師也可以有意識的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辯論,學生在辯論中體驗不同觀點的碰撞,可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好教師的應變作用,促進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地理知識。如:在學習“可持續發展”時,關於人地關係可以設計這樣的辯題組織學生就相關論點進行辯論,如:正方的觀點為,“經濟發展與地理環境可協調發展”,反方的觀點為,“經濟發展與地理環境不能協調發展”。再如: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發生衝突時,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哪個優先?正方的觀點為,“經濟發展優先於環境保護”,反方的觀點為,“環境保護優先於經濟發展”。

  四、通過交流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有些學生總會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我會很認真地去聆聽,與他們交流。這些環節往往會啟用課堂氣氛,點燃學生情緒,師生對答精妙處,學生還會發出會心的笑聲,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師的親和力,進而會激發學生認真聽課,喜歡學習的熱情,慢慢地學生很喜歡上地理課,這是我從前不曾想到的。

  五、關懷每一個學生,融洽師生之間情感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為此,我利用課餘時間,主動與學習存在問題的學生交流。由於時間的侷限,雖然對每個學生接觸次數不是很多,但老師對他的關注,會使學生受到感動,從而對老師產生信任,並愛上你所教的學科。如班上有這樣兩名同學:在班裡默默無聞,不調皮、不冒尖、思維較慢,成績不好,屬於不太受關注的學生,。我我幾次找他們談心,給他們以鼓勵,使他們逐漸對地理課產生了興趣,學習成績也一點點提高上來,後來,有位同學地理成績竟擠到了全班的前列。他們在課堂上眼神不再茫然,而是透露著渴求,流露出靈動。

  還有一些重理輕文的同學,他們聰明好動,就是不愛學地理,我多次找他們談話。開始時,他們明確表示就是不想學地理,學了也沒用,我耐心地給他們糾正認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與他們交流,互相取得了信任,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們也因此能夠接受老師提出的學習建議,完成學習任務,成績也有很大提高。有位同學曾在短短的期末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將成績由原來的不及格提高到了80多分。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地理課,也喜歡我這個地理老師。在期末考試中,我所教的班級均取得了同類同系列年級第一的好成績。在近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地體會到通過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通過精心的課堂環節設計,“小學科”也一樣可以教得精彩,學得愉快,也一樣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