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養生知識

  人們要知道,適量地飲用白酒有助於身體健康,而過量地飲用白酒則會給身體造成負擔。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飲白酒的五大技巧

  1.飲酒時多吃綠葉蔬菜和豆製品

  綠葉蔬菜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可保護肝臟;豆製品中的卵磷脂也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2.飲酒後切不要洗澡

  人飲酒後體內貯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時會被體力活動消耗掉,引起血糖含量減少,體溫急劇下降,而酒精抑制了肝臟正常的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貯存的恢復,以致危及生命,引起死亡。

  3.不要用藥酒作宴會用酒

  某些藥物成分可能跟食物中一些成分發生矛盾,或者起化學變化,喝了後會令人噁心、嘔吐和不適。

  4.空腹時不要飲酒

  一面飲酒,一面進食,酒在胃內停留時間長,酒精受胃酸的干擾,吸收緩慢,就不易酒醉。

  5.最好的醒酒物不是茶水,更不是雪碧與可樂,而是果汁。

  果汁,特別是橙汁、蘋果汁能起到很好的解酒作用,因為它們含有果糖,可以幫助酒精更好地燃燒。

  健康喝白酒注意問題

  健康的酒量:

  除非對酒精過敏的人,滴酒不沾並不是保守健康的方式,因為我們的身體自身有一定的解酒能力,只要是不超過這個量,酒精並不會給身體造成影響。適量的葡萄酒是多少呢,醫生與釀酒師建議葡萄酒的飲用量為男性每人每天:300~400ml,女性每人每天:200~300ml最為適合。

  還有一個公式可以幫助大家計算一下不同酒精含量酒的適飲量:瓶上標示的酒精濃度***只取數字***×所喝的份量***以公升計***=酒精單位***約數***使一瓶12%酒精濃度的750毫升紅酒,大概有12×0.75=9個酒精單位。男士一天的攝取的酒精單位不超過4個,女士一天的攝取的酒精單位不超過3個,基本就是適量,那麼,一天內喝半瓶葡萄酒,應該是健康的。

  健康的時間:

  喝酒的最佳時間是在晚上7點至9點半,這段時間人體肝臟中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升高,精酒更容易被代謝掉,但9點半之後,越往深夜,肝臟的解酒能力越低,因此美酒雖好,卻不宜用來它陪伴良宵,不如早一點品酩,在微醺之中漸入夜色佳境。

  健康的方式:

  不要空腹喝酒,如果尚未掌握葡萄酒的配餐技藝,可以用一點芝士來配酒,無論哪一種葡萄酒,和芝士搭配在一起都會揚長避短,變得更加迷人,芝士可搭配一小片蘇打餅乾來吃,這也是品酒會上經常用的小點心。喝酒前,可以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吃些甜食和蛋白質食物或喝些牛奶保護胃粘膜,如此能夠緩解酒精對人體的傷害。葡萄酒應該慢慢品酩才能體會到佳釀的美妙,如此品酒的方式與葡萄酒的健康主張不謀而合——慢飲細品,一部份的酒精會從呼吸系統散發出去,從而減少直接進入身體的酒精量。

  科學驗證:白酒有益身體健康

  中國著名內科專家王鳳岐認為,只要喝酒時,既不要餓,也不能吃的太飽,就對身體有好處,傳說曾有古人做過一個“實驗”,王教授侃侃而談:以三人為例,一人飽腹,一人空腹,一人飲酒。清晨之時山中空氣潮溼,霧霾厚重,這三人便走入了山林之中。幾日之後,人們發現餓著肚子的人死了,因為他腹中無食飢餓而亡,飽腹的人生病了,而只有飲酒之人安然無恙。這是為何呢?

  “中醫認為酒有散寒祛寒的效用”,王鳳岐教授解釋道,這個“實驗”說明了酒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人體的抵抗力,“可以增加熱量增加體力,讓人們抵禦寒溼的氣候,避受其害。”

  不過,酒雖有益,但必須在吃一些東西之後再飲酒,“就是既不要餓,也不能吃的太飽再喝酒”,王鳳岐教授說。

  我在西北特別愛喝酒”,曾紮根西北行醫數十載的王鳳岐以自己的經歷為證:西北人先吃菜、饅頭,吃一陣拿下去以後,上冷盤,然後再喝酒,喝酒喝一陣,又拿下去,最後吃麵條、吃湯麵,這樣一來,肚子飽了,酒也喝了,人卻精神;北京人則不同,一來先是空著肚子,大家相互敬酒,等到上菜吃飯的時候,肚中滿滿的酒水,已然吃不下飯,自然就容易醉。

  白酒雖對身體有益,但需適度

  王鳳岐教授說:“酒這個東西,對人體是有益的,但要適度、適量,這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