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文化有哪些內容

  創業文化是一個系統的社會文化工程,具有非常深刻的社會、經濟、文化意義,它並不單單指的是文化,而是與經濟直接掛鉤的,具有可認知性的,體現著知、情、意相統一的文化精神。那麼?

  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講,創業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是指在創業的活動過程中,一個社會***包括創業活動過程中的多個參與主體***普遍表現出來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基本態度、行為方式等與創業有關的思想理念和精神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創業精神是創業者們的精神動力和發動機,是企業誕生與發展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其對創業活動產生重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2***創新意識。

  創業家是經濟的靈魂,而創新是創業家的基本職能。創新是“一個社會性的、地域性的、嵌入的互動過程,一個不考慮其制度和文化背景就無法理解的過程”。創新的地域性,不但使進行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它賴以進行創新的地域背景一起構成了區域創新系統,而且使創新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和文化烙印。

  ***3***流動偏好。

  現實世界資源配置扭曲總是客觀存在的,資源並不是總是處在邊際生產率最高的界域。創業文化鼓勵資源流動,促進資源優化整合,達到動態最佳配置並增進社會福利。如珠三角地區,海洋文化中冒險、開拓、自由漂流、四海為家的潛能激發一代又一代的珠三角人們背井離鄉,遠涉重洋,開拓創業。

  四大理念

  核心理論

  積極培育創業精神——創業文化建設的核心

  創業文化是與創業有關的社會意識形態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它既包括有關創業的政策法規等制度規範,也包括人們對創業和財富的基本認識、價值標準、職業道德等創業精神。其中,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創業精神是創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設立創業制度,使人們敬業、勤業、創業和立業的基石。

  創業精神把職業要求內化為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使創業者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旺盛的鬥志、樂觀的情緒、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市場規則、公序良俗。

  創業精神的形成與地域文化、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經濟制度等有著密切的關係。經過長期積澱的地域文化往往使人們的心理形成定勢,成為人們思維和行為方式的主導力量,因此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會造就人們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不同。例如,美國矽谷鼓勵創新、容忍失敗;日本人崇尚合作、勤奮工作;溫州人吃苦耐勞,具有大市場觀念和品牌意識等;而在某些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往往小農意識嚴重,甘於清貧,小富即安,求穩怕變,不思進取。

  在我國傳統文化觀念中,儒家思想對人們的創業意識和行為方式影響很大。如果說“修己安人、仁義禮智信”的思想仍應作為我們今天的價值取向,那麼“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言義不言利”、“無商不奸”的觀念,卻使很多人至今仍擺脫不了平均主義思想和仇富心態。對此,我們應當對地域文化中的積極因素進行總結、提煉和倡導,摒棄阻礙創業的糟粕思想,借鑑外來的創業文化,融進新時代的創業理念,以此來培育人們的創業精神,讓人們把創業作為一種事業而非謀生的手段,讓人們在創業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體味人生樂趣。

  創業觀念

  樹立新時代創業觀——創業文化建設的方向

  先進創業文化的內容必須與時俱進,與變化、發展的時代相適應。在產品經濟時代,創業者完全可以憑藉艱苦奮鬥的精神開創一份事業,但是今天的市場經濟是買方市場,傳統行業進入微利時代,競爭異常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業、立業,必須樹立新時代的創業觀。新時代的創業文化不僅包括艱苦奮鬥、誠實守信、勇於冒險、不怕失敗等傳統創業精神,還應具備高科技、大市場、活資本等新理念,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創業者不僅要活躍在傳統產業戰線,還要奮力拼搏在新的經濟領域;不僅要投身國內市場踴躍創業,還要積極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大市場的競爭。

  長效機制

  建立長效發展機制——創業文化建設的要務   創業文化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能靠領導者個人的影響力或政府的短期行為來推動,應當創新機制、體制,使創業文化的建設制度化、規範化,形成創業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

  建設創業文化要形成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轉變人們的觀念。眾所周知,美國的創業文化成為有力推動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培育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正規的創業教育。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備的體系,涵蓋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規教育。創業教育和管理落後嚴重製約著我國創業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我們應當從中小學開始就重視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全社會開展創業知識培訓,促使社會成員普遍具有良好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形成讚賞創業、支援創業的社會氛圍,從而有利於形成新的民族風尚和價值體系。

  社會保障

  政府應公平和善治——創業文化建設的保障

  政府的公平和善治對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尤為重要,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創業者謀取各種不正當收益的機會,實現創業者的機會均等。善治要求政府切實轉變職能,重商、親民,改善一切阻撓群眾創業的體制和作風,支援、服務創業;公平要求政府為市場經濟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以保護全民創業的積極性。

  現在,有的地方通過所謂的企業改制使一些人輕而易舉地成為富翁,一夜之間創下大業而國有資產卻大量流失;有的地方為鼓勵幹部帶頭創業,以推動地方創業,出臺有關政策,允許幹部保留崗位甚至帶薪創業。以上做法初衷很好,但卻存在明顯弊端,違反了市場公平競爭的法則。眾所周知,與其他創業者相比,國家公務員更容易獲得更多的創業機會和資源,不僅可以降低創業的成本,還大大減少了創業的風險,使其從一開始就處於優勢。這樣做的後果,既誤導人們對權力的崇拜,也會破壞幹群關係,損害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要真正調動幹部帶頭創業的積極性,關鍵是要改變“官本位”的體制。現實的情況是,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官員下海創業的越多;越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學而優則仕”、“商而優則仕”、“科研優則仕”的情況越是嚴重。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創業文化建設,幫助創業者樹立法制觀念和尊重市場規則的意識,並在這個基礎上運用市場規則合法地積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