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統計學方面論文

  統計學是一門涉及範圍非常廣的學科,它是通過搜尋、整理以及分析資料等手段,來儘可能精確地推測研究物件的本質,甚至是預測研究物件未來的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幾乎覆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方面。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統計學在會計專業中的教學創新

  統計學這一學科是各個學校內管理類專業以及經濟類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主要是研究資料之間的內在規律,進而對資料進行合理的整理與蒐集。由於它有較強的使用價值,所以在各行各業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工業以及商業中,它用來控制程式,對一些重要的決策提供資料講解;在生產領域中,它用來進行產品開發,管理財務等;在第一產業方面,它可以通過計算各種農業產品的實際需求量,來對生產進行正確合理的指導。等等。它在會計專業中的作用更是非常可觀,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本文就針對統計學在會計專業中的教學創新進行了詳細的探討與研究。

  1.統計學在會計專業中的教學的現狀

  教材缺乏指導性和專業性。現今的統計學教材中,擁有很多的有關數理統計的公式,以及一些相關的推理過程,這就使得教材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可讀性非常差,不能真正體現出統計學這一學科在實際生活中使用價值。教材中一些較常規的統計知識已經被減化甚至是刪除,這就使部分學生的統計學基礎無法達到要求,部分企業並不很重視統計工作,算上工資的原因,一些會計人員甚至要一身兼很多職,還要收集資料,又要設計統計

  表格。

  2.統計學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創新教學

  2.1自主探究教學

  審計學是統計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於在這一部分中擁有許多結論性的知識,但是隻由教師口頭上的分析與講解,學生並不能很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幫助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結論,這樣,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審計抽樣是指從被審計的總體中,抽出一定數量的樣本,對樣本進行合理的統計,再由樣本推斷出總體的基本特徵。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這樣有助於他們對審計抽樣的過程更加了解。

  舉一個例子,在審計抽樣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大至講解一下抽樣審計的過程,再將某一公司的第一季度的各種產品的銷售總量,以及商品的種類為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自己運用審計抽樣的方式,對公司整年的銷售進行估計。在學生面對眾多資料的時候,就會逐漸理解抽樣審計的過程,在學生計算與統計的過程中,就會自覺地運用很多種統計的方式,最後,當學生計算完之後,由學生講解自己運用到的統計方式,以及最後所估計的總體特徵,再由其他學生進行點評,等到學生都發完言,教師就可以做一個總結,再將這節課需要注意的地方進行強調,這種讓學生自主探索的教學方式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於課堂的自主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有助於他們對課程有更深的理解。

  2.2統計報表的強化練習

  在統計學中,統計報表可以說是各種統計分析的基礎和前提,為了使學生在今後的統計資料的過程中,更加順利,教師就應該強化統計報表的練習,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就需要教材中對統計報表知識的增加與重視,有關統計報表知識越多,學生才會更加重視這部分知識,同時,教師還要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改革與創新,使學生在意識到統計報表重要的同時,還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統計報表的學習當中,只有學生充分的重視,才會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加深刻,在今後的生活中,才能夠更加順利的運用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統計報表的練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2.3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眾所周知,學習知識就是為了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中合理的運用,同時,由於統計學的有很強的實用價值,這就使得教學中的實踐尤為重要。教師應該設定一些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就能夠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它也能夠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一個充足的認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實踐,還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起到鞏固的強化的作用。

  舉一個例子,在實際的教學當中,例如在學習數理統計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運用計算機軟體進行操作,由於現今是高科技社會,電腦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為了使學生對統計學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更加合理的進行運用,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近幾個月的學習成績運用Excel表格記錄下來,再通過表格進行資料的分析與總結,這種與多媒體相互聯絡的教學能夠高效的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進而就能夠大大的提升課堂的效率,這種教學方式還有助於學生在今後的工作過程中更加順利的運用計算機軟體,為今後的順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打造學生更好的未來。

  結束語:通過研究,可以得知統計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注重挖掘統計思想,將思想傳遞給學生,塑造學生的思維能力,塑造他們的統計能力,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生活當中合理的運用知識。教師也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深入的與學生溝通,對傳統的教學方式要進行合理的改革,適當加入一些有關統計報表的練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加強學生的能力。

  篇2

  論經濟統計學如何適應新核算體系的改革

  一、前言

  我國的國民經濟統計學當中,國民經濟核算的內容是其必然包括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的國民統計學以及國民經濟的核算關係的內容。國民經濟統計學與國民經濟核算之間的關係,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站在五大核算系統的角度上來看,國民經濟核算屬於國民經濟統計學的內容,相關學者認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宗旨是及巨集觀統計之大成。其次,國民經濟統計學必須要建立在國民經濟核算的基礎上,否則將會無法很好的滿足國民經濟管理對統計的要求。

  二、現代方法的統計化問題

  對於國民經濟的統計,主要是能夠引入各種現代化的統計方法,在各個學術領域吸收相關的知識,以此來促進國民經濟統計學的發展,並且以此來使其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的經濟統計學的要求[1]。對於現代化方式的選擇,不能夠僅僅是模仿現代化的方式,必須要能夠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研究,在國民經濟統計學中,必須要重視應用理論的研究,這能夠很好的利用現代化的方法將經濟統計中的問題闡明,如此一來,現代方法也就屬於統計化的內容了。

  要想使統計工作更好的完成就離不開對相應的統計指標的利用,但是目前對於指標的問題,其規定還不夠明確,無法對其進行完整的探討分析。指標是客觀社會經濟現象的一種反映,但是客觀的現象是不斷的變化的,因此,其指標也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對於統計學的發展與研究,一定要能夠對各項指標進行完整的確立,同時也要進行全面的解釋,以此來滿足國民經濟統計的工作。

  三、經濟統計學的內容設計

  一以社會再生產的環節來設計侷限性

  經濟統計學,主要是按照再生產的基本環節進行內容的組織與安排的,首先是對相應的社會產品進行生產統計,然後是對社會產品的流通性進行統計,尤其是要對其的分配以及使用進行明確的統計[2]。但是這種方式卻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其中主要的困難是難以對各個環節中的界限進行明確,以至於在價格方面以及金融統計的內容方面,無法對其進行定位,僅僅是按照再生產的環節進行安排,那麼很多的內容是無法歸納到相應的學科體系中,這樣只能將其歸納到相關的綜合統計分析中,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會導致這一模組中的內容越加的複雜與龐大。

  二以國民經濟核算系統位置的設計需要深究

  近年來,很多的學者都是對國民經濟核算的五大系統進行研究,並且以此來對經濟統計學的內容進行設計[3]。首先是對國名經濟的總量進行核算,其中包括資金流量、國際收支核算以及資產負債核算等,這樣的安排會導致現代化的內容逐漸增多,但卻也十分簡單明瞭,能夠滿足巨集觀調控對於經濟統計的要求。與此同時,這種核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現在無法容納一些國民經濟中的動態統計內容。

  三將國民經濟執行過程與統計認識過程相互結合

  要能夠將國民經濟執行過程與統計認識過程相互結合,根據近年來巨集觀經濟管理對於統計的要求,要把其中的動態統計、結構統計以及相關的國際經濟比較統計等內容進行全面的補充,將其相互結合,對於國民經濟統計學來說,必須要能在量化的基礎上反映出國民經濟執行全過程的高度,對統計方式進行研究,不能夠僅僅是侷限於再生產的四大環節。

  對於國民經濟執行全過程的統計研究,必須要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全面的認識,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國民自願的統計、國民經濟總量的統計、國民經濟過程的統計、國民經濟動態的統計、結構的統計、國民經濟關係的統計、國民經濟效益的統計以及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等方面。對於這些方面的研究,必須要堅持先存量統計,後流量統計的形式,在流量的統計中,主要是按照總量的指標進行統計,但是對於指標的統計,要能夠遵循著先總量統計、然後再進行分部的統計,最後進行動態統計以及結構統計。通過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人們能夠迅速掌握到國民經濟執行的概論。

  四結構設計是動態的以及相對的

  通過相關學者對於經濟統計的不斷研究,可以發現,在經濟統計的內容上,屬於一個相對優化的問題,很多的專著中都是主要講經濟的存量統計,並且能夠在進行經濟存量統計時候,將其中的存量以及流量的關係進行全面的闡述[5]。一些學者則是先講流通統計或者是分配統計,很多學者的闡述都是不相同的,並且內容的安排不是有序的,必須要能夠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一些設計。

  四、國民經濟統計學中的內容

  首先,是國民經濟資源的統計,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勞動力資源的統計、自然資源的統計以及國民財產資源的統計等,在國民經濟執行的時候,必須要具備相應的資源,這樣才能夠保證正常的生產活動,各項生產以及生活服務才能夠得到有序的展開。其次,是對於國民經濟總量的統計,主要是在一定的時期之中,通過對經濟執行總量進行統計,能夠使人們充分的掌握到相關的國民經濟水平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規模。其中國民經濟的發展主要包含了生產、流通、分配以及使用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其中社會生產是主要的基礎,生產成果則是國民經濟統計學的核心內容。然後,對於國民經濟的過程進行統計,主要是指能夠在完整的國民經濟的執行過程中,將一些若干專案執行的子過程進行統計,對其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對國民經濟進行一個全面的瞭解。

  另外,是國民經濟的動態統計,主要是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數量進行科學的分析以及預測,尤其是對其中的動態指標進行分析。對於國民經濟結構的統計也要進行分析,主要是對國民經濟的內部組成進行分析。最後,還包含了國民經濟關係的分析、國民經濟效益的分析以及國民經濟的核算分析等方面。

  五、結語

  國民經濟的統計必須要能夠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結構進行完整的說明,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在不斷的完善,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分析,要能夠不斷的對其進行研究,從而選擇出適當的方式使其能夠適應新核算體系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