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領導力提升
特別是在當前全球化浪潮風起雲湧、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的時代,企業若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且獲得高績效成長,就必須提升領導者的領導力。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管理者提升領導力的七大方法
前言:
領導力是一條看不見的繩子,既神祕、又強有力。領導力發揮著拉動和連線紐帶的作用。它是在混亂中創造和諧的催化劑。領導力的品質是統一的,它同時存在於富人和窮人、虛心者和驕傲者、普通人和偉大思想家身上。它們更多的是矛盾,而不是固定模式。但無論它們存在於何處,領導力都會讓事情發生。蓋洛普機構研究員們經過對領導力超過40年的研究,蓋洛普機構終於發現了領導者要獲得成功必須具備的要求。我們希望揭示能夠加強領導力表現的發展框架。
自從領導力一詞被引入國內之後,對領導力開發的研究和實踐也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實施也證明領導力的開發將是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但如何開發領導力卻成為中國企業在管理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領導力開發的重要性毋庸多談。大家都知道,空降過來的高管人員失敗的機率要遠遠高於內部提拔,但企業依然努力從外部尋找新CEO及其他高管成員,這說明企業領導力開發離成功尚距時日。這同時說明儘管企業都帶著最美好的願望,在時間與金錢上都做出了持續的投資,但領導力開發一直存在著一些問題。
領導力開發的實質是幫助現在/未來的領導者有效地獲取所缺乏的能力,而較為有效的第一步是使其先獲取與此能力相關的經驗,然後再通過不斷的實踐來進一步地去熟練、精進,直至最終掌握。為此目的,企業必須要根據領導力不同發展階段的要求,建立適用於不同能力程度被開發物件的本企業領導力整體經驗地圖,並以此為指引,設計相應的開發手段和工具。
領導力的開發從公司的角度看,是幫助被開發者挑戰自我、突破極限,成為基於公司價值觀的卓越領導者的行為。企業進行領導力開發幫助企業完成績效目標、實現組織願景。企業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培養組織的領導者和後備人才,提升各個層級員工的領導力,進而推進組織的變革,增強組織應對環境變化和激烈競爭的能力,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
但是,領導力開發計劃目前在很多企業的實踐來看,有著不少的誤區與問題——很多公司在進行領導力開發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建立公司自己特有的領導者勝任模型投入不夠。領導力開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公司從上到下的支援,沒有足夠的資金、項?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薄⑾釒坎斡餚嗽筆奔淶耐度耄?釒渴遣豢贍艹晒Φ摹A斕劑??⒓蘋?齙降牡詼?鑫侍饈槍?鏡母卟愎芾碚叨粵斕劑??⒆焐纖抵厥櫻?導?ldquo;不給力”。那麼,我們該從哪些方面提升領導力呢?研究結果表明並沒有一個培養領導人的最佳方案,但那些能夠提供最佳的工作吸引力、能夠發展和保留一定數目的能力很強領導人的僱主採用以下的方法:
一、鼓勵各管理層的領導人營造出能夠激勵每個員工實現最高績效的工作氛圍。
具有激勵作用的、高績效的工作環境有一些共同點:人們清楚地知道機構的發展方向和對他個人的期望。個人和公司的目標都與公司能力相吻合。員工會得到具體的、可靠的、關於如何改善的反饋,也會因表現優秀而獲得認可。沒有人覺得在儘自己最大努力時受到束縛,並且他們覺得應該對他們所作的決定和採取的行動而負責。更重要的是,員工覺得他們周圍的人都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各自懷有不同的目的。
二、將培養領導力作為人人都需要參與的首要之事。
不要認為領導力培養僅僅是人力資源部的事情。當然人力資源部應該支援這項努力,但同時具備高潛力的僱員也應該樂意承擔額外的工作。並且,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當總裁或者其他高層領導人也參與進來的時候,領導力培養會取得最佳效果。比如說,根據《執行長》雜誌,寶潔的A.G.LAFLEY估計自己花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時間在領導力培養上。在寶潔,“領導人的最佳搖籃”中排名第一的公司,領導力培養是真正優先考慮的事情。
三、在培養提高個人的同時也幫助整個團隊工作得更有效。
我們早就知道當個人經過領導力培養後回到團隊工作,如果團隊不支援配合新的領導行為,這些領導力就會迅速消失。而且,資料表明當領導人積極地培訓指導自己所在團隊時,公司在領導力方面的排名也會獲得提高。
在我們的報告“頂尖的團隊:為什麼一些有效而一些無效?”中,我們闡明瞭造就一個成功的頂尖團隊的五個條件:明確具有推動性的方向;一個擁有明確界定的界限和牢固準則的組織機構;篩選能夠很好合作的人;一個具有支援作用的組織體系,比如員工的薪酬支付;並且以即時反饋和團隊指導的方式來發展和提升。好團隊的另外一個副產品就是員工比最初在某個單一經營領域工作,發展出更廣的商業視角。我們認為這些條件對於發展領導者是很有效的。
四、為中層管理者提供變化的工作機會。
繼續前面擴大經營視角的理念,這是一項低成本或者沒有成本的活動,能夠幫助公司裡極具潛力的僱員有機會接觸經驗豐富的領導者。一些公司,如IBM.htmltarget=_blank>IBM.htmltarget=_blank>IBM,向極具潛力的中層管理者提供輪換的高層領導者助理職位。通過跟隨高層領導人,這些中層管理者能取得原本需要多年的正常工作經驗才能達到的經營視角。這個方法即使是在最好的公司裡也未被充分利用。
五、確保極具潛質的僱員在工作初期就收到360度領導力培養的反饋。
在研究中,那些在員工職業早期,就提供360度領導力反饋的公司,在領導力排名上也更靠前。為了提升績效和改變行為,人們需要從可靠的渠道獲得客觀的反饋。這與Hay集團早期的“領導者盲區”的研究一致:伴隨著管理者在公司內逐步晉升,他們像其他人看他們那樣看自己的可能變得越來越小,並且經常與他們所領導的人失去交流。他們通常不再收到有效的反饋以進行自我修正。
六、確保中層管理者在事業的初期就有時間參加領導力培訓。
在例如寶潔這樣的公司,高層領導人認為他們未來最有希望的領導者會出現在現在的中層管理者中。他們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還需要時間去成長和學習。獲得“領導人最佳搖籃”的公司以投入平均水平兩倍的時間用來進行培訓活動。
七、為高層管理者提供外部培訓機會。
我們的研究表明對於高層管理者,內部培訓不如外部培訓來得有效。這也許是因為大多數內部培訓者都來自於比受訓者本人更低的管理層。考慮到這些因素,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內部教練會覺得受到威脅,以及為什麼一些高層管理者對接受來自比他們低層次的人的培訓不感興趣。對於高層管理者來說,接受被他們視為同等級別人的培訓,會是最有價值的。
總之,領導力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不僅僅包含了各種具體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也囊括了前瞻與規劃、溝通與協調、真誠與均衡等更諸多要素。當然,文中的建議不見得適合在任何一個企業中一成不變的執行。在有些企業***例如外企、創新企業***可以更加放權、平等。但是在其他企業***例如國企、傳統企業***只能適度地做。但是,我衷心相信在本文中提到的九種領導力訓練模型無論在任何企業,都應該能適當地提升領導力。
管理者如何提升團隊領導力
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打造卓越的領導力是關鍵。培育卓越的領導力,首先要求企業必須構築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團隊並使它高效運轉。其次,作為企業的領導人,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運用各種領導方式。企業文化和領導力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要想打造卓越的領導力,企業還要必須塑造自己的價值觀並始終以這一價值觀來指導行動。
成功的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
優秀管理者應具備的六大能力
1、溝通能力。為了瞭解組織內部員工互動的狀況,傾聽職員心聲,一個管理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其中又以“善於傾聽”最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於讓下屬離心離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設性的提議與需求,而管理者也可藉由下屬的認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鳴,得知自己的溝通技巧是否成功。
2、協調能力。管理者應該要能敏銳地覺察部屬的情緒,並且建立疏通、宣洩的管道,切勿等到對立加深、矛盾擴大後,才急於著手處理與排解。此外,管理者對於情節嚴重的衝突,或者可能會擴大對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決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狀況不明、是非不清的時候,也應即時採取降溫、冷卻的手段,並且在瞭解情況後,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衝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發權和主動權,任何形式的對立都能迎刃而解。
3、 規劃與統整能力。管理者的規劃能力,並非著眼於短期的策略規劃,而是長期計劃的制定。換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須深謀遠慮、有遠見,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見現在而看不到未來,而且要適時讓員工瞭解公司的遠景,才不會讓員工迷失方向。特別是進行決策規劃時,更要能妥善運用統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屬的智慧與既有的資源,避免人力浪費。
4、決策與執行能力。在民主時代,雖然有許多事情以集體決策為宜,但是管理者仍經常須獨立決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協調、化解員工紛爭等等,這都往往考驗著管理者的決斷能力。
5、培訓能力。管理者必然渴望擁有一個實力堅強的工作團隊,因此,培養優秀人才,也就成為管理者的重要任務。
6、統馭能力。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領袖不會去建立一個企業,但是他會建立一個組織來建立企業。”根據這種說法,當一個管理者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團隊,才能進一步建構企業。但無論管理者的角色再怎麼複雜多變,贏得員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條件。
管理者如何提升團隊領導力?
構築企業核心團隊
企業要發展,需要一個穩定、可靠的核心團隊,這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搭班子”。作為企業領導人,搭建一個優秀的核心團隊是第一要務,也是領導力的一個重要體現,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團隊能夠促使企業領導力的提升。
選擇核心團隊成員
如何搭好這個班子,企業領導者首先要面臨的就是核心團隊成員的選擇問題。從來源上看,不外乎有內部培養和外部招聘兩種方式。無論是自己帶大的還是外聘的,核心團隊成員必須擁有不同的層次和特長,才能使成員之間取長補短、互相配合,獲得“1+1>2”的效果。如果在一個核心團隊裡大家的專長、能力和經驗類似,那就意味著整個團隊在其它很多重要的地方專長就越少,就會產生管理的“短板”。
除了專長、能力和經驗需要互補外,選擇班子成員時,還應考慮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企業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核心團隊成員的要求不盡相同。處於創業時期的團隊,其核心成員一般都較少,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來人,這時候就應該選擇相互熟悉的同學、朋友、校友或同鄉,有利於迅速形成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位列中國民營企業三甲之一的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其創業團隊中的5人均是復旦大學畢業,相互之間知根知底,創業之初就能夠根據每個成員的能力特點做出合理分工,形成了一個戰鬥力極強的核心團隊,在10年中創造了近百億淨資產的神話。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核心成員就不能僅僅侷限於創業時期的人員,而應該在文化背景、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平衡,否則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發展速度,而且還可能會為企業長期發展埋下致命的隱患。
建立信任關係
正確選擇核心團隊成員僅是班子建設的基礎,要保證這些核心成員能夠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真正形成一個高績效的團隊,建立信任關係是最為重要的。如果團隊成員之間貌合神離、互相猜疑,怎麼可能形成一個高效率的團隊呢?
營造互信的氛圍需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考慮。在橫向方面,團隊成員之間可以通過加強溝通、增進了解、相互支援對方的正確觀點等來建立彼此間的信任。在縱向方面,作為企業的領導者,除了可以使用上述方法來增進與核心成員之間的信任外,授權也是建立與下屬之間信任關係的有效方式。
從領導者方面來說,有效授權一方面能夠讓核心團隊成員得到鍛鍊的機會,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領導能力;另一方面,能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於戰略決策等重大事情上來。這兩個方面都是直接關係到企業長期發展的大事。從團隊成員方面來說,獲得授權能讓他們確實感受到領導對自己的信任,能夠進一步激發靈感和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質量。授權需要講究一些方法,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僅達不到增進信任的目的,反而會引出不必要的誤會。
授權時要有明確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明確或沒有挑戰性,不僅起不到對團隊成員的激勵作用,不能讓團隊成員感受到被充分的信任,而且還會使他們無所適從,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例如,如果你對新任的某位產品經理說:“你負責本年度A產品的推廣工作,好好幹,公司會給你豐厚的獎勵。”那他可能就會一臉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甚至會懷疑你是否真正信任他。對於同樣一個授權,如果你明確對他說說:“你負責本年度A產品的推廣工作,如果能夠在國內達到30%的市場佔有率,公司將給你50萬元獎勵。”他可能就會為能得到這個富有挑戰性的任務而自豪,把自己的潛能充分調動起來。
千萬不要重複授權,授權時也千萬不能猶豫不決、反覆無常,否則會摧毀團隊之間的信任關係。不幸的是,這種隨意性的授權在國內企業中經常發生。以前我就職於某軟體公司時,總經理將研發部的差旅費稽核授權給研發部經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又將審批權收回,使得研發部經理認為企業對他不信任,甚至有受辱的感覺,在審批權回收的第三天就離開了公司。當然,我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授權後不能將權力回收,而是要告誡領導者,在授權之前你應考慮清楚可能帶來的風險及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這或許會比授權後再回收權力更為有效吧!
有效利用衝突
團隊雖然著力使成員形成合作關係,但這並不意味團隊中不允許存在不同意見。事實上,團隊上的衝突隨時都可能發生,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有些是建設性的,有些是破壞性的;有些是認知層的,有些是情感上的;有些可能危及企業存亡,有些可能不值一提。面對企業核心團隊中發生的衝突,作為企業領導者應該正確面對它、分析它、解決它,從而明朗團隊氣氛,提高團隊的整體績效。
不同性質的衝突,企業領導者應該採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對於破壞性的、情感上的以及危及企業存亡的衝突,我們應儘量它們避免發生,一旦發現此類衝突的跡象,就應該快刀斬亂麻,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而對於建設性的、認知層的衝突,則應加以適當的引導,利用衝突發掘不同的意見,激發更多的創意。GE公司前任CEO傑克。韋爾奇就十分重視發揮建設性衝突和認知層衝突的積極作用。他認為,企業必須反對盲目的服從,每一位員工都應有表達不同意見的自由,將事實擺在桌上進行討論,尊重不同的意見。正是這種建設性衝突培植了通用公司獨特的企業文化,使GE在過去的二十多年獲得持續、高速的發展。
如果你的核心團隊裡沒有衝突,大家一團和氣,對領導者或其他成員提出的議案都舉雙手贊成,聽不到任何異議,那麼,作為團隊的領導者,就要當心了。箭牌口香糖執行長小威廉。來格禮曾經說過:“如果兩個人的意見永遠一致,就表示其中有一個人是不需要的。”按照這種說法進行推理下去,是否意味著領導者事實上已經成了“光桿司令”?這時,領導者就應該徹頭徹尾地檢討一下你的領導能力了,是信任危機?是獨斷專行的領導方式?還是管理制度出現了問題?
靈活運用領導方式與領導風格
隨著領導學的不斷髮展和人們對領導實踐的深入研究,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歸納出諸多領導方式與領導風格。例如,丹尼爾。戈爾曼以全球2萬個職業經理人資料庫為樣本,總結了當今全球企業普遍存在的6種領導方式,即強制型領導、權威型領導、聯盟型領導、民主型領導、帶頭型領導和教練型領導。
就領導方式和領導風格本身而言,並無好壞之分。作為企業的領導者,若能夠了解這些不同的領導方式和領導風格的優點與不足,將有助於形成自己獨有的領導方式與領導風格,進而可以影響員工潛力的發揮,影響整個企業的績效。從國內外眾多領導者的實踐來看,成功的領導者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運用各種領導方式去指導員工、教育員工、激勵員工,並在各種方式之間自由地進行轉換,以充分發揮卓越的領導力。
與企業的發展相匹配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根據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規模大型管理物件,隨時調整自己的領導風格和方法。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說:“當我的員工有l00名時,我要站在員工最前面指揮部屬;當員工增加到10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中間,懇求員工鼎力相助;當員工達萬人時,我只要站在員工後面,心存感激即可。”
不同的發展階段和規模應該採用不同的領導方式。比如說,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由於員工數量較少,企業的領導者可以身先士卒,以行動來樹立自己的權威和榜樣力量,引導員工仿而效之,即採用“以身作則式”的領導風格;也可以結合“耐心說服式”領導風格,注重親情化管理,傾聽每個成員的報怨並加以說服。隨著公司不斷髮展和員工隊伍的逐步壯大,“耐心說服式”的領導風格也許就不再切合實際,這時就應逐步向制度化方向轉移,採用其它更為有效的領導方式。
不同的行業或產業應該採用不同的領導方式,否則企業的領導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把企業領向死亡的邊緣。比如說,高科技企業面對的是一個多變、快速、競爭激烈的環境。這時就需要更多地激發團隊活力,鼓勵創新,如果企業採用“強制型”的領導方式就可能會抑制創新;而傳統企業面對的是相對穩定、發展緩慢的市場,利潤空間較小,這就需要深入、全面、嚴格的管理來減少消耗、降低成本,此時“強制型”的領導方式就可能成為比較理想的選擇。
與文化背景相適應
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比如說西方文化很直接,而東方文化則比較含蓄。即使同屬東方文化的中國和日本,其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也存在很大的異。因此,對於跨文化管理的企業領導者來說,應該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團隊或人員採取不同的領導方式,否則會影響影響領導力的發揮,嚴重時還可能會引發文化衝突,後果不堪設想。
例如,企業在做決策時經常採用的“頭腦風暴法”。在歐美等國家做頭腦風暴時,參與者都把自己的觀點寫在一張紙條上,當著大家的面說明白己的理念和觀點,然後大家再把理念和觀點整理到一個框架裡面去,針對整個框架進行討論,效果非常好。但是在日本,用這種方式做頭腦風暴卻完全行不通,你可以讓他們私下裡寫出自己的想法,但要讓他們在大庭廣眾下說明白己的想法卻很困難,更不用說對他人的觀點進行客觀的評論,因此根本不可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必須改變領導方式,比如說把大家所提的想法或觀點私下裡進行集中整理,這樣大家都不知道誰提的什麼意見,討論起來顧慮就會少很多。
建立企業文化來強化領導力
文化和領導力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兩者不可分開來理解。一方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文化是企業領導者的文化,他們的認可和支援是企業文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因此,領導者要有獨特的能力來創造、融合、管理文化。另一方面,企業文化的形成,企業價值觀得到成員的廣泛認同,使企業中的每一位成員產生使命感,又會進一步提升企業的領導力。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價值觀,不同型別的企業,需要不同的價值觀與之相匹配。例如,以研發為主高科技企業,可以將組織創新、技術創新作為企業文化之一,因為只有持續的創新才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而對於以流水線生產為主的傳統加工製造企業來說,就應該提倡嚴謹、秩序和紀律為核心的企業文化,而不能片面鼓勵創新。
一個企業的成功不僅在於擁有一套核心價值觀,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始終以這一價值觀來指導行動,這樣才能使企業領導力得到昇華。如果只是把企業的價值觀當作口號,領導人在大會嗅上做做秀,而實際上並沒有以企業的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行動,那隻會給人以虛偽的印象,就會在員工、客戶面前喪失威信,久而久之領導力就會蕩然無存。
例如,全球著名的鞋類製造商耐克公司有兩條基本價值觀:一是創新,二是享受毫不留情摧毀競爭對手的樂趣,競爭的準則成為超越其他一切準則的至高無上的信念。這種價值觀可能對社會沒有多大的貢獻,但耐克卻始終如一遵循,這使得走向了成功。而曾被譽為美國新經濟的楷模的安然公司,雖然曾經塑造了“溝通、尊重、誠信、卓越”的核心價值觀,但它並沒有始終如一地道循,在高喊誠信的同時採取欺詐的手段謀取暴利,也就是缺乏格守價值觀、以價值觀來指導行動的能力,因此最終的結局只能是破產。
當然,有些時候死守團隊的價值觀也可能會給團隊帶來災難。如果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與社會的價值觀發生中突,這時企業就應認識到順應社會價值觀的戰略意義。社會可以給企業施加壓力,卻不能把價值觀強加給企業,作為企業的領導就應充分發揮領導力,發起對企業價值觀的修正。例如,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如果你的企業還沒有樹立環保意識,那麼你的產品或服務就不會受到公眾的歡迎。在這種情況下,環保的價值觀就成為企業發展一種戰略需要。
領導力的幾種形態
從人類社會和領導活動的發展來看, 領導力有如下幾種形態:
1.原生態領導力。原始社會, 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中, 領導已經有了雛形, 無論是共同勞動還是部落之爭,領導力在其中都開始發揮作用, 但這時的所謂領導力是自然形成的, 因此可以稱之為原生態領導力。
2.技術性領導力。進入奴隸社會以後, 社會生產力比原始社會有所提高, 手工業、農業和畜牧業有所發展,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有了分工。從領導力的角度來看, 這是因為加入了技術的成分, 正是由於這種技術性的領導力, 社會才有了緩慢的進步。技術性領導力讓人們崇拜有能力的領導者並追隨之。
3.理性領導力。理性領導力從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西方企業領導體制的發展, 經理制之所以產生, 就是因為對管理中出現問題的反思, 在理性的作用下, 所有權和經營權開始分離, 老闆們不再固執地站在“第一線”。也正因為如此, 領導和管理行為有了進步。1910年, 被西方稱為“管理之父”的泰勒出版了第一本管理組織的專著《科學管理原理》, 促使生產管理從只憑經驗管理走上了科學管理的道路, 管理開始成為一門科學, 這也為領導成為一門科學打下了基礎。理性領導力表現出教導式的領導方式, 但理性領導力還沒有把人當做真正意義上的人。
4.感性領導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對人的尊重, 領導力中加入了一種脈脈溫情, 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係變得融洽起來。在這種情況下, 被領導者的主觀能動性有所發揮, 20 世紀70 年代, 日本的企業領導在這方面表現得比較明顯。但單純的感性領導力對領導活動中的制度建設有所忽視。
5.複合領導力。即由領導環境所決定的, 為取得更好的領導績效而形成的多型別領導力的有機組合。複合領導力不是所謂的原生態領導力、技術性領導力、理性領導力和感性領導力的簡單相加。
以上幾種領導力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也有其弱點。隨著社會的發展, 我們應當進入複合領導力階段。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