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提升的心理素質

  普遍意義上講,領導力隸屬於管理學上的概念,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領導的素質、管理選拔與提升領導力

  當今世界日益複雜多變的環境,對領導的素質、選拔和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關於領導的素質。領導的素質包括兩大類:一類是願做什麼?包括價值觀、信仰、追求、興趣等;一類是能做什麼?包括個性、能力、身體等。在第一類素質中,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觀代表著一系列基本的信念:即個人認為,某種具體的存在狀態或行為型別比與之相反的存在狀態或行為型別更好。價值觀包括終極價值觀和工具價值觀。終極價值觀是人們期望存在的終極狀態,希望實現的最根本目標。工具價值觀是人的行為偏好或實現終極目標的手段。在第二類素質中,個性是非常重要的。個性既包括一個人的身體特點,也包含心理特點,反映出個體觀察、思考、行動和感情等方面的總體傾向。領導還需具備以下五大能力,即:認識力,包括洞察力、全域性觀、前瞻性等能力;分析力,包括總結、反思、歸納、發現和運用規律的能力;決策力,包括取捨、整合、危機決策、前瞻性決策等能力;行動力,包括人將想法變成行動和現實的各種能力;學習力,包括人在不同環境和時間下,獲取新的知識、改善自身行為和相關素質、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的各種能力。

  其二,關於領導的選拔。在選拔任何一位領導人時,需要考慮兩個重要方面:設定情景、選擇尺度。設定情景。在選拔領導人時,首先要構想這位領導人會面臨的各種情景,然後通過各種方式來分析和評價候選人能否勝任這些情景。這時,作為評價小組可以通過三種情景來評價候選人:已經發生的情景、即將發生的情景、可能發生的情景。選擇尺度。領導人評價時第二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就是尺度的合理性。譬如,我們選拔某個層次/崗位的領導,題目太易和太難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起不到有效區分候選人的作用。而題目的難度取決於題目涉及問題的複雜性、模糊性、創新性、緊迫性。

  其三,關於領導的培養。領導人的培養關鍵在於建立各種合適的情景,只有在適當的情景下領導力才會得到培養。所謂合適的情景,是指領導人在能生存下來的前提下還能使領導力得到拓展的情景。美國教授本尼斯等人經過長時間對不同時代領導人的案例研究,提出了領導力發展的機理模型。本尼斯等人的核心觀點是,一個人只有經歷過人生道路上各種特別的考驗,才能真正形成領導力。 “特別的考驗”可以是各種艱難的過程、痛苦的經歷、重大的失敗、刻骨銘心的悲劇,當然也可以是感人至深的人際情感、難忘的教誨、以及因成功而欣喜的時刻。當然,人們光有“特別考驗”

  還不夠,最關鍵的是要從這種“特別考驗”中體會出積極的、不同尋常的意義,這樣才能發展出更為深遠的領導力。

  提升教育管理者領導力的三要素

  摘 要:一所學校或者教育培訓中心的管理者,既是學校的管理者、領導者,更是學校的服務員。一方面要有管理者的領導能力,另一方面要有為學校所有教師和員工的服務意識。既要有教育的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也要有領導者所有的深厚的文化積澱素養和教養。只有這樣才具備一個教育管理者的領導能力。

  關鍵詞:教育管理;領導力;用人與服務

  當下許多教育部門、培訓研修班正在大力開辦各種校長領導力、高階管理人員能力進修班,這是一件好事。但這些進修班基本上把學校的校長都當做“萬能”的領袖去培養。要求校長既要有學校領導者的領導和管理能力,還要有學校發展戰略遠景規劃能力,有學校全域性性、長遠性和根本性學校總體目標和戰略;還要具備一定的課程和教學領導能力,是一名優秀的課程教學教師;還要有協調和激發教師團隊的能力,能夠在一些教師遇到困難挫折以及內部不團結時,激發與協調教師之間的利益衝突,鼓勵情緒低落的下屬;同時還要具備完美的人格和較強的人格魅力;還要具備超群的外交能力,能在社會上爭取社會支援和處理各部門的各種複雜關係。總之,教育管理者應該是一個面面俱到的好手和無所不能的“超人”。但在實際當中這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因此,作為一個教育管理者來講,領導力提升的關鍵要素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1知人善用的能力

  作為校長,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得到面面俱到,凡事皆通,事必躬親。作為一個組織框架,在管理學上是一種職權―職責關係結構。具有決策、指揮、參謀、執行等諸多功能。組織結構體系作為決策權的劃分和各部門的分工協作體系,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科學的管理體系。因此校長必須充分利用好管理要素的配置。也就是說,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做到知人善任。《史記・高祖本紀》中曾記載漢朝皇帝劉邦一段精彩的君臣對話:

  “高祖曰:‘外諸侯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誨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所擒也。’”劉邦出身農家,只是一個小亭長,但他最後得了天下,主要歸功於他自己所說的我得天下的原因是我能知人善用,用了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英雄豪傑,發揮了他們各自的長處而已。因此,可以說,知人善用、知人善任是校長能力體現的最高層次。教育管理者如果能放下功利化、形式化的意識和行為,以非凡的眼力發現人才,尊重人才,為每一個教師和員工的角色找到一個最恰當的準確定位,才是提升教育管理者領導力的最佳方法。

  2從善如流,廣納諫言

  毫無疑問,正是因為校長的能力有限、知識面的侷限性,校長不可能是各方面的專家,因此校長要聽從他人的不同的建議和意見,並從中找出可以改進工作的方法。因為每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是實際操作者,最能體會和發現本職工作有哪些優勢和弱項,從而從中找出破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地反饋到校長那裡,同時提出自己的看法。校長要鼓勵教師自我超越,勇於諫言,激發教師內在的發展潛能和動力,引領教師不斷走向新的起點,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通過學校廣大教職工的集思廣益,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大家在從善如流的民主氛圍當中發揮各自的能力,同心同德、追求卓越,從而有效提高整個集體的執行效率,也為建設一支一流的教師隊伍奠定良好的紮實基礎。實際上從善如流、廣納諫言也是一個教育管理者自身的一種修養、品格和人生態度。

  3服務能力

  教育管理者必須秉承“管理就是服務,服務重於管理”的辦學思想,要為教師、職工、學生服務,不僅要有這個思想,更要有這個能力,這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正是因為“服務”這個“魂”的存在,學校才顯出了勃勃生機,而這需要一個服務型的教育管理者來為之。

  參考文獻:

  [ 1] 張 爽.校長領導力:背景、內涵及實踐 [ J].中國教育學刊,2007***9***.

  [ 2] 趙明仁.論校長領導力 [ J].教育科學研究,2009***1***.

  作者簡介:林 琳***1985―***,女,吉林吉林人,本科,三亞瑞金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教師,研究方向:教學與管理工作。

  領導力與變革型領導力的關係

  變革型領導力與領導力既有聯絡又有區別,二者的聯絡主要表現在理論根源上和構成要素上,其不同之處就在於變革型領導力更強調適時性和應用性,是對領導力的深入發展,具體而言,其聯絡和區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首先領導力的研究為變革型領導力提供了框架支援,並給變革型領導力提供了研究方法。對於領導力用到的理論,變革型領導力同樣適用,其淵源相同。只是變革型領導力更加強調與變革有關的理論,更傾向於將各種理論進行有效的綜合。第二,從構成要素方面看,二者有很大的重合。但變革型領導力的構成要素更趨於適時和應用,是對領導力的一種更深入的發掘,更強調在變革的時代中去發揮實際有效的作用。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