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企業文化怎麼構建

  和諧企業文化***Harmonious Corporate Culture***主要包括四個層面:一是企業與職工的關係和諧;二是企業職工內部之間的和諧;三是企業與社會的關係和諧;四是企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那麼?

  和諧企業文化構建方法:提高認識, 加強領導。

  在企業文化建設中, 企業領導擔負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導向作用。企業家的觀念相當於生態圈中植物的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從萌芽到成長需要一定的土壤、環境和相宜的氣候。企業家是企業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自身的素質、文化觀念及價值觀直接決定著企業文化的理念,這相當於種子的內部結構。他們根據企業外部市場、政策、技術、消費者期望等環境和條件,逐步摸索出有利於企業發展的一種經營理念、管理哲學。當企業家的經營觀念和經營手段在實際工作中得以貫徹並取得明顯業績時,便會得到推廣而成為企業文化。

  這種企業文化在員工頭腦中形成相對固定的思維方式、行為概念,並經提煉濃縮,成為企業內占主導地位的文化。而且隨著環境及自身條件的改變,企業家的經營方式、經營觀念、經營手段會有新的調整。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 一個企業的領導, 對企業文化的認識怎樣, 重視程度如何會產生不同的企業文化形象。所以, 企業領導者, 在強化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 對精神文明建設不能忽視, 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中起到率先垂範的作用。企業領導者應以自己的形象、作風、水平、能力去影響大家, 以真誠的態度、顯著的政績去激勵大家, 以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行動去鼓舞大家。要加大企業文化投入, 充分調動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

  ***2***講求廣泛的群眾基礎。企業文化是這個企業共同認知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價值,一種文化形式在企業的認知度、認同度越高,這種文化對人的陶冶、激勵、規範、約束功效就會越大。要擴大群眾基礎,就要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導內容,讓文化力激盪、引領觀念的更新和良好風氣的形成,也讓文化力的鼓動,讓人們保持一種奮發向上的良好精神狀態。要擴大群眾基礎,還要發展各類群眾文化,以人們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形式,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真正達到以文育人、以情感人、以誠待人的境界和寓教於樂的目的。

  ***3***充分發揮溝通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基本價值觀念,因此,如何讓企業員工認同與接受價值觀念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問題。應充分發揮溝通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溝通的主要媒介是溝通網路,溝通網路實際上是企業文化的具體反映網,通過雙向溝通和非正式溝通,不斷地培植員工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不斷地傳播和強化企業的信仰與價值觀,使之深深地滲透到企業的各個層次、部門與員工的內心中,讓企業職工切實體會到企業的目標、企業的文化。

  和諧企業文化構建方法:克服惰性,注重創新

  按照生態學的觀點,和諧的企業文化不是凝固的、停滯的,是隨著企業主客觀條件及環境的變化而發展變化的。所以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應該順應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的發展變化,克服文化惰性,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   企業不是在真空之中,而是在現實的大環境中謀求生存與發展,它必然受到現實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與約束。企業本身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我們把企業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在時間和空間上發生的變化稱為差異。

  企業對待差異有四種態度:第一種是排斥差異;第二種是容忍差異;第三種是重視差異;第四種是利用差異。排斥差異有四種表現:排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抑制個性的發展;排斥個體活動的環境和條件的差異,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對待人的行為;排斥組織與組織的差異,用求同的心理模仿而不是用求異的心理創新;排斥組織不同階段的差異,以固定的思路和模式解決發展問題。概括地說,排斥差異就是排斥創新;容忍、理解並利用差異才為創新奠定基礎、提供可能。

  企業文化建設的創新就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 將企業自身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經營策略、企業內外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而對現有企業文化的變革。企業文化的變革應包含四個方面: 一是企業理念文化的變革,企業理念變革是企業文化變革的前提和基礎。二是企業制度文化變革。企業理念變革是企業管理變革的先導,但沒有企業體制和機制的變革,企業文化很可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企業制度文化變革是企業文化變革的保證。三是企業行為文化變革。每一個企業的組織架構和發展經歷不同, 來自外界的競爭壓力也不同, 所以對環境做出的反應和處理矛盾的方式也不同。在美國企業中, 惠普的企業文化強調對市場和環境的適應性, IBM公司則強調要尊重人、信任人、善於運用激勵手段。在日本企業中,索尼的企業文化崇尚開拓創新, 尼桑公司則強調顧客至上。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必須營造一個開放的文化氛圍。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實際上就是打破了區域界限和行業壟斷的開放經濟。一個企業要謀求發展,勢必要主動積極適應這種開放趨勢,不僅要有開放的心態、開放的觀念和開放的戰略,還要有開放的措施和手段。一句話,只有大開放才能促進大發展。

  和諧企業文化構建方法:與社會文化的和諧發展

  企業文化的特點與企業的內外部條件密切相關,就像熱帶水果只能生長在熱帶地區一樣,所以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應該關注企業舊有文化,做到與傳統文化以及社會文化的有機融合。

  舊有文化的根源即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以傳統文化為和諧企業文化的建設奠定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國內外的很多大企業的實踐經驗表明,我國傳統的儒釋道文化可以有效解決很多現代企業制度無法解決的瓶頸問題。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 既有以人為本, 知人善用等積極的一面, 比如儒家文化傳統強調集體意識,日本的企業就十分注意吸收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培養員工的協調性和群體精神,為日本很多優秀的企業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但是儒家文化也有知足長樂, 槍打出頭鳥等消極且抑制企業創新的一面。因此, 在企業文化建設中, 在重視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善於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 不能簡單而為之。所以,建設和諧的企業文化並非傳統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直接運用,和諧的企業文化也絕非是用傳統文化來管理企業,而是一種被引導、管理和駕御了的傳統文化與本企業自身文化的融合。

  和諧的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群體文化,還必須注重與社會文化的協同發展。社會文化包括很多方面,也有著很豐富的內涵,但在我國企業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組織經歷了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不容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就我國社會主義現代企業這一特定組織來說, 就是在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的指導下,圍繞企業的目標,對本組織成員施加意識形態和心理的影響, 以期轉變其思想政治品德, 引導其行為的工作。

  自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七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理論體系和工作方法。它的表現形式很多,包括曉之以理、明之以義、動之以情、恤之以利、 示之以範、約之以紀等。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的立場、觀點、品德和態度為物件的工作。嚴格地說, 企業文化的建設和企業形象的樹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國企業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豐富經驗以及工作方法,為建設和諧的企業文化奠定了穩固的基礎。特別是在培養員工集體意識、愛廠意識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它也存在忽視個體價值的傾向。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企業文化活動方興未艾,但是出現了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視為“兩回事”、“兩張皮”的現象,沒有真正地使它們融合起來,既缺乏對企業工作的實效,也缺乏與社會工作的良性互動。因此,我們要建設和諧的企業文化一定要注重與社會文化的優勢嫁接和共融互補,特別是要重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