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訂企業戰略有哪些程式

  編者按: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策略的重要性還可以從宋代詞人辛棄疾“事不前定不可以應猝,兵不預謀不可以制勝,”和《論語·述而》記敘孔子願意共事之人一定要“好謀而成者也”得到印證。

  ?接下來隨著小編的腳步去看下有哪些程式吧

  策略——計策、謀略。《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戰爭講究謀略,謀略有大有小,大謀略叫“戰略”,小謀略叫“戰術”。戰略與戰術的區別是:戰略針對的是全域性、長期和基本的問題,而戰術針對的是區域性、短期和具體的問題。

  高手下棋能夠看到五步之外。策略即是雖同步前進,但能夠見到三步之外的機遇。高明的企業家最有價值之處,就是能為員工、為企業找到三步之外的發展空間。

  企業領導者或者經理人是勇於負責任的,勇於負責既體現為心態上的主動,也體現在行動上有策略性。所謂有策略,就是根據企業、員工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有效的方法,有計劃和有步驟地鋪排教育培訓和發展過程,幫助企業、員工有效達成目標。

  《禮記·中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說,任何事情如果能預先充分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預”的過程就是制訂目標,設定策略的過程;設定策略不僅是勇於負責心態的外在展現,也是達成目標的一種重要技巧。人生有了目標,不等於目標就在自己手中了,必須考慮採取怎樣的方法、如何去實現,這就是設定策略。

  策略緊跟願景和目標而先於行動。《孫子兵法》中有這樣一段話,充分說明了策略的重要性,這段話見於“始計篇”這樣寫道:“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孫武認為“廟算”基本上可以決定勝負。在開戰之前,“廟算”能夠勝過敵人的,是因為計算周密,勝利條件多;開戰之前,“廟算”不能夠勝過敵人的,是因為計算不周,勝利條件少。計算周密,勝利條件多的,可能勝敵;計算不周,勝利條件少的,不能勝敵,何況根本不計算,沒有勝利條件的情況!“廟算”是古代出師前在廟堂商議謀劃,分析戰爭情勢,制定作戰方略,排兵佈陣,計算得失,也就是設定策略。

  策略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漢書·高帝紀》中那句膾炙人口的話:“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策略的重要性還可以從宋代詞人辛棄疾“事不前定不可以應猝,兵不預謀不可以制勝,”和《論語·述而》記敘孔子願意共事之人一定要“好謀而成者也”得到印證。

  1965年,美國人發表了《企業戰略論》,從此,“戰略”這一概念進入企業領域。策略是指向目標的計劃,是實現目標有步驟的行動綱領。企業策略的概念包含了一個組織全面的目標、決策模式、業務領域、企業文化及企業本質。

  糧草未動,策略先行。設定企業策略一般經過三個程式。

  其一,認知性程式,對組織外部環境和內部能力進行理性理解

  其二,社會和組織化程式,通過有效溝通,取得一致性意見

  其三,行政化程式,明確組織內部權利產生、保留和調任方法

  品績管理是一個有方向、有策略的過程,在此之前就應該謀劃在心了。品績管理是設定策略的發力點,在企業/組織行動之前就要著眼未來,運籌帷幄,以決勝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