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的管理模式

  什麼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財產—客戶—團隊。最重要的是團隊,是團隊建設。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

  企業不怕沒有錢,只要有客戶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錢;客戶從哪裡來?有了人才就不怕沒有產品和客戶;團隊建設什麼?是能夠留住人才的系統工程,是每一個做企業的老闆,終生的必修課。

  目前市場不缺人才,也不缺乏高薪,缺乏的是能夠留住人才的心!

  企業要成功應該標本兼治,不能一邊強化,一邊打軟肋!人與人追求金錢的目的幾乎是一致的,可是心靈的溝通是需要不同層次的!

  企業發展良好主要在於管理,管理注重團隊建設,團隊建設主要在於激勵機制的建設,企業管理體系的完善。團隊建設不是單一用制度,也不是單一用感情,只有運用雙方的有效結合,以狼的精神注入團隊活力,才能夠更長久的走向成功,維持成功!

  團隊合作、團隊協作的道理雖然淺顯易懂,但說起容易,做起來難,團隊的協作不易,達成配合與默契更需要不斷的溝通、磨合與深厚的信任。

  對所有的團隊來講,竹子是學習的楷模。竹子有三大特點:

  第一是群生的:人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片竹林,而不是孤零零的一棵竹子。對一棵竹子而言,它面對的只有死亡。這說明團隊成員之間,只有大家抱團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否則,這個團隊只有死亡;

  竹子的第二大特點是虛心:所有的竹子都是中空的,都是能容得下其他人的,都是能像其他團隊成員虛心學習的;

  竹子的第三大特點是它是一節一節生長的,生長一段,就接一個箍,再生長一段,再接一個箍。這說明,竹子是會總結和反思的。所以,對團隊成員來講,也要學會總結和反思,才能不斷地成長和發展。

  團隊的管理不僅是一種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團隊的英文名稱:Team。中國文字之團隊,有口才的人和一群耳聽的人組成的組織。只講不聽的組織是團伙,很衝動火的一群人。

  才:是指團隊有才能,有思路,有策略,有方法。

  口:是指團隊的思路,策略,方法的傳達。

  耳:使之團隊能與時俱進,海納百川,吸收汲取先進、優越的思維。

  人:當然指的是團隊的執行。任何戰績和成就都是通過人做出來的,對於團隊來說重要的是讓合適的人做合適崗位,執行合適的決議。

  團隊管理的方式

  不論你是單一團隊的管理人還是多個團隊的領導人,團隊管理工作都是你職權範圍內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於每一位參與團隊管理工作的人而言,團隊管理的方式可以為你提供達成計劃所需的技巧、建立團隊成員間的信任、激發團隊最大的潛能等方面的知識,並幫助你專業化地管理好你的團隊。

  另外,以下簡明提示,為你提供重要而實用的訊息。後半部分有個自我評估練習,使你能正確地評估自己的領導能力,並針對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

  瞭解團隊運作。

  團隊合作是所有成功管理的根基。無論你是新手還是資深管理人,對你而言,管理好團隊都是重要且具激勵性的挑戰。

  切記:每位成員都能為團隊作出一些貢獻。

  謹慎地設定團隊目標,且認真嚴肅地對待它們。

  切記成員間要彼此扶持。

  將長程目標打散成許多短程計劃。

  為每個計劃設定明確的期限。

  儘早決定何種形態的團隊適合協助達到你的目標。

  努力與其它團隊的成員建立強有力的緊密關係。

  找一位可提升團隊工作士氣的重量級人物。

  時時提醒團隊成員:他們都是團隊的一份子。

  將團隊的注意力集中在固定可衡量的目標上。

  利用友誼的強大力量強化團隊。

  選擇領導者時要把握用人唯才原則。

  領導者需具備強烈的團隊使命感。

  獎賞優異的表現,但絕不姑息錯誤。

  記住每位團隊成員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樣。

  徵召團隊成員時,應注重他們的成長潛能。

  密切注意團隊成員缺少的相關經驗。

  應使不適任的成員退出團隊。

  找到能將人際關係處理得很好的人,並培養他們。

  設立一支團隊。

  成立一支團隊是領導者的主要工作。確保你的團隊有清楚明確的目的和足夠達成目標的資源。要以開放和公正無私的態度對待團隊成員。

  設定具挑戰性的目標須根據限期來考量是否合理。

  設定目標時,考量個別成員的工作能力。

  計劃的失敗危及整體計劃的成功。

  堅持得到資訊和資源技術支援,它能為你提供確實需要的東西。

  對待團隊外的成員要如同對待團隊成員一般。

  讓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隨時知道工作進展情形。

  除非你確定沒有人能夠勝任,否則應避免事必躬親。

  不要委託不必要的工作,最好將其去除掉。

  賦予團隊自己作決策的權力。

  鼓勵團隊成員正面積極的貢獻。

  肯定、宣揚和慶祝團隊每次的成功。

  找到易於讓成員及團隊瞭解每日工作進度的展現方式。

  鼓勵成員之間建立工作上的夥伴關係。

  鼓勵天生具有領導才能的人,並引導和培養他們的領導技巧。

  絕對不能沒有解釋就駁回團隊的意見,與此相反,解釋要坦白,理由要充分。

  確定團隊和客戶經常保持聯絡。

  以自信肯定的態度讓團隊知道誰當家,但要預防予人來勢洶洶的感覺。

  想辦法給新團隊留下一個實時的好印象,但切忌操之過急。

  倘若你要求別人的建議,抱持的心態不能只是歡迎就行了,也要依循建議有所行動。

  提升團隊效率

  團隊要達到應有的效率,唯一的條件是每個成員都要學會集中力量。你必須瞭解團隊的能力,以確保團隊的成功。

  提升團隊合作的榮譽感,倡導合作共榮的文化氛圍。

  協助團隊找出方法以改變有礙任務推展的團體行為。

  記住要在工作中穿插安排娛樂調劑身心──這是每個人應得的福利和休息。

  若有計劃出錯,一定要作全面性、公開化的分析。

  如果你希望團隊成員有問題時能毫不猶疑地找你談,就要實施開門政策。

  要求提出問題的人解決問題。

  安排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會面,討論團隊的工作進展。

  使用不帶感情只問事實的態度,是化解紛爭的最好方法。

  保持團隊成員間的熟稔,以易於溝通。

  設立交誼場所,讓團隊成員可作非正式的碰面交談。

  鼓勵同事間自由的溝通活動。

  建立最適合的通訊途徑系統,並經常更新。

  實施會議主席輪流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主持會議。

  儘可能多地授權給團隊成員。

  事先於會前發出議程,預留時間給與會者準備。

  培養所有對團隊有益的關係。

  努力保持團隊內外關係的均衡與平穩。

  確定所有相關人士都能聽到、瞭解好訊息。

  倘有麻煩在團隊關係中發酵蘊釀,要儘快處理。

  安排團隊與企業內的其它部門作社交聯誼。

  找出你與大佬保持聯絡的最佳通訊途徑。

  要對你在團隊或辦公室外接觸過的成員作聯絡記錄。

  謹慎分派角色以避免任務重複。

  找尋建議中的精華,且絕不在公開場合批評任何建議。

  如果有問題不能解決,一定要告知及請示上級。

  分析團隊成員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

  腦力激發出的意見,就算不採用,亦不得輕視。否則,會打擊人的積極性,創意的流動也會因此停止。 公平對待每個成員才能避免怨恨。

  在確定團隊成員真正有錯之前,都須視他們沒有錯。

  隨時隨地告訴成員他們做得很好,這有助於激勵團隊士氣。

  尊重每一位成員,包括那些給你製造麻煩的人。

  避免和團隊成員有直接的衝突。

  記住採用對事不對人的處事態度。

  確定整個團隊都能夠從解決問題中學習經驗。

  先選擇完成一些規模大的、可快速達成及有成就感的任務,以激勵成員再接再勵。

  確信團隊成員皆瞭解團隊中的其它角色。

  針對每筆預算及每項團隊行動計劃,設定重大的改進目標。

  成員間相互信任是有效團隊的顯著特徵,只有信任他人才能換來被他人的信任。

  為未來努力。

  為團隊設定新的、更高的挑戰目標是團隊工作中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可運用一些適當的技巧,推動團隊向更大、更好的目標前進。

  告知團隊每位成員,在設定的標準中有哪些評量的專案。

  確定所有改善措施及新訂目標都持續進行著。

  召開檢討會議前傳閱所有相關資料及資料。

  開檢討會時一定要避諱人身攻擊。

  記住關係會隨時間改變。

  避開低估或忽視壞訊息的陷井。

  每天結束時自問團隊今天是否又向前跨出了一步。

  傾聽受訓者關於訓練課程的回饋意見。

  找合適的場所作訓練和開檢討會。

  多與培訓部接觸,瞭解現有的訓練課程,定時為成員進行各方面的培訓。

  創造更多機會給你的成員,讓他們有機會承擔更多的職責。

  每位團隊成員都必須參與設定目標的工作,以促進團隊合作及達成共識。

  允許團隊自行決定達成目標的方法,可激勵團隊努力工作。

  確定目標能激發團隊的鬥志,如果不行,請改變目標。

  一支沒有嚴峻目標的團隊,工作表現將不如接受過此類考驗的團隊。

  設定獎勵標準時,允許團隊成員有發言權。

  避免使用名次表,因為落後的團隊成員將會感到自尊心受創。

  指定某人監視市場上和同行的每一個相關變化。

  隨時準備作改變,甚至計劃的根本要素亦包含在改變的範圍內。

  記住有某些人很害怕變革。

  尋找能推動改革的團隊成員。

  每隔一段時間作一次生涯發展的評量。

  記住:鼓勵團隊成員即是在幫助團隊。

  與團隊同事就生涯規劃達成一致意見,並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協助。

  升職或被調遣後仍舊要與團隊成員保持聯絡,因為你可能還會與他們再次合作。

  成功靠朋友,成長靠對手,成就靠團隊。

  

  以下是小編的推薦閱讀:一個人如何從平庸到優秀,再到卓越?

  平庸的人與卓越的人在本質上有且只有一個區別,那就是有沒有投入的去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衡量一個人卓越與否的標準就是,他是否在一個領域內做的很傑出,是否達到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的程度。

  如何達到卓越的程度?

  許多人會說你要有一個精確的目標,制定合理的計劃,付出努力,多做運動,堅持不懈等等。

  但這些,毫無用處。

  對於一個已經成功的人,你去總結他的經驗,分析他的歷程,總結出原來這個人成功是因為他眼光長遠/有個好老婆/每天堅持舉狗熊三十二次改變運勢等等,但那都是基於他已經成功、已經是卓越的了這個【結果】,去尋找支援這個結果的條件。

  每個人一生會遇到的事情何其複雜,即便你把馬雲的個人經歷研究得滾瓜爛熟,把你放到馬雲十幾歲時候的環境,你照樣不一定能做出馬雲今日這麼偉大的事業。

  我並不是說總結前人的經驗是無用的,而是得看這個經驗是被“誰”吸取。

  正如網路上有許多有用的經驗,優秀的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法,許多人都紛紛點贊覺得非常好,然並卵。

  有的人能從雞湯中受益而有的人則不能,最根本的原因不在於雞湯的好壞,而是在於你有沒有從雞湯中吸取營養的能力。

  你去嫖娼,接客的是一個年方四十六的大媽還不能換,你很沮喪,忍著噁心匆匆來了一發就走了。你覺得這個窯子真爛,以後再也不來了。

  但如果是一個喪心病狂的銷售人員去,儘管這大媽年方四十六,但他依舊會愉快的和大媽嬉戲玩耍,他會開啟大媽的心扉,然後讓她買他的安利;撫慰她的心靈,然後讓她買他的安利;給她講睡前故事,然後讓她買他的安利……

  一個人卓越與否,有沒有前途,今後會不會很厲害,從根本上來講那都取決於“他是誰”,而不是在於表面的他做了什麼。

  有人告訴你想卓越就得堅持不懈的努力,但你發現有些不那麼努力的人卻成功了;有人告訴你想卓越就要擁有一個偉大的夢想,但你發現很多沒有夢想隨性而為的人又他媽成功了;有人告訴你想卓越就要堅持自己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但你又發現很多堅持自己信念的人卻在生活中窮困潦倒。

  你只能看到別人給你說的道理的表面,你總是想給任何事情都找出一個有跡可循的規律,你以為自己只要懂得了許多的經驗就能夠避免失敗。

  傻孩子,人生充滿了偶然和不確定,世上從來不存在一條只要你按照它去做就一定能保證你會成功,就一定能保證你變得卓越的道理和法則。

  在人類的邏輯體系內永遠都是二元對立的存在,你總是會發現許多事正著解釋也行,反著解釋也可,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俗話又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你得學會去認清你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誠實的面對自己,而不是依靠別人的經驗,別人告訴你的道理來過“你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曾說過好幾次,不欺騙自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你得先學會誠實的面對自己,你才能夠去理性的看待問題,你才不會被那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話迷惑,你才能夠分清什麼是對你真有用的,你才能夠學會對自己負責,自己去面對自己的問題,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不知你發現沒有,我們總是喜歡給許多事情加上一個道理,加上一個規則去解釋。

  比如創業失敗了,你會苦思冥想總結出幾條經驗告訴自己,前期準備不充足,人員能力不行,運營思路有問題等等。

  但是實際上,這些經驗與總結的確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但對一些人來說,這種總結與經驗在很大一種程度上是一種我們給自己的“心理安慰”。

  因為我們潛意識裡恐懼未知,我們潛意識裡害怕偶然,因為偶然意味著不可掌控,意味著我們對於現實其實很無力。

  沒有人敢承認自己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失敗,他不敢承認自己的失敗有很多的因素來自於偶然,他不敢承認他的生活中有許多的事情是不論他如何努力,如何付出也都不受他掌控的。

  所以我們喜歡聽到道理,我們喜歡聽到對事物的總結,因為那些道理和總結會令你感覺自己“好像”是對於一切都是知道的,你感覺自己有跡可循,所以這些道理與總結會給予你一種安全感。

  請你先意識到並且接受生命中的偶然性與那些不可控的要素的存在,然後再來看待這個問題。

  你現在想想這句話:“你成功與否,你卓越與否,首先是取決於“你是誰”,而不是在於你做了什麼。”

  明白了嗎?

  現在我們來分析卓越的本質。

  卓越說白了就是一個人能把一件事情做的非常好,好到令大部分人無法超越。因此在最根本上卓越取決於你能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衡量一件事情做得好不好的標準不在於你在這件事情投入了多少時間,做了多少練習,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哪些犧牲,而只在於你的產出結果的質量。

  衡量的標準一切都指向你產出的結果的質量,你想成為一個卓越的作家那要拿你寫的作品說話,你想成為一個卓越的產品經理那要拿你做出的產品說話,你想成為一個卓越的公交色狼那要拿你做的猥瑣的事說話。

  在你卓越的作品沒出來之前,在那之前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結果服務,你選擇努力也好,你選擇走旁門左道也好,本質上只是你選擇走到終點的道路不同而已。

  所以你要明白,不要被那些手段的區別所迷惑,不要被社會的評判標準和自己的情緒迷惑,更不要拿自己的付出來自己感動自己。

  你想在下次考試中獲得班級第一的好成績,在此之前你每晚凌晨一點才睡,不論什麼課上都瘋狂的做筆記,頭懸樑,錐刺股,一頓飯吃三個雞蛋補充蛋白質增強記憶力,但結果你卻只考到班級第十。

  這個時候請你記住,不要因覺得在別人面前丟臉而沮喪,不要因一時的失敗而痛恨自己的不努力,不要為了讓別人覺得你是個有上進心的人而更加發奮。

  總而言之,首先不要欺騙自己。

  沮喪,難過,悔恨等這些情緒並不是失敗後的自然的反應,我告訴你,負面的情緒在本質上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你是令自己沉浸在負面的情緒裡從而躲避去面對自己真正的問題。

  有的人會覺得這次的失敗只是因為自己的“努力”還不夠,所以要更加的努力。這句“話”是對的,但是大多數人對於努力二字的認知只停留在“看起來很努力的行為,努力的數量和時長”上。

  但真正的努力是你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去付出真正有實際意義、真的能夠產生效果的行動。

  很多人不願意承認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在骨子裡之所以會那麼平庸,是因為他們很懶並且不願意去面對真正的問題。

  他們不願意改變自己,他們不敢去想自己這次之所以沒考好/沒做好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去背必考的要點,沒有揣摩考題的思路,雖然每天自學到凌晨,但自學時的效率並不好反而因為佔用了休息的時間導致課堂上聽課的質量也不高,雖然他們把課文背了一百遍,但每次背的時候並沒有真的往心裡去記。

  其實很多人潛意識裡能夠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並不會解決真正的問題,他們也清楚自己所做的這些事情並不會解決真正的問題,但就是因為他們又會用“努力就會有回報”“付出總會有收穫”這樣的道理來安慰、糊弄自己,天真的幻想著問題會自己解決,天真的認為雖然自己做的不是真正能產生價值的事但過陣子事情自己就會弄好。

  他們不願意改變自己,寧願明知自己的做法是錯的,明知自己所做的事不會產生效果,還是會閉上眼糊弄過去彷彿老天會幫他們解決好一切。

  所以許多人所謂的努力,只不過是對真正問題的逃避罷了。

  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你越是想強迫自己改變,越是想令自己“變得”穩重,“變得”有目標,“變得”努力,你越是做不到。

  你真正能夠踏實穩重,有目標能堅持的時候也不會是因為你在哪兒一篇文章告訴你要努力,你怎樣確定理想你就努力了,你就有目標了。

  人的改變多是需要契機,雖然看到一篇真正有思想的文章也可能是一個契機,但這機率非常小,因為最本質的還是在於你個人過去知識、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的積累,這個奇蹟作為一個突破點,把你以往的一些知識點聯結了起來然後你才恍然大悟,真正想通了,然後自然而然的就改變了。

  所以不要刻意的追尋,而要更多的注重於“積累”。

  回到問題,就現實情況來看,把一件事情做好需要投入時間去鑽研,需要反覆的練習,從理論上來講,【一個人只要在一個領域投入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去研究都能夠達到卓越的程度】,但現實中又往往會因為個人意志與生存問題的衝突導致一個人無法在一個領域投入的去研究,並且人又總是會欺騙自己,不敢面對真正的問題,不去付出真正“有效”的努力,而導致許多人只能平庸一生。

  但是對大部分人而言,即便他們這篇文章後知道了自己平庸的原因,知道了該怎樣達到卓越,但他們明天依舊會刷微博,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沉浸在無效社交中,他們並不會付出實際的行動,他們也懶的去投入的做好一件事情。

  這並不只是因為他們懶惰,因為他們習慣了平庸,而是人的一生本就是無可預測的,人的本性也很難改變,大部分人都是頑固的侷限在自己對世界既有的認知裡,都是沉浸在欺騙自己就能獲得的廉價的安全感中,都是渾渾噩噩的意識不到自己是孤獨的,只有自己能夠為自己負責的這個事實。

  無論你是想變的卓越也好,想成為有錢人也好,想學會泡妞也好,但凡是涉及到人自身的改變,一切道理與說教都是扯淡,邁出那一步,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去嘗試新鮮的事物,然後那些你只是“知道”卻不“明白”的道理才能真正的在你頭腦中被接受,你的行為,你的本性才能得到改變。

  也許現在你還沒到改變的那一天,也許現在你還沒遇到那個令你頓悟的契機,但是從現在你至少可以去嘗試不再欺騙自己,不再用道理與經驗安慰自己,無論你想做什麼,不要猶豫,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