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階人才引領和支撐企業轉型升級分析論文

  為了適應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實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折,原有的國有企業向股份制企業轉化,這就是企業轉型升級。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許多新問題、新矛盾,部分企業還出現生產經營困難,這些都是轉型升級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讓高階人才引領和支撐企業轉型升級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讓高階人才引領和支撐企業轉型升級分析全文如下:

  人才資源是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推動力。引進一名高階人才,就可以帶出一個創新創業團隊,創造一批高新技術成果,甚至帶動一個產業的興起和發展。讓高階人才在企業轉型升級之路中,發揮引領和支撐作用,這已經成為共識。寧波杭州灣新區***以下簡稱“新區”***為實現“我國統籌協調發展的先行區、長三角亞太國際門戶的重要節點區、浙江省現代產業基地和寧波大都市北部綜合性新城區”的建設目標,在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集聚高新技術產業、搭建創業創新平臺、實行特殊優惠政策和提供高效便捷服務等方面,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實現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共同推進。

  一、加快高新產業集聚發展,提升人才發展的產業支撐力

  順應產業轉型升級和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大勢,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電子資訊產業、裝備製造業和海洋新興產業等五大先進製造業,總部經濟、金融服務業、現代高階物流業、創意設計產業、教育培訓產業等五大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運動休閒產業和高效生態農業。力爭到2015年實現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大企業10-15家,其中超過50億元的企業3-5家,100億元的企業1-2家,湧現出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著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為大批人才特別是大批科技研發人才來新區創業創新提供廣闊的舞臺。同時,新區的GDP總量力爭突破200-250億元,產業園區用地面積達到45平方公里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二、加強人才增長點建設,提升人才發展的載體支撐力

  一是加大國家級、省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科教醫研發機構引進力度,引進國家級研發機構5-10家,省級科研機構10-20家,論文格式引進若干個高等院校及高等級、綜合性醫院,與30-50家高等院校開展包括設立技術轉移中心在內的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二是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全力推進物聯網、智慧研發、智慧裝備、智慧網路平臺等重點產業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專案展示、專案對接等方式,集聚起一批資訊化管理、技術研發、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創新型科技人才。

  三是充分發揮科創中心主平臺作用,切實為企業提供資金、資訊、培訓、技術開發與交流等高效服務,降低人才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集中資源向優質企業和優秀人才傾斜,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迴圈機制。

  四是繼續推進新區博士後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留創園等高階人才載體建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總招收人數爭取達到10-18人,新增企業博士後分站3-6個,每年對博士後工作站的經費補助投入達到200萬元以上,每年企業對博士後專案科研經費投入總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五是留創園大力服務新區產業轉型升級,廣泛吸引優秀人才落戶創業,到2015年,留學人員總人數達到300餘名,留學人員創業企業不少於100家。

  三、健全人才政策體系,提升人才發展的政策支撐力

  首先,修訂完善新區“1+X”人才發展政策,形成強有力的人才政策體系。制定加快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進培養、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以及人才工作獎勵表彰辦法等系列人才工作政策意見,優化包括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科技專案扶持、人才綜合服務等在內的人才開發發展環境。其次,構建操作性較強的人才政策執行機制,加強任務分解,落實任務責任人,提升人才政策執行效力;對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障礙,要認真分析研究,力爭找出合理化的解決途徑。

  確保國家、省、市各級人才政策聯動,形成合力,發揮最大效益,重點聯動落實國家“千人計劃”、省“千人計劃”和市“3315計劃”政策,重點聯動落實國家“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省“151”人才培養工程、市領軍和拔尖人才培養工程政策,重點聯動落實省重點創新團隊、市企業技術創新團隊建設政策,最後深入基層,及時瞭解企業和各類人才對政策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對待,慎重研究,建立人才政策動態管理和調整機制;研究制定科學性、操作性較強的人才政策評估標準和評估辦法,重點對海外人才、企業人才和高效畢業生等扶持政策進行質量評估,把評估結果作為檢驗人才政策實施效果的主要依據,列入人才工作目標考核。研究和比較國內同類開發區的人才政策,緊密結合新區的發展實際,加強人才政策的創新力度,強化人才政策的比較優勢,充分發揮人才政策對集聚人才的示範效應。

  四、創新人才開發機制,提升人才發展的體制支撐力

  一是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建立完善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調節的人才引進機制。突出人才引進機制與已入區企業、新區產業發展相結合,與人才中介、人才市場相結合,與市內外、海內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專業合作相結合,建立併發揮海外留學人員協會的作用,每年組織一次“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行”,開展海外人才與新區企業的對接活動。鼓勵國內外著名人才中介落戶新區,建立不少於10家海外引才引智合作平臺,進一步暢通高層次人才的“流入”渠道。

  二是創新人才能力提升機制。根據新區人才的專業特長和研究領域,有計劃、分批次地對人才實施能力再提升工程。加大培訓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各類培訓基地的作用,每年組織1-2次境內外短期培訓。辦好各類論壇、講堂和講座,組織開展人才創業創新經驗交流,建立健全人才合作交流機制,不斷增強人才創業創新能力。

  三是創新人才投融資機制。引進保險、金融機構,暢通金融投資渠道。加強與國內外投融資風險機構的有效合作,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投融資機制,為人才創業創新提供便捷的融資渠道和資金保障。

  五、優化人才服務體系,提升人才發展的環境支撐力

  首先,建立強有力的人才工作組織機構,統籌組織全區人才工作。與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建立“人才特區”建設聯動機制,形成上下緊密聯動配合的工作局面。

  其次,大幅增加人才發展財力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人才創業創新中的扶持作用,逐年提高人才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確保教育、科技等相關支出增幅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同時,要加強人才專項資金的管理和投入產出效益評估,提高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再有,深化人才關愛工作,在生活、工作、科研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優質服務。設立科技獎勵基金及其他人才發展獎勵基金,加大人才表彰獎勵力度,大力營造尊重人才、關愛人才的濃厚氛圍。

  最後,加快推進人才安居工程。以世紀金源城市綜合體建設為契機,加快人才公寓及配套設施建設步伐,積極打造功能齊備、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使新區真正成為各類人才創業創新的美好家園。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這作為一項重點工作貫穿到新區開發建設的各項具體工作中。我們要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推動新區轉型升級的核心,強化人才扶持、人才引進各項政策,加快提高新區創新發展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始終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並舉,既把引進創新型人才作為重要目標,也把人才環境、人才配備作為促進重大專案落戶的重要競爭力;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建設國際化新城區的重要支撐,通過加快集聚人才人氣,成為人才創業之地、安居之所、精神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