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思想政治論文範文

  高校必須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和法制教學,開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美德教育,完善學生管理制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分析

  摘 要: 目前少數大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存在許多不和諧現象,影響了和諧文明校園的建設。高校必須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和法制教學,開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美德教育,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文明和諧校園的建成。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園文化 實效性

  高校承擔著建設和諧校園的社會重任,和諧校園環境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建設和諧校園,大學生必須具有民主精神、法制意識、公平觀念等,同時具備誠信文明、積極進取、努力學習、追求理想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顧全大局,自覺維護學校和社會穩定。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保障,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品德方面出現的問題

  當前有些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存在薄弱環節,導致部分大學生思想道德出現滑坡,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缺乏遠大的理想。一部分學生只關心自己的就業和個人的利益,很少關心社會發展和民族生存,對政治和民生不關心,參加黨課學習、申請入黨並不是為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是為了自身的就業和政治前途,信奉實用主義和拜金主義。一些學生學習方向不明,學習態度不端正,在學習上不求創新,缺乏鑽研精神。不願意參加各級學生組織、學校組織的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活動。

  ***二***缺少艱苦樸素的精神。一些學生過分追求學校的物質條件,朋友、同學、老鄉聚會大講排場,經常光顧高消費文體娛樂場所和酒店;不願意自己動手清潔宿舍及周邊環境衛生;缺乏理性思維,心理素質差。部分學生心胸狹隘,不懂得寬容和妥協;有些學生思想偏激,對學校的管理制度反感,拒絕接受老師、輔導員對他們的批評教育,缺乏理性思考,情感淡漠;對一些社會陰暗面和醜惡現象缺乏理性分析,不能用唯物辯證法看待和思考問題。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差的情況分析

  一些高校採用理論說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方法生硬、枯燥,不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育實效性較差。當代大學生對個人價值看得太重,以自我為中心,有較強的功利意識和行知背離傾向,喜歡享受孤獨,崇尚自我奮鬥,對現實經常持有懷疑態度。為解決這些問題,學校應注重政治導向和思想性,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培養學生的政治敏銳性、是非鑑別力,使其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價值判斷力。要注重理論教育與社會現實、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結合。

  有的高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不夠,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學習考核力度不強。沒有有效的監管機制監督學生是否真實地開展了學習工作,學生也很少真正主動將思想政治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與實踐銜接不上。

  三、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及職業道德是影響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實效性的最直接的因素。一堂課的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助於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思想政治教學方式應多樣化,努力完善課堂教學,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使抽象理論形象化。加強實踐,建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作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理想和信念教育方面。理想和信念是大學生精神狀態的問題,它的作用在於使信仰社會主義的人能從思想政治上把握行為的有效原則或目標,堅信社會主義,並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為鞏固、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少數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入黨目的不純或不夠純,政治功利色彩較濃。同時有少數大學生受社會轉型時期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對自身利益關注度日漸提高,個性化、多樣化趨於明顯。這反映出部分大學生在對待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問題上更多的是以自我發展為視點,呈現出一定的實用化、功利化傾向。這種功利化的政治行為和政治心理,影響了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價值觀和政治傾向。必須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糾正大學生的不良思想,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有利於社會的政治方向發展。

  ***二***價值層次方面。大學生功利主義思想嚴重,缺乏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心。在我國政治體制、體制進入新一輪改革的同時,改革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招生到分配觀念、模式,同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轉型,大學生的培養方式和目標也在發生變化。一些在校大學生面對社會變革的大潮,表現出茫然。部分學生在苦思之後沒有結果,便歸結於只有抓緊時間學習,不問其他一切,這種學習態度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就會走上“學以致用”的道路,為將來尋求一個好的職業而學習,滋生了功利主義思想,更多地考慮以後找個好工作,能賺更多的錢,而缺乏對社會的服務精神和責任感;缺乏對國家的政策、制度的把握,不考慮國家的前途命運。這樣下去,作為肩負民族未來的棟樑,他們很難肩負起振興民族的重任。

  參考文獻:

  [1]蔣永華.人文關懷: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3***:24-27.

  [2]丁鋼,丁健銘,沙玉娥.人文關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態鏈[J].江蘇大學學***高教研究版***,2004***2***:35-38.

  [3]孫樹勇.簡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J].思想政治教育,2003***7***:16-19.

  [4]任效峰.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缺失及應對策略[J].理論觀察,2006***1***:32-34.

  [5]李訓茂.論人文關懷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中的重要性[J].前沿,2006***9***:107-109.

  篇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淺議

  摘 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實現大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為社會主義培養出一批批有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實現當代大學生的德育能力培養,如何解決好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實現更好更科學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是文章要探討和闡釋研究的主要內容,並提出相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措施,以期奉獻於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0-0236-02

  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研教學上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去探究,當前不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育方面還處於只注重灌輸說教,往往處於被動應付,消極防範的被動狀態,存在理論脫離實際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青年大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理講得多、行為指導少、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和說服力、感染力,存在著虛而不實、知行脫節的問題,對大學生中表現出來的不良思想意識和行為缺乏從根本上解決的機制和方法。而加強班級建設,協調好班主任、班主任助理與班級幹部之間的關係,就可以在實踐中,促進同學間的和諧相處,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意識、責任意識以及端正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我國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現狀

  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受生源擴招政策的影響和制約,精英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另一方面,受現階段市場經濟對人才的快速要求和技術及科學人才偏向要求程度的加劇,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養和發展方面捉襟見肘,沒有得到深入地長足地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教育原因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只能說是紙上談兵,沒有得到更好地改進和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發展中雖然處在核心的教育地位,但是,由於受到當前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從其本質發展要求無法實現精英式人才培養,究其根源,就是教育出來的人才往往與社會所需求的人才不相符合。在大學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沒有從政策和人才教育規劃中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教育過程中不少高校只是流於形式,只要大體上符合黨中央的要求就可以,沒有從其教育意義上進一步深入施教。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只講形式,並沒有像英語、數學、語文等學科和專業課那樣從成績和修養方面得到足夠的重視。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人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顯而易見。大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關係到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教育,同時也關係到大學生畢業後人生目標的選擇,而現階段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處在發展的初步階段,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都還沒有得到成熟發展,更難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亟待我們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二、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弊端與不足

  ***一***擴招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力量缺乏

  自從大學擴招後,精英教學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方面的力量。例如某高校原有一支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由於大學擴招後,生源變大,學生人數逐漸增多,原來一個教師所要教的學生人數大大提高,從而在教學能力方面加大了教師的壓力,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計的不足

  縱觀我國不少高校,現行大學生畢業要求只是把思想政治專業劃歸為選修課程,並沒有把該項專業課程列為必修課程,這樣,在高校教育中更減弱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培養。殊不知,大學生步入社會以後,其道德品質的不過硬會帶來不少社會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引來更大的社會發展問題。

  ***三***我國現行高校教育政策的不足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政策在不少高校中實行思想政治專業的選修處理,這樣,雖然從客觀上看利於高校在校生減輕學習的負擔,但是不利於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北大學生跳樓事件、雲大馬家爵殺人事件等等具有社會反思問題的事件是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政策上長期疏忽間接導致的社會性問題。

  三、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措施

  ***一***以人為本,實現人文教育與人文關懷

  加強人文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時效性,創新教育方式。建立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教育,實現真正的和諧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改變現階段不少大學上以自己觀點為中心的驕橫思想,巧妙地引導他們關愛他人,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並具有同情心等高尚人格道德。

  ***二***加強德育與人文素養教育

  在德育教育理念中,德育主要以心理教育為主。德育以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產生的情感共鳴和感情上的心靈感應,以優秀的人格行為來實現榜樣教育,感化和優化人的靈魂,實現大學生高尚品德能力的不斷培養,這是德育得以實現的最主要目標。所以,我們應當在定期邀請校內的“知名大家”給新生做人文教育外,還應當積極邀請校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思想大家”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從而引導大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潮流。

  ***三***改變教育方式,與社會發展相接軌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高等教育是實現社會有用人才的培養,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變為必修課,在不斷教育中改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行為,實現智育與德育兩方面的共同發展。這樣,才能進一步實現與現行的社會條件相接軌。

  四、結語

  綜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大學生在校和步入社會以後的生活行為方式,也直接與社會的發展相互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創新,才能實現大學生人生價值取向的健康性發展,才能更好地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多作貢獻,成為社會主義的棟樑之才。

  參考文獻:

  [1]劉立慧.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1年.

  [2]宋林希.思想政治教育的評估機制[J].發明與創新***綜合版***,2007年11期.

  [3]喬永忠.論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及其指標體系構建[J].法制與社會,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