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草為什麼會跳舞呢

  在雲南,生長著一種神奇的跳舞草這種草在音樂聲響起時,它就會隨著音樂旋律的高低快慢而上下跳動,音樂的節奏越快,它跳動就越快,音樂的節奏一慢,它也隨之慢下來,音樂停止時,它也就停止了舞姿。為什麼跳舞草會跳舞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跳舞草的介紹:

  跳舞草又名舞草、情人草、無風自動草、多情草、風流草、求偶草等, 屬豆科舞草屬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喜陽光,呈小灌木,盆栽高約70~100釐米,地栽可達1.5~2米,各枝葉柄上長有3枚清秀的葉片,當氣溫達25℃以上並在70分貝聲音刺激下,兩枚小葉繞中間大葉便“自行起舞”故名"舞草",給人以清新和神祕之。生於丘陵曠野和灌木叢中,是一種瀕臨絕跡的珍稀植物。喜陽光耐旱,主要分佈在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

  跳舞草為何而舞:

  跳舞草“跳舞”,並非整個植株在運動,引起人們興趣的所謂舞蹈,是它的一對側小葉能進行明顯的轉動。跳舞草為什麼能起舞呢?植物學家認為主要與溫度、陽光和一定節奏、節律、強度下的聲波感應有關。具體深入研究,還有各種分歧。

  溫度:每當太陽照射,溫度上升,植物體內水分加速蒸發,舞草側小葉葉柄基部的海綿體就會膨脹,小葉便左右擺動起來。研究表明,當外界氣溫達到20C以上時,舞草的側小葉開始轉動。氣溫上升到30度C以上,它的轉動最為活躍,速度也加快了許多。

  聲音:舞草還會有聲感,當它受到音量35~40分貝的歌聲振盪時,海綿體也會收縮,帶動小葉片翩翩起舞。或做360度的大回環,或做上下襬動。同一植株上各小葉在運動時雖然有快有慢,但卻頗具節奏。時而兩片小葉同時向上合攏,然後又慢慢地分開平展,似蝴蝶在輕舞雙翅;時而一片向上,另一片朝下,像藝術體操中的優美舞姿;有時許多小葉同時起舞,此起彼落,蔚為奇觀。聲波振動越大,運動的速度就會越快,直至晚上所有葉片下垂閉合睡眠為止。

  陽光:海綿體組織對光也有敏感反應,在常溫強光且無風雨時的環境下,舞草的2片側小葉會不停地擺動,在半分鐘內,每片小葉可完成橢圓形的運動1次,每葉轉動達180度之後便又彈回原處,爾後又再行起舞。

  跳舞草的傳說:

  關於跳舞草,有一個非常悽美的傳說。古時候,西雙版納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傣族農家少女,名叫多依,她天生酷愛舞蹈,且舞技超群。她常常在農閒時間巡迴於各族村寨,為廣大貧苦的老百姓表演舞蹈。身形優美、翩翩起舞的她好似林間泉邊飲水嬉戲的金孔雀,又像田野上空自由飛翔的仙鶴,觀看她跳舞的人都不禁沉醉其中,忘記了憂愁,忘記了痛苦,甚至忘記了自己。天長日久,多依名聲漸起,聲名遠揚。後來,一個可惡的大土司帶領眾多家丁將多依強搶到他家,並要求多依每天為他跳舞。多依誓死不從,以死相抗,趁看守不注意時逃出來,跳進瀾滄江,溺水而亡。許多窮苦的老百姓自發組織起來打撈了多依的屍體,併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後來,多依的墳上就長出了一種漂亮的小草,每當音樂響起,它便和節而舞,人們都稱之為“跳舞草”,並視之為多依的化身。

  另據傳說,古時候有一傣族少女殉情自殺,死後便化身為跳舞草。所以,一旦遇到多情的小夥子高唱情歌,它就會隨歌起舞。

  跳舞草的作用:

  跳舞草葉片具有自然舞動的特性,已應用於園藝觀賞業,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材料,觀賞價值非常高。但是,它可不是花瓶。光是瞭解跳舞草起舞的原因就有一定的科研價值了,更何況她還有藥用價值。

  跳舞草全株均可入藥。據《本草綱目》記載,該草具有去瘀生新、舒筋活絡之功效,其葉可治骨折;枝莖泡酒服,能強壯筋骨,治療風溼骨疼。用鮮葉片泡水洗面,可使面板光滑白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