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和戴爾的文化理念是怎樣的

  聯想是中國的優秀公司,戴爾是世界級的優秀公司,探討聯想與戴爾之間的差距,我們的著眼點主要在三個方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憑什麼凝聚人心:聯想與戴爾的文化理念

  在任何時候,創業領袖對公司創業過程的領悟都是公司發展的一筆財富,這是公司文化中凝聚員工的一種“不可複製”的方式

  所有世界級的公司在強調創業領袖的“精神”時,都在強調人性化的公理與基於客戶價值的追求,如果我們把一些具有明顯時代侷限性的東西當成永恆,這種神化的結果必然是“作繭自縛”。

  聯想是國內有著鮮明文化特徵的企業這種鮮明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是聯想作為中國IT產業的老大聯想文化中包含聯想創業成功的獨特理念和經營哲學。比如聯想的核心理念是“把員工的個人追求融入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之中”,它的企業精神是“求實、進取、創新”,它不僅有規範化的企業“做事風格”,同時還有“做人風格”,這使它與那些打一槍換個地方的“電腦公司”區別開來;第二是聯想與所有成功的中國企業一樣,背後有一個偉大的人物柳傳志,聯想的文化中也處處體現著柳傳志的影子。比如聯想做事的原則:“撒上一層土,夯實了,再撒上一層土,再夯實了”,比如聯想做業務的原則:“沒錢賺的事不能幹;有錢賺但是投不起錢的事不能幹;有錢賺也投得起錢但是沒有可靠的人去做,這樣的事也不能幹”。從這些口語化的原則中,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這基本上就是“柳傳志語錄”。

  事實上,聯想對柳傳志“語錄”的這種遵從,可能是IT企業創業過程中對成功經驗的一種“路徑依賴”——由於企業家獨特的領悟超越了不確定因素,創造了企業的輝煌,企業由此將這種“獨特領悟”標準化為公司“原則或精神”。在戴爾同樣有這種對創業領袖“語錄”的遵從,據說戴爾的辦公室設計風格非常簡潔,幾乎沒有什麼裝飾,惟一的裝飾是戴爾本人的語錄: “顧客體驗:把握它”。

  在任何時候,創業領袖對公司創業過程的領悟都是公司發展的一筆財富。在世界級優秀公司中,我們隨處可見這種對“創業領袖語錄”的尊敬與繼承,比如惠普公司對“HPWay”惠普之道的發揚光大,摩托羅拉對高爾文“摩托羅拉大家庭”理念的繼承,戴爾公司對戴爾本人“效率至上”原則的熱愛,都是這些公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他們凝聚員工的一種“不可複製”的方式。

  但是,我想提醒聯想注意的是,所有世界級的公司在強調創業領袖的“精神”時,都在強調兩點:第一是人性化的公理,比如諾基亞的以人為本;第二是基於客戶價值的追求,比如戴爾對客戶與效率的強調,這兩點都是超時代的。如果我們把一些具有明顯時代侷限性的東西當成永恆,這種神化的結果必然是“作繭自縛”。

  業務戰略與競爭優勢:聯想與戴爾之戰

  聯想是全世界第一個引入影視明星作廣告的PC廠家,從1+1電腦,到各種系列的家用或商用機,聯想玩的都是這種將PC品牌消費化,將價格敏感度隱藏起來的“增值遊戲”. 在任何一個戰場上,如果你要玩PC遊戲,都不得不直接面對戴爾模式的三個金律:壓縮庫存,傾聽顧客意見;直接銷售。

  在2001年,楊元慶與他的團隊有一個“420誓師大會”,會上他宣佈了新聯想的戰略目標:“我們一定要和聯想的全體同仁一起,使聯想在10年內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公司,進入全球500強”。在這一“戰略”體系中,他同時宣佈了“聯想三層產品業務鏈”:第一層業務鏈是提供現金流的臺式商用、臺式家用、筆記本和主機板業務,第二層增長業務是伺服器、手持、外設等,支撐未來發展的第三類業務是所謂的服務類業務,包括資訊運營、IT服務和IT141等,這是為了更遠期的持續發展需要播種、長線培育的業務。按照聯想的戰略佈置,通過服務助產品增值、產品助服務成長的業務發展策略,同時兼顧這三個層面的發展。

  “這是一個既能幫助我們提高投入成效,又能降低投入風險的業務發展策略”,楊元慶對此是信心百倍的。但是,熟悉這三個層面業務理論的人都知道,這種業務戰略安排的關鍵有一個所謂的“階梯實現”:“從現實到未來的階梯”是由第一層業務,也就是有較大利潤和現金流的核心業務,支撐第二層增長業務與第三層種子業務。而“從未來到現在的階梯”,則是通過種子業務的培育、測試、選擇與淘汰來保證業務鏈的持續。

  從這種角度看聯想,我們可能就不會像楊元慶那麼樂觀。聯想的第一層面PC業務,明顯地將無法避免與戴爾之戰,而在第三層面的服務市場,IBM、新HP早已兵臨城下。“從現在到未來”或從“未來到現在”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現在的問題是,聯想過去成功的戰略模式能否在新的情況下“再顯神勇”。

  在一個既定的產業中,對競爭優勢的爭奪主要是圍繞所謂的“三維競爭優勢”——客戶優勢、地域優勢和產品優勢展開的。聯想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將這三者整合為一體,創造性地將高科技的PC競爭轉化成了消費化競爭。通過把握消費者心理,通過品牌推廣,通過銷售渠道控制與區域網路建設,通過在國企及政府部門方面建立起業務關係網,聯想將銷售點、消費者***特別是政府和企業***與它自己之間的三角關係變成了一個“價值增值遊戲”,每個參與者都從遊戲中獲得了好處,從而使得聯想成為最大贏家。從1+1電腦,到各種系列的家用或商用機,聯想玩的都是將價格敏感度隱藏起來的“增值遊戲”。聯想是全世界第一個引入影視明星作廣告的PC廠家,這種將PC品牌消費化的中國式創造,成功地將渠道利潤做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而將只會“高舉***價***高打***中心城市***”的IBM、康柏、HP等擠出舞臺。

  但是,這一招對戴爾基本無用。在任何一個戰場上,如果你要玩PC遊戲,都不得不直接面對戴爾模式的三個金律***Three GoldenRules***:壓縮庫存、傾聽顧客意見、和直接銷售,這三個金律在產品、客戶和地域上創造的競爭優勢,在除中國外的市場上都屢戰屢勝。如果你不能從成本和收益上拿出趕走遊戲主角的方案,結果就只能是自己被趕走,這就是IBM、康柏等退出PC的原因。不是IBM、康柏真的沒有實力與戴爾長期一拼,而是IBM、康柏沒想出比戴爾更好的招來當老大。這個“招”就是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結合下的贏利模式。所以我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聯想進入國際市場絕不僅僅是一個規模和品牌問題,而是它的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結合下的贏利模式問題,為什麼Acer在國際市場終究無法成大器,原因也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