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學習的習慣作文
生活中,人人都會養成許許多多的習慣,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好習慣讓你一生受用不盡;壞習慣讓你一生追悔莫及。
一
我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寫完作文,用大聲的朗讀的方法進行修改。
這個學習習慣還是爸爸媽媽啟發我的呢。記得那一天,我正在寫一篇關於童話的作文,當我完成後,總覺得缺少些什麼。正在這時,我聽到了一陣讀書聲,我很好奇,想:是誰在讀書呢。於是,我便尋著讀書聲來到了我的房間。哦,原來是爸爸正在網上讀作文,爸爸說:"我正在抓錯,我已經發現了好幾個錯誤了。”我聽了,想到:抓錯不就是修改嗎。於是,我的一個問號又閃現在我的腦海中。我說:“爸爸,文章寫完可就行了,為什麼要讀呢?”媽媽不知道什麼時候也來了,她搶著說:“寫完文章並不代表你已經完成了它,還要朗讀,大聲朗讀這樣才能發現作文中存在一些不足。有時可以發現病句,及時改正,有時讀完作文還可以發現作文的某一處可以加上一些好詞好句啊什麼的。
聽了爸爸媽媽的話後,我恍然大悟。心想:我每次作文缺少的不正是這一步嗎?想到這,我立即跑回了房間。大聲的朗讀起來。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因為我發現了許多以前都沒有發現的錯誤。就這樣,我就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我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比如:讀書、寫日記等等,我每天都會去做。俗話說得好:“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擁有好習慣,一定會離成功很近。
二
一。預習,提高學習效率之一:做完作業,首先拿起課本,翻到明天要講的一章,仔細預習,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好方法。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聽課效率,有利於鞏固知識,培養自學的能力。預習時,對應學的內容提前研究、理解、的問題查資料,或者用筆劃出標記。以便第二天著重某個細節多聽多練。
二。上課記筆記,提高學習效率之二:在專心聽課的同時,應注意用筆勾畫一些需要更深理解,反覆練習的內容。對疑難問題用各種符號勾畫出來,以便於課下問老師或與同學討論。老師講課時,簡單的記下一些主要內容,以便於記憶深刻,理解透徹。實驗證明:上課只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地記下,僅能掌握50%;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下有關字句,課下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三。階段複習,提高學習效率之三:學過的知識,要及時複習。這是孔子所提出的概論。誠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所學知識的記憶,通過人體遺忘圖證明:每一段時間,都有一部分知識的忘卻。因此,階段複習是必不可少的。與課後複習不同,階段複習更能鞏固人的記憶。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章節知識結構。在大腦中回想所學知識,再通過書本、筆記記憶。能使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內容,形成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環節。
其實,講究學習效率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分很多方面。不過,只要大家在學***找經驗,理解“學無止境”。那學習的初步概念就明確了。此外,借鑑一下他人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結論: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開始,是成才的基石。
三
1、記憶習慣。一分鐘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絡起來,這裡還含有注意的習慣。一分鐘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時間明確的時候,注意力一定好。學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關鍵的。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絡起來,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2、讀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遠遠超過咱們這些當老師的,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
3、寫的習慣。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老師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思想,有沒有一以貫之的品質,看日記能看出老師的水平,更能看出學生的水平,一分鐘、三五十個字,堅持住、寫下去,這就是決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學生作業,但我說一句話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記。
4、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後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秀的學生長處就在於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
5、預習習慣。請老師們把講的時間讓出一部分,還給學生,學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預習預習。在實驗中學時我就要求老師講課別超過20分鐘。昨天發給大家的材料-江蘇洋思中學,“只講四分鐘”,後進生明顯進步,祕訣就是預習、自己學的習慣。反之,不讓學生自己學,最簡單的事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這樣難以培養出好學生。我從1979年開始,開學第一天就期末考試,把新教材的期末試題發給大家。這樣做就是要學生會預習。讓學生自己學進去,感受學習的快樂、探索的快樂、增長能力的快樂。所以請各位老師一定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6、適應老師的習慣。一個學生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一方面我們努力採取措施提高老師的能力水平,適應學生;一方面不能馬上把所有的老師都提高到一個適應學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學生也要適應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
7、自己留作業的習慣。老師留的作業不一定同時適應所有的學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師要和學生商量,讓學生做到腳踏實地、學有所得,市教委規定對學生實行量化作業,它的落實,一靠檢查,二靠老師良心,老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只有常規量的學生可以接受,學生才能適應教育。浙江書生中學就特別強調這點。
8、錯題集的習慣。每次考試之後,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學生,如何整理錯題?扔掉的分數就不要了,這次30分,下次40分,這就是偉大的成績。找到可以接受的型別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研究一下提高的辦法。整理錯題集是很多學生公認的好習慣。出考試題的習慣。學生應該覺得考試不神祕。高中學生應該會出高考試題,初中學生會出中考試題。